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7卷 !显宗成皇帝下
建元二年(甲辰,公元三四四年)
这个世上什么样的人最伟大?有时候我们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做了什么,而是看他没做什么,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能做什么而选择没做什么,这种人我认为是最伟大的!慕容翰就是这样的人!尽管他很优秀!

原文:初,逸豆归事赵甚谨,贡献属路。及燕人伐逸豆归,赵王虎使右将军白胜、并州刺史王霸自甘松出救之。比至,宇文氏已亡,因攻威德城,不克而还;慕容彪追击,破之。
话说宇文逸豆归结好石虎的战略还是很正确的,礼没白送,关键时刻石虎还是派了两个人去救他,他们是白胜和王霸。可惜等他们赶到的时候,宇文氏已经灭亡了。唉!来晚了!不好意思啊宇文兄弟!不知宇文逸豆归生前是否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真的希望他临死前知道了这个消息,至少算是个安慰吧!
白胜和王霸虽然来晚了,但也没有打算空手回去,既然宇文氏亡了,但是城池落到了燕国的手里,那就干一票吧!于是攻打威德城。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的实力实在是太差,不但城池没打下来,在撤军的路上,还被慕容彪追上来又暴揍了一顿,灰溜溜的回去了。具体回去之后承担什么责任史书没有交代,但是根据我们对石虎的了解,他们两个回去后,不会有好果子吃!这个我们就不操心了!本来,如果不是这次失败的行动,他们也没有机会青史留名!

原文:慕容翰之与宇文氏战也,为流矢所中,卧病积时不出。后渐差,于其家试骋马。或告翰称病而私飞骑乘,疑欲为变。燕王皝虽藉翰勇略,然中心终忌之,乃赐翰死。翰曰:“吾负罪出奔,既而复还,今日死已晚矣。然羯贼跨据中原,吾不自量,欲为国家荡壹区夏。此志不遂,没有遗恨,命矣夫!”饮药而卒。
他临死前没有埋怨,没有愤怒,只是遗恨中原大地仍被羯人占据,他没有实现干掉石虎,统一华夏的梦想!这是何等胸襟,何等气度,何等家国情怀!可惜了!
但,如此一个人物,房玄龄编撰《晋书》时,竟然没有给他安排单独的位置,只用寥寥609字(含标点符号)就介绍完了他的一生,并且还列在自己弟弟慕容皝的载记中,如此不受重视,令我很是不满!那么,我觉得我有责任,为他单独写一篇,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慕容翰,字元邕,鲜卑人,祖籍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慕容廆的庶长子。
这里有两点,我们需要重点强调一下。
第一个重点:慕容翰字元邕。
我们知道,我们汉人的老祖宗起名的时候,喜欢给自己起个名,同时也会给自己取个字,另外再给自己搞个号。
比如
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
李白: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苏轼: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蒲松龄:名松岭,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毛主席:名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等等。
正式场合或者文件上,就称呼姓名;关系好的,私下都称呼字;有的时候为了表示尊重,就称呼他的号。但这都是我们汉族老祖宗搞出来的东西,古代少数民族没那么多讲究,那时候他们能吃饱饭,有个名就对得起自己的一生了。
当时汉文化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影响那是巨大的,文化的渗透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当然还有所创造的财富作为后盾,当时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汉文化,所以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也都有样学样的给自己搞个字,以显示自己有文化。
我粗略查了一下,西晋灭亡后,入主中原大地的五个胡族,其领导人物基本上都有字,比如匈奴的刘渊,字元海;鲜卑的慕容皝,字元邕;羯族的石勒,字世龙;氐族的李特,字仲俊;羌族的苻坚,字永固。这说明他们的汉化水平比较高,同时期汉化水平低的,比如鲜卑宇文部的宇文逸豆归就没有字,鲜卑段部的段辽也没有字。比较搞笑的是石勒,他大字不识,也给自己搞了个字,挺有意思!

第二个重点:慕容翰是慕容廆的“庶长子”。
请注意这个字“庶”,什么是庶呢?就是说慕容翰的母亲不是慕容廆明媒正娶的大老婆!也就是说慕容翰是慕容廆小老婆生的!或者,他的母亲连小老婆都算不上,可能就是个女奴,或者侍女等等,总之,就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下等女人。这个在古代很重要!
我们知道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个叫宗法制的东西,想来我们的古人真是聪明,为了确保自己的财产能被后代有效继承,不知道怎么滴,他们就搞出了一套严谨的继承制度,并且他们把这个家族的继承制度和国家继承制度有效的结合了起来,这样就避免了很多子孙之间的争斗,尽管争斗从来就没断过,但是如果没有这套制度,估计会更乱!
由于实在太复杂,我们又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所以我就简单一说,你就简单一看,咱就别太严谨了,不然专门写一本书,也写不完。
话说真正能继承家族或者皇帝位置的,首选就是老皇帝明媒正娶的老婆生的长子,俗称嫡长子,其他的儿子不管年龄大小,只能被封为诸侯。所以在整个国家中,这个嫡长子就是大宗,诸侯只能算是小宗。但是在诸侯国内,诸侯的嫡宗子是大宗,其他儿子就是小宗,只能做卿大夫。再细分,在卿大夫的小封地内,嫡长子就是大宗,其他儿子就是小宗。如此一层层的分下去,一直到平头老百姓家。家中大老婆生的长子能继承家族财产,其他儿子就只能另立门户,继承一点点微薄的钱财。
其实这套制度,在我们现今的社会,仍然能看到,特别是农村地区。重点来了,大宗对小宗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这个制度从夏朝就有了,到西周时期发展到顶峰,一直传承到现在,虽然不公平,很残酷,但就这么一路继承了下来,大家还都认这一套!这就厉害了!
好了,至此,两个重点问题我们终于扯完了,目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感叹命运对慕容翰的不公。慕容翰年龄虽长,但由于是庶出,所以决定了慕容翰此生基本上与家族核心宝座无缘,我们说的是基本上,不是绝对,因为有人虽然面临同样的局面,但是通过个人努力,打破传统规矩的束缚,成功做到了那个令天下人神往的宝座。这种人很多,相反,像慕容翰这样安分守己的人却很少!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要先赞扬一下慕容翰。这个世上什么样的人最伟大?有时候我们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做了什么,而是看他没做什么,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能做什么而选择没做什么,这种人我认为是最伟大的!慕容翰就是这样的人!尽管他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