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推揉内庭穴,助眠又养胃,一夜好眠

经络技巧 2025-04-17 11:41:22

今天,咱们直接进入正题,聊聊脚丫子上的一个穴位——内庭穴。此穴位于二、三足趾缝末端,赤白肉际相交之处,《灵枢》记载其属荥穴,主调阳明经气之热盛。在传统导引术中,此类穴位常用于疏导阳经有余之气,堪称足底的“清火点”。

从传统养 生来讲,内庭穴在疏导阳明经气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作用。现今之人,大多存在饮食无节制,久坐不动、少动少劳的情形,这样的情况易致使阳明经气出现堵塞。清晨之际,或是餐后,恰当按揉此穴位,有利于维系经气得以正常地传输分布。尤其对于那些平素时常感觉头面发烫,足趾紧绷的群体而言,可以多加留意这个穴位。

内庭穴的调养方向

疏导胃经积热

饮食作息如果不合适的话,很容易导致胃经有积热。借助按揉内庭穴,与此同时配合着呼吸吐纳,能够辅助性地调节经气的运行。

建议在辰时(也就是早晨7到9点)的时候去进行相关操作,这个时候胃经的气血比较旺盛,顺应着天时更有利。

调和脾胃气机

脾胃乃是后天的根本,其气机的升降要有自身的秩序,这样才能正常地运化。

日常可以用拇指的指腹轻轻地旋转揉按内庭这个区域,与此同时配合对足三里穴的按揉,从而形成上下相互呼应的态势。注意手法应该缓慢一些,不适合急促,力度以能够产生持续的温感为宜。

通利足部经气

足阳明经在足背上前行,内庭穴所在的那个位置,恰恰是经气汇聚之处。

早晨起床之际,可以尝试进行足趾抓地的练习:光着脚站着,当五个脚趾抓地之时,着重去感受二、三个脚趾之间的受力状况,维持3息之后再放松,反复做9次算作一组。此方法源自古代的导引术,稍稍能够有助于激发经气的流通。

辅以入睡之功

当胃经的经气保持平和的状态时,可催进夜间睡眠更踏实。入睡前用温度“较为适宜”的盐水泡脚。接着以拇指侧面沿二、三脚趾缝向上推揉,一直推揉至内庭穴,此动作重复36次。操作期间,需让呼吸变得缓慢且深长,与此同时将焦点置于足部的温热上。

经络协同调养

传统养 生比较注重穴位的配伍,内庭呢常常会与三阴交相互搭配:其中前者能够疏导阳明经的气,而后者则可以调养三阴经的血,进而形成阴阳相互补益的态势。在操作的时候,可以先轻轻地揉按内庭大概3分钟,接下来再按一下三阴交大概2分钟。

日常养护建议

旋揉导引

取坐位屈膝,以拇指按住内庭,顺时针缓揉9圈后逆 时针9圈为一组。建议每日早晚各做3组,指力透达皮下组织而不觉疼痛为佳。

足跟点敲

平坐时以足跟轻轻点敲地面,对前脚掌区域进行振动。此方法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能够自然地按揉足部穴位。每日晨起之后,可以做21次,点敲的节奏与呼吸相契合。

趾间导气

平躺时把双足放松,接下来用意念轻柔地引导气息,从大趾开始,沿着足背缓缓向踝部流动,到内庭处稍稍停顿一下。在心神宁静之时进行练习,每次大概一刻钟左右。

配合饮食起居

建议按揉内庭期间,注意足部保暖,避免过食生冷。可配合饮服粳米粥油以养胃气,晨起后缓行百步以利经气周流。子时前安卧有助于巩固调养之效。

2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