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信托被“托管”背后:多只产品停兑,大股东将退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4-24 09:42:04

又一家信托机构寻求“托管”。

中航信托近日发布公告称,为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效能,聘请建信信托、国投泰康信托为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提供服务。中航信托成为中融信托、民生信托之后,第三家宣告“托管”的信托机构。

中航信托寻求“托管”的原因是其经营陷入困境,天瑜系列、天启系列等多只产品逾期无法兑付。投资者指控中航信托通过篡改产品风险等级、虚构底层资产、挪用资金池资金等手法误导投资者,并利用“央企信用”进行虚假宣传。

“托管是处置金融风险的一种方式,不是对原来的风险进行兜底。”受访行业专家指出,后期市场化处置,如果中航信托还有一定价值,或会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进行破产重组;如果严重资不抵债,就会破产清算。

多只产品停兑

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即“中航信托”)前身是江西江南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经监管批准重组,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航空工业集团”)、新加坡华侨银行等5家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目前注册资本64.66亿元,已发展成为管理资产逾6000亿元、净资产近200亿元的集央企控股、上市合资、军工概念于一身的信托公司。

这样一家“看起来很强”的信托机构却突然宣布“被托管”。中航信托近日公告称,为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效能,经股东会、董事会审议通过,本公司与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签订了《委托服务协议》,聘请上述两家公司为本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提供服务。本公司相关的债权债务关系、信托法律关系不因此而发生改变。委托服务自2025年4月18日开始,结束时间由双方协商。

事实上,中航信托走到“被托管”这一步是有迹可循的。早在2023年,多家上市公司就曾公告中航信托多款房地产信托产品出现延期兑付。洋河股份曾发布公告称,其投资的2亿元信托理财无法如期兑付,涉及的信托产品是“中航信托·天新湾区更新1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百大集团董事会在4月18日曾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中航信托《征询函》,由于公司认购的“中航信托·天启〔2020〕552号融创青岛壹号院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项下财产未能完成全部变现,信托计划将延期。

从今年2月份开始,中航信托更多的产品陆续停兑。记者梳理发现,涉及天瑜系列、天启系列、天信系列、天睿系列、天智系列等多种产品,其中多数为房地产信托产品。投资者告诉记者,“中航信托涉嫌虚构底层资产、挪用资金池资金,并利用‘央企信用’进行虚假宣传。”

“早期因为地产业务问题导致大量风险暴露,后续资金池业务缺口导致集团做出托管决策,中航信托被托管是不得已的选择,也是当下对其风险化解较为负责任的选择。”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对记者分析指出,中航信托被托管后或可通过较为公允的方式梳理和解决信托资产问题,以此来走出困境。当然,重整也是选项之一,引入新的战略投资人来更好地化解风险。

大股东将退市

股权穿透显示,中航工业产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产融”)持有中航控股73.56%股份,中航控股又持有中航信托84.42%股份,中航产融间接持有中航信托62.10%的股权。中航产融是航空工业集团的产业投资与综合金融平台,于2012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旗下包括中航证券、中航信托、中航期货等金融机构。

中航产融或许比中航信托更早感知到经营困境。3月28日晚间,中航产融公告称,因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该公司拟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交易,并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

4月14日,中航产融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终止上市事项已获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将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终止上市交易。公司进入现金选择权行权申报阶段,控股股东航空工业集团将向除航空工业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外的全体A股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3.54元/股。现金选择权申报期间为2025年4月23日至4月25日。

记者注意到,过去几年,中航产融业绩逐年下滑。2021年,该公司的营业总收入为190.84亿元,到2023年减少至169.39亿元;其归母净利润也从2021年的44.71亿元减至2023年的2.9亿元。根据中航产融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800万元左右,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89亿元。

中航产融表示,2024年公司经营业绩受到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一是公司业务结构转型调整,营业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有所下降;二是受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等影响,市场整体资产价格承压,公司持有的资产账面价值出现一定下滑。

0 阅读:11

国际金融报

简介:人民日报旗下权威媒体 ;《国际金融报》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