莫迪学中国却惨败!同样的改革,为何印度30年都赶不上中国速度?

夜春阅览趣事 2025-04-20 10:11:02

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乃至世界级强权,是印度始终不变的追求。过去20多年,在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不少印度人坚信目标触手可及。总理莫迪更是频繁登上国际热搜,在外交场上纵横捭阖,急切地想确立印度的大国地位。

总理莫迪

然而到了2025年,印度却在悄无声息中由膨胀转向颓废:经济增速放缓,外资纷纷撤离,股市接连下跌。曾经高喊“超越”的印度人,如今开始反思发展之路。占据GDP半壁江山的服务业,似乎印证了“印度制造”沦为泡影。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印度甚至表示自身出口少,对美国制造业构不成威胁;对待北方邻国,也不再嚣张,转而寻求和平与友谊。这个曾经充满野心的南亚大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制造业之梦难以实现?印度又面临着哪些难以破解的困境?

印度基建一直是被吐槽的“重灾区”。作为总喊着“即将腾飞”的大国,它基建的质量和数量,根本撑不起野心。

班加罗尔机场2号航站楼,2022年底莫迪亲自揭幕,号称“全球最美机场”,结果投入使用不到一年就漏雨,2024年更是大规模漏雨,连累10多个航班。

班加罗尔机场2号航站楼

这还算好的,在印度,暴雨天机场垮塌都不新鲜。2024年德里机场1号航站楼垮塌,孟买、勒克瑙的机场也出过类似事故。2024年,为G20建的德里地下隧道,花了77亿卢比,因设计和技术问题,用了一年就因内涝关闭。

这些面向全球的项目还算有标准,地方上的桥梁道路才是“真特色”。印度几乎每月都有桥梁垮塌,比哈尔邦曾三周塌了13座,每年平均1000多人因建筑垮塌死亡。古吉拉特邦一座拉索桥,维护后节日开放,因人数太多直接崩溃,140人死亡,而维护公司主业竟是生产钟表计算器。

拉索桥事故后救援

别看印度数据好看,号称有全球最大公路网、第五大地铁网,莫迪每年砸不少钱,但水分大得很。政府招标“价低者得”,施工方为中标先打点关系,报低价,中标后就偷工减料。

人才方面也出问题。印度教育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导致不缺工程师,却极度缺技术工人,只有3.8%的劳动力接受过正规职业培训。这些因素加一起,印度基建想支棱起来,实在太难。

在别的国家,光是基建拉胯可能就卡住发展脚步了,但印度的麻烦远不止这些——它的市容环境,简直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和其他国家比,很少有地方的脏乱差能赶上印度:海地穷归穷,可印度政府手里有钱啊;乌兰巴托环境不好,但卫生指标起码还能控制;利马又缺水又缺钱,好歹大街上没有随处乱窜的脏动物。就算莫迪政府砸了不少钱搞环境治理,印度还是成了脏乱差“集大成者”。

有人说这怪印度传统文化。在印度传统里,打扫卫生是特定种姓的活儿,有点身份的人根本不沾手。所以在印度,让人家扫自家门口街道,搞不好还会被当成冒犯。和卢旺达每月全民大扫除比起来,想在印度动员个人维护卫生,难如登天。

但这不全是理念问题。印度财政分配头重脚轻,中央和邦政府不差钱,基层却穷得叮当响。2022年数据显示,印度城市地方机构收入只占GDP的0.6%,和巴西7%的比例差一大截。基层不仅缺钱还缺人,市政公司岗位空缺率高达35%。

再看政治层面,印度号称民主,地方治理却被党派势力牢牢把持。穆斯林总被当成问题“背锅侠”,社区声音传不出去。一个项目,各方都想插手分利益,最后只能陷入扯皮。就像日本援助的高铁项目,光土地征用问题就吵了好几年,到现在还没影呢。

印度想摆脱发展困境,本需要一场彻彻底底的改革,可莫迪政府却想着“抄近道”。一顿操作猛如虎,推出各种大项目、大手笔投资,试图秀出发展实力。但现实很打脸,报表上经济数据涨得欢,老百姓的生活却没跟着变好,街头依旧脏乱差。

再看印度的“硬件条件”,虽说平原、河流多,气候温暖,海岸线也长,但搞制造业就是差口气。人口扎堆在内陆恒河平原,大城市也在内陆,还没有发达的内河航运,海陆运输没法高效联动。加上基建拉胯、各邦语言文化不统一,全国发展一盘散沙。

气候也来“拖后腿”。每年高温赶上粮食生产关键期,产量上不去;高温导致水分蒸发快,水利建设又跟不上,水资源不够用,动不动就和邻国因为用水闹矛盾。工业生产缺电,国内煤炭质量差,一用就污染,全球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里,印度占了13个。

外交上,莫迪原本想借西方力量打压中国,接手“世界工厂”,结果西方阵营自己闹矛盾,高端制造业也没转移到印度。如今中国制造业地位稳固,印度制造业占比却越来越低,年轻人只能回家种地。

印度制造业占GDP份额逐年走低

印度1991年才开始改革,起步就比中国晚。早期教育没打好基础,人口红利变不成生产力,只能靠外包和服务业。现在全球制造业环境变了,竞争对手又多,印度的制造业梦越来越远。更要命的是,生育率见顶,老龄化提前,很可能“没富起来先老了”。

目前,印度的青年失业率高达45%,就连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都为前途担忧。曾经被年轻人视为“逆天改命”希望的印度股市,也因估值过高和经济下滑而暴跌,散户损失惨重。

面对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印度人不再盲目自信,开始呼吁学习中国和日本,拒绝无效的政治口号。但印度真的能找到破局之路吗?这个曾经野心勃勃的南亚大国,在重重困境中,又该何去何从?

本文来源@小牧



0 阅读:18

夜春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