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价值高于一切美团解锁科技红利密码

业界风云汇 2021-04-25 11:33:11

100亿!还是美元!

4月20日,美团发布公告称准备通过增发股票和出售可转债的方式,进行约100亿美元的融资。而百亿美金巨款的主要用途,简单四个字足以概括——科技创新。

如此大手笔的投入绝非心血来潮,美团CEO王兴在2018年就公开表态:“我们要大力发展核心技术,中国互联网发展要从用户需求驱动,转变到用户需求和核心技术双轮驱动。”

委实,互联网迈进下半场,人口红利加速消褪。据QuestMobile统计,2020年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全年净增仅为1303万,月均同比增速进一步下滑至1.7%。

另一边,随着智能科技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渗透与日俱深,呼之欲出的科技红利正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据科技部预计,科技创新贡献率有望达到60%。

上半场一众企业已乘势起飞,下半场对新一波红利的把握将是江湖座次排定的关键。高科技的投入,是需要耐心的投入。美团在内部经常讲“长期有耐心”,长期主义,是“道”层面的竞争战略,基本上你的时间维度能够越长,能跟你竞争的对手就越少。

立足柴米油盐,放眼科技前沿的美团,会是科技红利时代的赢家吗?

科技创新必须接地气

左手科学、右手技术,我们将之统称为科技。其中,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的使命则是解决实际问题。研究与实践并行而立,根源的定义已经决定了科技创新必须接地气。

数字经济、高铁工程等创新成果为人熟知,但实际上更多创新隐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未来生活图景里,智能科技无处不在。人类社会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就是科技创新落地应用的首要阵地。

衣:电商的兴起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新衣服,未来得益于技术进步,在买衣服这件事上最先实现的革新可能是线上试衣,借助AR技术,各种新鞋、新衣服随心试。目前,一些购物平台的和品牌商已经开始了相关尝试。

食:点外卖已经成了一日三餐的标准打开方式,易观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外卖用户规模接近5亿人,全国外卖总体订单量将达到171.2亿单。外卖平台通过技术研发,可以让5亿用户在吃这件事上更加省心、省力、省时。

例如未来无人机、无人车配送普及,机器的全自动运行,在灵活性、便捷度、安全性、效率等方面的提升显著。因此,美团百亿美元融资的用途中着重提到了无人机、无人配送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发。并且,在宣布融资百亿美元的前一天,美团的新一代自研无人配送车正式上了路。据悉,此代无人配送车已经具备了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住: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憧憬的智能家居时代,各种家具产品都拥有“生命”,从冷冰冰的机器摆件,变成可以相互连接连接,与人类互动的“活物”。这一目标的达成,无疑也需要各种连接技术在底层支撑。

行:未来几十年,传统燃油车过渡到智能汽车时代,车的功能属性也会发生变化,由代步工具进化为移动的智能空间。这样一来,作为一个新的场景,智能汽车的延伸空间充满未知潜力。

所以,一批互联网企业做起了“造车梦”,纷纷跑步入场。阿里、百度、华为等均与车企牵手,跨界新赛道。小米创始人雷军也放出狠话,把智能汽车视作自己人生“最后一次创业”。

可见,研发走在科技前沿,实际业务绕着柴米油盐,二者之间是并行而立的关系。

然而,某些企业为了把故事讲得高大上,对后半句进行有意弱化。反倒是那些本就扎根基层、“裤腿上带着泥”的企业,敢于直言科技与群众生活之间的直接联系。美团就是典型,2018年王兴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谈道:“美团相信科技是普惠的,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服务大众。”

让AI成为未来生活的“底层”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站在企业的角度,最痛苦的事往往不是意识不到趋势,而是看清了时代洪流的潮向,却不知怎么融入其中。

科技创新如何做到接地气?这项系统性工程本身就浩大繁杂,再与各家公司的业务场景具体结合,真要解释起来可能三天三夜都讲不明白。不过,换个解题思路,我们可以从某些企业的成功实践中找到一些通用的方法论进行借鉴。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深入用户群体,才能了解真实需求,进而对症下药。换句话说,科技创新不应悬在半空,而是双脚踩在泥土里。

因此,美团AI技术团队追求在实际业务场景需求上探索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并将之迅速落地在实际生活服务场景中。具体实践时,美团选择从用户体验、生活服务产业升级、城市生活质量、未来生活图景四个维度出发。

翻译一下,其实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C端、B端、G端逐层突破。

C端,消费者点餐时需要怎样的体验提升?无非就是餐品更合胃口,点餐更省时间。前者,美团基于平台沉淀的消费数据,通过千人千面AI智能算法推荐,可以为每一位用户做专属推荐。

省时问题的解决本质是提高效率,以技术创新尽可能减少出餐、取餐、送餐各环节的时间损耗。比如,送餐路线的科学规划上,要实现数据多跑路、骑手少跑路,以此实现配送环节的高效,同时还要多取餐为骑手增收。

为此,美团研发出了超脑系统,作为美团AI能力的集大成之产品,超脑系统被频频拿来举例。这一调度系统,可同时满足3000万日订单量,80万骑手及30分钟准时送达的智能调度,以科技驱动世界上最大的配送平台稳定运行。

之于B端商户的经营需求和G端政府的城市治理需求,美团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技术研发。

比如,美团为商户打造了商业大脑,用客观、真实的数据来指导商户的经营,实现供给侧的数字化。又如,超脑系统、商业大脑在G端也可以发挥效用,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与相关部门的城市调度、社会治理工作形成协同。

其次,除了群众路线,技术研发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指导关键词——聚焦。聚焦专业领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非盲目地追求所谓的前沿科技。

王兴认为企业的研发主要有两个方向,一种是做通用的技术,各行各业在任何方面都要用,例如基础通信技术领域的5G。另一种就是要聚焦某一行业,把行业的各种问题、各种需求利用各种技术集成去解决。

对于美团来说,其研发更多集中在第二种。

美团在“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使命下,技术方案深入到消费者的点餐、买菜、用车、旅游、看电影等场景,商户的收银、采购、人员管理等经营环节。久而久之,生活服务场景因为AI的介入完成整体的升级。

而且,整个过程可能是润物细无声的,AI会如水电煤一般存在于我们的生活。换言之,科技将在不知觉中成为人类日常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如王兴所讲,美团做的很多事情,似乎与核心科技无关,但实际上每天数千万单的外卖智能调度系统、在无人配送方面的研发等等,都是推动美团达成使命的关键技术支撑。

追求理想,顺便赚钱

几年前,万通地产创始人冯仑对广大创业者说过:“在挣钱的问题上都应抱着追求理想,顺便赚钱的态度,要把理想放到赚钱的前面。”

这个顺序也适用于企业的科技创新。

研发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际问题得以解决,产品和平台因此收获了群众的认可。而既有的群众基础和已经建立的场景优势,就是企业进行商业变现时的压舱石。

美团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12个月,美团年度交易用户数目为5.11亿,较去年同期的4.5亿增长13.3%;活跃商家680万,同比增长10.1%。C端消费者和B端商户的稳定增长,就是美团科技创新进一步巩固群众基础和场景优势的映证。

若论具体业务,科技创新的牵引作用更加明显。

例如美团核心的餐饮外卖业务,凭借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的持续优化,新商家的餐厅转化率和经营效率得到显著改善,实现活跃商家数继续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新上线美团外卖的品牌商家数同比增长127%。

出于认可,商家相应的增值服务需求也被激活。2020年第四季度,美团实现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1.0%至人民币24亿元。佣金收入190.58亿,同比增长36.4%。

另外,通过业务布局把AI等技术变为用户生活的基础设施,企业也随之完成角色的升级,在服务提供商之上又添了基础设施提供商这重身份,商业变现空间也进一步拓宽。

如果把解决问题视为“追求理想”,后续释放的商业价值不正是“顺便赚钱”?

由此,再次回到关于科学创新的根本目标的讨论,“追求理想,顺便赚钱”也成了科技必须接地气的论据。在科技红利主导的时代,接地气才更有底气。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2020年12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为11.58亿,2020年全年净增1303万,月均同比增速为1.7%。作为对比,2019年月均同比增速为2.3%,2018年为4.9%。

同比增速持续下滑,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提升存量用户的体验,巩固已有竞争优势,均有赖于科技创新。

王兴认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上半场充分享受了新兴市场的红利,我们有最多的人口、最多的互联网用户、最多的智能手机用户,所以我们能有很快的发展;但到了下半场,我们要从用户需求驱动转向用户需求和核心技术双轮驱动。”

言外之意,抓住科技红利就是抓住未来,而当AI等技术成为未来生活的底层基础时,解开科技红利的密码就藏在柴米油盐里。

本文作者:业界风云汇

业界风云变幻莫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0 阅读:17

业界风云汇

简介:一群互联网和媒体人融合后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