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均存款10w,你达标了吗?普通人一辈子能攒多少钱?

围炉话今朝 2025-04-02 10:18:55

2024年中国人均存款达到10.73万,据央行发布的 2025 年 2 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全国居民存款总额已突破158万亿元,人均存款进一步增至11.2万元。有网友说,咱们老百姓口袋里可真有钱了!还有澳洲博主声称,要是买不起 80 万的车,那是情有可原,但要是连 50 万的车都买不起,就得反思自己有没有努力了。事实真是如此吗?攒够10万有多难?普通人一辈子能攒下多少钱?

人均存款

总说中国人有钱,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的总储蓄率约为43.4%,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在人均储蓄方面,中国也位居世界前列。

我们讨论存款时有必要理清一个关键概念:“人均” 数据往往具有迷惑性。从统计学原理来讲,均值极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例如,你和姚明站在一起,人均身高得 2米多;你的收入如果和某位富豪平均一下,人均资产可能上亿。这种平均数,有时无法反映真实的个体情况。在经济学领域,为了更精准地衡量居民财富状况,通常会结合中位数和众数进行综合分析。中位数能避免极端值的干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众数则体现了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从另一个维度展现数据的特征。

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 2024 年度金融数据,2024 年中国各省居民人均存款达到 10.73 万,其中北京以人均 32.5 万位居榜首,上海为 25.3 万,广东则刚好处于平均线 10.7 万。人均存款最低的西藏,仅不到5万。

再看中位数,三口之家的家庭存款中位数大概是 30 万。值得关注的是,胡润财富报告显示,全国拥有百万存款的家庭不足 0.3%。

从区域财富分布来看,北上广深人均存款 25 万,而北京家庭存款中位数更是高达 97.5 万,一个北京家庭的存款,几乎能抵得上 18 个云贵地区普通家庭的存款总和。

二八效应在存款分布上也十分明显。官方数据显示,5% 的人掌握着 60% 的存款。根据招商银行私人银行财富报告,2% 的人占据了 81% - 82% 的存款及其他金融资产。

这一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 “帕累托分布”,反映出我国居民财富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的背后,既有行业差异的因素,也与个人的教育背景、职业选择和机遇有关。

与此同时,年轻人的负债率超过 60%,90 后和 00 后更是被称为 “精致穷” 的代名词,他们存款的增速远远赶不上消费的增速。

普通人一辈子能攒下多少钱?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攒钱的难度,我们做个简单的数学题。先不考虑通货膨胀、工资涨幅、失业等因素。假设你的目标是一年存10万元,目前月薪是6000 元,每月存3000元,一年能存3万6千元,距离10万存款还是差很多,此时要么你争取升职加薪,要么通过投资理财或者副业,来补足剩下的每月5334元存款。

但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开销层出不穷,偿还贷款、日常购物娱乐、兴趣培养、社交人情往来,甚至有娃家庭的育儿和教育支出,随便一项就能轻松花掉几千元,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就很不容易了。

有人可能会说,月薪 6000 元太低,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收入水平。如果我们把标准提高到月薪 2 万呢?实际上,根据中金公司的数据,2024 年月收入2 万以上的仅有区区70 万人。

在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月薪 2 万的人群占比在 5% 以下,取中位数大概 4%;而在三四线城市,这一比例不到 1%,基本在 0.5% 左右。

假设你从 22岁开始工作,到63岁退休,工作40年,每年收入24万,那么一辈子的总收入可达 960 万。

大城市的生活开销可不少。在一线城市,一套 100 平米、均价每平米2万的房子,加上30年的贷款利息,总成本至少300万。以比亚迪辆新能源为例,40年共换两辆车50万,车位30万,用车成本约30万,共计支出110万。

如果再加上养育两个孩子,按照全国平均水平,一个小孩0到17 岁的养育成本约为53.8万,加上本科四年教育成本约20万,两个孩子大概支出140万。

假设一家四口40年省吃俭用,每人预算1000元,每月4000元,40年支出约200万。如果加上日常小病治疗、社交、人情往来等其他支出 50万,总计总支出800万。在一切都理想化,还没有算赡养父母的费用的情况下,你一辈子还剩下攒下160万。然而现实中,一旦遭遇重大疾病或其他意外,存款可能瞬间花光。可见攒钱不仅很难,能攒够100万对普通人来说,已经很厉害了。

合理规划

人的一生大致可以3大阶段: 22岁以前是教育期(靠父母);22岁~60岁是奋斗期(靠自己);60岁以上是养老期(靠理财)。

社会财富积累过程越来越呈现“马太效应”。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80%的国人远没有想象中那么有钱。

我国发展迅速,国家日益强大,但个体的经济状况差异依旧很大。无论是拥有10万存款,还是月薪2万的收入,对于目前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并非易事。

我们不应被抖音、自媒体营造的虚假繁荣所误导,认为人人月入百万。这种不切实际的观念,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焦虑,还可能导致盲目消费和不理性的生活规划。

从地域上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款数额也大相径庭;从年龄层次来说,不同代际面临着不同的生活压力与消费观念,存款情况也各有特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存款的多少并非衡量生活幸福的唯一标准。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睦的家庭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更为重要。



文章素材来源金融民工吉胖子

0 阅读:0

围炉话今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