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7卷 !显宗成皇帝下
咸康八年(壬寅,公元三四二年)
本文重点:
高手所见略同。
原文:甲午,琅邪王即皇帝位,大赦。
己亥,封成帝子丕为琅邪王,弈为东海王。
康帝亮陰不言,委政于庾冰、何充。秋,七月,丙辰,葬成帝于兴平陵。帝徒行送丧,至阊阖门,乃升素舆至陵所。既葬,帝临轩,庾冰、何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己未,以充为骠骑将军、都督徐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领徐州刺史,镇京口,避诸庾也。
何充躲出建康城,抢占京口重镇,牵制朝局。

原文:冬,十月,燕王皝迁都龙城,赦其境内。
建威将军翰言于皝曰:“宇文强盛日久,屡为国患。今逸豆归篡窃得国,群情不附。加之性识庸暗,将帅非才,国无防卫,军无部伍。臣久在其国,悉其地形;虽远附强羯,声势不接,无益救援;今若击之,百举百克。然高句丽去国密迩,常有窥窬之志。彼知宇文既亡,祸将及己,必乘虚深入,掩吾不备。若少留兵则不足以守,多留兵则不足以行。此心腹之患也,宜先除之;观其势力,一举可克。宇文自守之虏,必不能远来争利。既取高句丽,还取宇文,如返手耳。二国既平,利尽东海,国富兵强,无返顾之忧,然后中原可图也。”皝曰:“善!”将击高句丽。高句丽有二道,其北道平阔,南道险狭,众欲从北道。翰曰:“虏以常情料之,必谓大军从北道,当重北而轻南。王宜帅锐兵从南道击之,出其不意,丸都不足取也。别遣偏师出北道,纵有蹉跌,其腹心己溃,四支无能为也。”皝从之。
东晋朝内动荡不安,各大家族争权夺利,朝臣安于享乐,混乱的氛围,萎靡不振。忙于内斗,无力外征。
而远在东北的慕容皝集团,凝聚力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他们正在积极进取,筹划壮大实力,开疆扩土。

坦诚的讲,我喜欢慕容皝集团这样的氛围,很讨厌东晋这样的氛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如果只是为了一己私利争来斗去,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做一番事业,哪怕只是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要搞得风风火火,欣欣向荣。
读到此处,我们一起回味宋 陈亮的词
念奴娇 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慕容皝有了慕容翰的支持,如虎添翼。
慕容皝对高句丽和宇文部的分析,高句丽躁动,喜欢没事找事,到处逞强,所以应该先揍他,宇文部安分守己,一味防守,求自保,所以可以先放放,等打完高句丽再来收拾他。
慕容翰不会想到,在一千多年后,有个叫朱元璋的哥们,也和他有同样的见解。朱元璋盘踞南京,在他东西两边都有割据势力,在选择出击方向时,朱元璋也是选择先打喜欢没事找事的那一方,结果成功吃掉这两股势力。
高手所见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