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先别划走!这次真的不一样,国家实实在在送福利了,错过可能要后悔好久!房贷还不起?消费贷利率比房贷还低80个基点!银行主动送钱上门,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信号?普通人该如何抓住这波红利?

银行大动作,倒贴钱求着你借?3月21日金管局刚提完建议,仅仅隔了一天,银行和金融机构迅速响应,仿佛听到了冲锋的号角。

4000家银行集体发力,消费贷额度大幅提升,最高额度从30万直接跃升至50万,还款期限也从五年延长到了七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有更多的资金可以支配,还款压力也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更令人惊讶的是,银行之间的价格战已经打响,战况激烈程度超乎想象。有的银行将消费贷利息从4%一路压低到3%,招行和江苏银行更是不甘示弱,直接给出了2.58%的超低利率。
北京银行见状,直接放大招,将消费贷利率干到了2.5%。然而,这还不是极限,有的银行甚至更狠,直接把利率干到了2.5%以下,还额外赠送一个月免息期。这简直就是银行在疯狂“撒钱”啊!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说,这不就是鼓励我消费吗?我偏不花。但这次真的和以往不同,大家仔细品一品:现在房贷利率大概是3.3%,而消费贷最低利率直接比房贷低了80个基点,并且还能先息后本。这意味着什么,你真的想明白了吗?

再给大家科普一下,七天通知存款的利率是0.5%到1.7%,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是1.2%,国债逆回购是1.7左右。银行难道不知道这些吗?当然知道!但他们仍然给出了如此诱人的消费贷利率,背后的深意,你真的读懂了吗?
百姓智慧,国家“默许”消费贷置换房贷?面对如此低息的消费贷,接下来很多人肯定会动心思,想用消费贷来置换自己的房贷、网贷,甚至有人想直接撸口子套利。虽然这种做法不支持,但是咱老百姓的智慧在这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懂得自然都懂。
那上面能不知道这种情况吗?怎么可能不知道!但依然开放了这个口子,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刺激消费,背后的深层目的:修复资产负债表,重启经济引擎。刺激消费当然是目的之一。当前房地产市场熄火,经济增长急需消费来拉动。但大家看看自己周围,现在有多少人敢借钱消费?吃饭选择拼好饭,开车踩油门都心疼,让他们贷款50万去消费,简直是天方夜谭。


个人觉得,这次消费贷的新政策,更重要的目的是给银行减压,给老百姓减压,同时优化咱们老百姓的资产负债表。
银行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不管是企业还是老百姓,都扎紧裤腰带,只进不出,有钱就存银行。银行天天求着大家来贷款,却屡屡碰壁。但银行还得给存款人利息,这种情况下,银行能不着急吗?
而且,这几年很多人赚钱难,甚至亏损,连房贷月供都还不起,干脆选择断供。这些断供的房贷,对银行来说就变成了不良资产。
与其让这些贷款变成坏账,一毛钱都收不回来,银行不如主动让利,推出低息贷款,让大家置换之前的高息贷款,至少还能保住一点利息差。

居民资产负债表,不堪重负。这几年,咱们居民的资产负债表状况不容乐观。大头资产都在房子上,可房子连续几年价格下跌,而房贷却一分没少。
比如,之前100万买的房子,凑了30万首付,资产负债率是70%。一旦房子价格下跌30%,首付就没了,资产负债率直接变成了百分之百。
再加上这两年大家生活都不容易,很多人月供压力巨大。到去年,全国法拍房数量已经达到了76.8万套。
这76.8万套法拍房的背后,是七十多万户家庭面临着资产负债表的困境,在保生活和保房子之间,只能无奈选择保生活。还有一些人虽然没这么严重,但也是苦苦支撑,甚至开始以贷养贷,而且都是高息贷款。

在这种情况下,谁敢花钱?谁敢消费?但消费对经济增长又至关重要。而老百姓的消费意愿和资产负债表又密切相关,只要资产负债表的问题解决不了,消费就很难真正复苏。现在很多家庭自发停止消费,开始存钱还贷,本质上就是在自我修复资产负债表。

七年之约,是巧合还是精心布局?那老百姓自己修复资产负债表需要多久呢?平均需要七年时间。
还是前面那个例子,现在资产负债表是百分之百,要修复到70%的水平,算上这两年还的贷款,得提前还20万左右,或者再存20万块钱。
咱们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大概平均41000多块钱,一对夫妇就是八万多块钱。按照现在36%左右的储蓄率,要存够这20万恰好需要七年。而这次消费贷最长的期限刚好也是七年,这难道只是巧合吗?

而且,这次操刀的不仅仅是一些主做消费金融的互联网银行,四大行也参与其中。以前四大行可是看不上消费贷的,一是市场规模不大,二是消费贷不良率较高,这也是之前消费贷利率高的原因。
但现在,利率大幅下降,很明显是在让利于民,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启。赌什么?赌的就是七年之后,咱们整个社会能够全面修复。
普通人该不该上车?这次消费贷政策调整,目的很明确,确实是通过消费贷来刺激消费。但这钱到底怎么用,相信大家看了这么多,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波政策红利,本质是用时间换空间。不过,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低息贷款不是白给的,羊毛用好了那叫优化生活,用不好可能会反噬自身。
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谨慎决策,不要盲目跟风。这次的政策变革,你看透了吗?留下你的看法,一起讨论!
文章来源:璐哥看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