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今译《战国策-赵二》王破原阳以为骑邑

武桓谈历史 2023-02-22 15:42:01

图片源自网络

原文:

王破原阳以为骑邑,牛赞进谏曰:“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今王破原阳以为骑邑,是变籍而弃经也。且习其兵者轻其敌,便其用者易其难。今民便其用而王变之,是损君而弱国也。故利不百者不变俗,功不什者不易器。今王破卒散兵以奉骑射,臣恐其攻获之利不如所失之费也!”

王曰:“古今异利,远近易用,阴阳不同道,四时不一宜。故贤人观时而不观于时,制兵而不制于兵。子知官府之籍,不知器械之利;知兵甲之用,不知阴阳之宜。故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便于事,何俗之不可变?”

“昔者先君襄主与代交地,城境封之,名曰无穷之门,所以昭后而期远也。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吾闻信不弃功,知不遗时。今子以官府之籍,乱寡人之事,非子所知。”

牛赞再拜稽首曰:“臣敢不听令乎!”王遂胡服,率骑入胡,出于遗遗之门,逾九限之固,绝五陉之险,至榆中,辟地千里。

译文:

赵武灵王把原阳改变为骑兵基地,赵将牛赞规劝武灵王说:“国家有成文的法典,军队有固定的兵制。改变法典,国家就要混乱;改变兵制,军队就要削弱。现在大王把原阳作为骑兵基地,这是改变法典,抛弃常规。再说,熟悉以前的兵制,就容易克敌制胜,用惯了以前的武器,就不会有什么困难。现在兵士都用惯了以前的装备,而您又要完全改换,这是伤害群众,削弱国力。所以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要改变习俗,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要改换器具。现在大王撤消原来的步兵编制而实行胡人的骑射,我担心这样做所得之利抵偿不了所失之费啊!”

武灵王说:“古今的利益各不相同,远与近使用器具也各不一样,阴阳变化各有不同的特点,四时气候各不统一。所以贤能的人根据客观条件去行动,而不被客观条件所限制;操纵兵器而不被兵器所操纵。您只知道官府的旧法典,而不知道器械的便利;只知道一般地使用兵器、铠甲,而不知道根据不同的条件而变化。所以兵器如果使用不便,为什么就不可以改换?教化如果不符合客观情况,为什么旧的礼法就不能改变呢?

“从前先君襄主当政时,与代国国界相接,在国界上筑城加强防卫,城门叫无穷之门,以此昭示后世子孙,希望获得长远利益。现在穿着沉重的铠甲,拿着长长的武器,不便于越过险隘之地;讲究仁义道德,不可能让胡人降服。我听说忠信不放弃功业,聪明不忘记时机。现在您拿官府的旧法典来破坏我的事业,这是您不聪明的地方。”

牛赞拜了两拜,叩头说:“我怎么敢不听从大王的命令呢!”于是武灵王穿好胡服,率领骑兵出了挺关,越过重重要隘,穿过许多险恶关口,到达榆中,扩地千里。

评点:

变革和守旧亘古以来就是相互角力的两股力量,但孰是孰非大都需要时间来证明。

赵武灵王之所以在战国诸多国君中脱颖而出、彪炳史册,大都缘于其准确独到的眼光和大胆改革的魄力,一代英主破旧立新,极力推动“胡服骑射”,给当时的赵国带来了巨大的改观和收益。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