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青花瓷是绘画艺术与日常用具完美结合的产物,白釉青花的配合,使人感到清新明丽,庄重大方。它无铅无毒,耐酸耐磨,面色经久不退,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被誉为“瓷国明珠”。

明 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笔洗
我国青花瓷在青料工艺方面十分精湛,虽以单一的青色作为表达形象的手段,但却千变万化,意趣无穷。青料是由氧化钴作为呈色剂,在锰、铁、铬等氧化物影响下,经高温烧炼而呈现出青蓝色的。它色调丰富、色彩雅丽、釉色莹润,不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卉图案都能表现得惟妙惟肖。
从元代至明代、清代、近代的青花瓷,各个时期的青花用料均各不相同。明代青花瓷,是使用青花料品种最多的朝代,随着不同的发展时期,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瓷胎用景德镇东乡的麻仓土,洁白细腻。青花原料用南洋输入的苏勃泥青,色调深沉雅静。浓厚处与釉汁渗合形成斑点,产生深浅浓淡的自然美。历代评瓷曾对宣德青花予以高度的评价,盛赞“造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堪称瓷,色,画三绝。”

明 永乐 青花人物纹扁壶
明永乐、宣德时期使景德镇官窑青花瓷的烧造进入了一个全盛时代。这个时期的青花瓷以其胎质、釉层的精美和造型丰富而著称。在当今世界各地的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藏有大批明永乐、宣德的青花瓷。

明 永乐 青花穿莲龙纹天球瓶
中期以成化为代表,使用国产平等青料,色泽淡雅幽静。从观赏的角度来看,成化青料与永乐、宣德青料相比各自都有特点。乐、宣德青料浓艳,带黑色斑点,成化青料色泽淡雅,有水墨画风格。

明 成化 青花婴戏图碗(九子) 台北故宫藏
成化青料除了前期尚有部分产品可能仍用进口青料绘彩外,后期的制品绘彩主要用江西乐平地区开采的平等青,且所绘风格与永、宣青料明显不同。永、宣青料着色都用小笔触,因而烧成后有浓淡的层次。成化青料主要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烧成的作品大多数浅淡雅致。

明 成化 青花秋葵纹宫碗
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使用的是回青料,其色彩蓝中泛紫。嘉靖时期青花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青花呈色带有浓艳红紫的色调,这种青花器中所用的青料是回青。这是嘉靖朝最好的青料,其发色浓艳、鲜艳葱翠。

明 嘉靖 青花璎珞海马纹罐 故宫博物院藏
而万历青花瓷早期也使用回青料,但呈色却蓝中泛紫。中期回青加石青,但呈色却蓝中泛灰,发色渐浅,具有沉静庄重的效果。万历年以后,改用国产的浙青,颜色呈蓝色灰暗,纹饰不太清晰,有晕散之感。万历末期,则出现更加浅淡的色调。

明 万历 青花双鹿海马纹梅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青花料,前期有石子青、回青,康熙中期以后,改用国产优质珠明料,发色青翠明丽,以浙江、云南两地所产的青料为主。色调深入胎骨,纹饰线条清晰。

清 康熙 青花松鹤纹罐 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不同时期的青花料配方不同,釉料成分各异,因此,同样的青花料,在不同的产地,不同的时期的发色也有很大区别。康熙艳丽、乾隆深蓝、嘉庆淡蓝、光绪青花为蓝黑色,清代后期的青花瓷,有的蓝中泛紫,青花料与“白中泛青”的青白釉结合,才能出现清澈的料色,与釉色和谐的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