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为何喜欢娶13、14岁少女?有四大原因,每个都很现实!

骡子的正能量 2025-04-24 17:30:40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啥古代的时候,男人们偏爱娶十三四岁的少女呢?

确实,你没听岔!在那个时代,13岁出嫁的事儿,根本算不上啥大惊小怪的,那时候,这叫做“晚婚”呢!

11岁就当上皇后?这事儿挺常见。

听好了,这可不是电视剧《甄嬛传》里那些离谱的情节。咱们的老祖宗看来,这就是婚恋圈里再寻常不过的事儿。啥?你问这是不是欺负小孩?得了吧,古代人管这叫“历练成长”!

要是跟现代人说这事儿,他们估计得气炸了,这不就是变相喜欢小女孩嘛?这不就是明摆着骚扰孩子吗?

别急打电话报警,咱们先坐下来聊聊,弄清楚到底是啥原因让咱们的老祖宗们一起加入了这场“盛宴”。

中国历史悠久,一直以来,婚姻制度都在社会架构和文化习俗里占据重要地位。从古到今,婚姻这事儿始终是中国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里。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整个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婚姻制度虽然有所变化,但它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却从未减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婚姻都被看作是人生大事,承载着家族的期望和社会的认可。

回望历史长河,你会惊奇地发现一个事儿,那就是古代中国那时候,大家结婚都挺早的,特别是女孩子们,嫁人都嫁得特别早。

这种做法放到现在,大家都会觉得难以接受,不过在当时,那可是再常见不过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大背景和文化氛围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呢?

早婚这事儿在中国老早就有了,早在西周的《周礼》里头就提到了,那时候觉得这婚龄都算是挺迟的了。

到了春秋战国那会儿,齐桓公把规定的结婚年纪给调低了,男的得20岁前娶亲,女的15岁就得嫁人。打那以后,社会一天天在变,大家结婚的年龄也就越来越早了。

到了唐朝唐玄宗那会儿,就定了规矩,说男的15岁、女的13岁就能成家了。到了宋朝,这规矩又改了,男的得等到16岁,女的14岁就能嫁人了。再到明清时候,还是男的16岁、女的14岁这个标准。

那时候,早婚这事儿真的太常见了,以至于好几个朝代都把它写进了法律里,还非得让人遵守不可。

比如说,汉惠帝出了个规定,说要是女子到了30岁还没嫁人呢,那就得交比普通人多5倍的税,算是给她们点小惩罚。

南北朝那会儿,要是哪家有闺女到了15岁还没出嫁,那全家都得被关起来。到了宋朝,也是这个理儿,15岁姑娘还没嫁人,她家里人也得跟着受罚。这些狠心的法律规定,就说明那时候的当权者特别看重早婚这事儿。

那么,为啥古代社会会那么普遍又坚决地推行早婚制度呢?

你们或许会好奇,古人是不是都喜欢小孩子呢?其实真相不是这样,他们是在跟时间较劲!

设想一下,要是你活在一个只能活到40岁的世界里会咋样?到了40岁,放现在你可能还在琢磨着要不要找个伴儿,但回到古代,你可能早就成了个满头白发的老爷爷了!

更吓人的是,那些穿着华丽、享受世间无尽荣华富贵的皇帝们,平均寿命竟然才刚刚超过30岁。

啥?三十岁了?现在那些年轻小伙子们说不定还在为第一次谈恋爱的事儿头疼呢。

在那种时候,古人可没心思像现在的年轻人,拖拖拉拉谈恋爱还考虑那么多。对他们来说,今天不赶紧成家,明天说不定就没了,还怎么传宗接代呢?

更糟糕的是,古代有个说法,“最大的不孝就是没有后代”,这话就像随时可能掉下来的巨大石头,悬在古人的心头。

没有孩子?那就被认为是不孝了。在如此沉重的社会压力下,古人们也是迫不得已,只能勉强接受这种安排。

因此大家,以后要是再碰到那些“奇怪”的新闻,先别急着大惊小怪,说不定人家只是在努力挣扎,想多活几年呢。这届的古人,过得可真不容易。

战争与动荡不断也是关键的一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换特别频繁,每次换代都会爆发大范围的战争,导致人口大幅减少。想象一下,你要是活在一个朝代变来变去比换衣服还快的时代,会是啥样。

今天你还在为大秦帝国的辉煌叫好,明天可能就要转向对汉高祖表示敬意了。

每次打完仗,统治者瞅着冷清的大街、空荡荡的城市,心里头就琢磨着一件事:“得让人口多起来啊!”他们满脑子都是“要征服天下”、“人生大事就是结婚生子,这事儿没得商量!”那时候,“女人不需要学问,听话就是美德”的想法深入人心,很多女孩子都没机会读书,也没法自己养活自己。这样一来,女孩在家里就成了累赘,爹娘都盼着早点把闺女嫁出去,这样一来家里负担轻了,还能捞点彩礼钱。

而在十三、十四岁这个年纪,女孩子们开始有了生育能力,所以很多地方的人们都选择在这个时候让她们结婚。

早婚这种做法,给社会带来了不少长远的影响。虽说它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达到了增加人口、提升生产效率的效果。但话说回来,这种做法对女孩子的身心健康伤害可不小。

十三四岁的女孩身体还在成长中,没长成熟,如果这时候就怀孕生孩子,很容易碰上各种健康问题。而且,早结婚也让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子,没法好好上学和追求自己的发展。

最终,这种体系让男女不平等的情况变得更糟,加深了对女性的不公和压制。

时代在变,大家对婚姻的看法也跟着变了。特别是到了现代社会,以前那种早早结婚的情况越来越少了,现在大家更倾向于晚点结婚生子。

现在咱们中国的法律说了,男的得22岁,女的得20岁才能领证结婚。这个新规定啊,其实就是社会在发展,大家的想法也在变的一个体现。

现代社会看待婚姻,其实就是把古代的老传统拿过来,既保留好的,又改掉不好的。我们保留了传统里看重家庭、尊重婚姻的重要观念,但同时把那些像早婚、父母包办婚姻等不合理的老规矩给扔掉了。

现在社会里,大家更看重个人咋选,男女一样重要,这真的是很大的一个进步。

回望过去,咱们别光顾着指责古人的行事方式,得试着去懂他们那时候的历史背景和碰上的真实难题。

另外,咱们得好好把握住社会进步的成果,继续让婚姻制度变得更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对于这事儿,你们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百家说史品书季#

3 阅读: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