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LOW的西餐厅?开店上千家,营收100亿!全是预制菜?

围炉话今朝 2025-04-04 01:54:34

厨房中不见厨师挥舞菜刀,餐桌上摆放的多是预制菜品。

萨利亚,这个被戏称为全球最“low”的西餐厅,却在全球开设了上千家门店,营收高达100亿。尽管预制菜遭受诸多非议,萨利亚却凭借这一模式赚得盆满钵满,堪称预制菜行业的祖师爷。

萨利亚是如何走红的?为何消费者明知是预制菜,依然选择支持它?

踏入萨利亚的厨房,会发现微波炉才是这里的“厨师长”,所有食材几乎都由中央厨房配送而来。一道菜品从厨房端上餐桌只需简单三步:打开包装袋、加热搅拌、端上桌。

若是沙拉,连加热步骤都可省去。如此“糊弄”消费者,萨利亚理应饱受诟病吧?

事实却恰恰相反。萨利亚2024财年前三季度财报,业绩十分亮眼。

这似乎与大众对预制菜的抵触态度相悖,为何消费者对萨利亚如此宽容?

原因在于,萨利亚不嫌消费者钱包瘪,消费者也不嫌它菜品“low”。有人戏谑地称,在萨利亚,三十元足以饱腹,五十元就能吃得不错,百元则可尽享丰盛餐食。

极致的性价比,让萨利亚积累了大量忠实粉丝。当今餐饮行业整体低迷,萨利亚却逆势上扬。每至周末与节假日,其门店前定会排起长龙。

萨利亚定位为意式餐厅,但其创始人却是日本人正垣泰彦。正垣泰彦大学期间就在餐厅打工,积累了丰富的餐饮从业经验,彼时便萌生了开一家意大利餐厅的想法。

在他看来,意大利菜听起来高端,经营这类餐厅有望获得丰厚利润。1967年,萨利亚餐厅正式开业,起初走中高端路线,然而生意惨淡,濒临倒闭。

正垣泰彦尝试了诸多方法,如延长营业时间、增加菜品等,均未取得明显成效。心灰意冷之下,他决定打折促销,期望挽回部分损失,不行便关门歇业。

最初打五折,顾客依旧寥寥无几,随后直接打三折,一份意大利面价格降至150-200日元。这一举措瞬间吸引了大量顾客,日客流量从20人激增至600-800人,38个座位的餐厅,日翻台率高达20次。至此,正垣泰彦意识到,平价才是吸引顾客的关键。

从那以后,性价比深深融入萨利亚的经营理念。此后,萨利亚一边持续降价,一边不断新增菜品,菜式多达70余种,加上葡萄酒、鸡尾酒,产品种类近100种。仅在日本,萨利亚便开设了一千多家门店,其风头曾一度超越日本本土的回转寿司和牛丼饭。

2013年,萨利亚进军中国市场,相继于上海、广州、北京、深圳等城市开设门店。其巅峰之时,每年新开门店达30-40家。如今,萨利亚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达487家。部分城市因没有萨利亚门店,网友在评论区纷纷表达遗憾。

萨利亚收获众多粉丝,核心原因有三点:平价、选择多、出餐快。打开萨利亚菜单,从前菜、正餐到饭后甜点,菜品多达100道,披萨、意面、焗饭、牛排等应有尽有。

14元的麻辣肉酱面、18元的烤蜗牛、23元的榴莲披萨,以及8元畅饮的饮料,100道菜中72道定价在20元以下,人均客单价约40元。

考虑到这是一家西餐厅,且不少门店位于一线城市,这样的价格极具竞争力。同为意式餐厅的必胜客,单价在70-100元,是萨利亚的两倍,因此,萨利亚也被称作意大利的“沙县小吃”,比它便宜的没它好吃,比它好吃的又没它便宜。

除平价、选择多外,萨利亚出餐速度极快。

萨利亚要求出餐时间底线为8分钟,料理包提前封装成一人份,且不使用托盘上菜,上菜速度可加快8.6秒。日本电视台曾报道,萨利亚完成15道菜品仅需10分钟。这些优势,吸引了大学生、中学生、上班族、家庭等广泛消费群体。

有人或许会问,萨利亚价格如此低廉,如何盈利?

从两个数据便能看出:其一,中国餐饮行业毛利率一般在50%-60%,而萨利亚店铺毛利率基本保持在60%以上,甚至可达65%;其二,疫情期间,餐饮行业遭受重创,萨利亚却逆势增长,门店数量不断增加,利润翻倍。

萨利亚盈利的秘诀便是“抠门”,想尽办法节省成本。

在门店选址上,萨利亚极少选择黄金地段。据窄门餐眼数据,萨利亚76%的中国门店位于北上广商场,但大多处于商场偏僻角落,不借助导航难以发现,大幅降低了租金成本。

在食材成本方面,萨利亚在连锁化发展过程中,发现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于是自建供应链,整合食材生产、加工、运输分发环节。

大部分食材在自建加工厂生产后,由卡车运送至自建中转冷冻仓库,再配送至各门店。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还保证了菜品味道的稳定性。

在人力成本上,2019年,萨利亚人力成本仅占收入的24%,而餐饮企业普遍人工成本占比为30%-40%。萨利亚大量使用临时工和大学生,以广州萨利亚为例,正式员工1300人,小时工2000人,全职兼职比例接近1:2,能用临时工就不用正式工。由于食材无需复杂加工,对厨师需求较低。一家300平米的门店,萨利亚仅需4名员工,而太二酸菜鱼则需27名。

此外,萨利亚还发明了诸多节省成本的方法,如为拖把安装自动加水器,避免服务员专门打水拖地;自制番茄切割机,几秒钟就能切好一个番茄,节省案板和菜刀;舍弃上菜托盘,服务员直接用手端盘上菜;不提供帮顾客挪椅子等服务,省略一切拉长用餐流程的环节。

凭借这些举措,客单价仅40多元的萨利亚,毛利率达到60%以上。

萨利亚的走红,是餐饮行业变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餐饮行业呈现向咖啡看齐的趋势,纷纷卷入“9.9元时代”。

太二酸菜鱼客单价降至7年前水平,不仅开放外卖,还下调米饭和菜品价格;九毛九旗下的怂火锅锅底8元起,荤菜9.9元起,素菜6.6元起,焖饭6元任吃;楠火锅将人均消费降至70-80元;陈记顺和喊出“回到10年前,重回28元鲜牛肉时代”的口号;西少爷将北京、上海门店的一款酸辣粉降至9.9元,并更改logo头像为“西少爷降价了”。

这场“9.9元大战”已蔓延至整个餐饮行业,众多商家推出9.9元手工披萨、鲜切牛肉、烤鱼等套餐。

《2024上半年中国火锅品牌价格监测报告》显示,近100个火锅品牌中,2024年上半年近6成品牌出现不同程度降价,其中,客单价100元以上的火锅品牌,超8成降价;客单价100元以下的品牌,45%出现降价。

背后原因只有一个:形势所迫。经济形势不佳时,面向大多数消费者经营才能获得生机。

对于这一现象,餐饮业内人士叫苦不迭,称价格战杀伤力巨大,无论是大连锁品牌还是独立小店,都陷入不降价没生意、降价没活路的困境。部分消费者并不认同,有网友留言称,9.9元才是商品应有的价格。

回到萨利亚走红一事,有人质疑预制菜为何能畅销。

其实,大多数消费者并非排斥预制菜本身,而是反感价值不对等的消费体验,即商家收取现炒菜品的价格,却提供预制菜,甚至为让预制菜更像现制菜,添加锅气香精等添加剂,这才是消费者深恶痛绝的。

归根结底,餐饮行业多靠复购盈利,要想长久经营,需在味道、服务、性价比方面下功夫,提高顾客消费频次,而非依靠网红打卡短期爆火、赚取快钱。

文本来源:财经不眠姐



0 阅读:0

围炉话今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