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世时平时都是吃什么?许广平拿出菜单,令众人直呼难以想象

青梅煮酒英雄汉 2025-04-18 15:16:16

毛主席这位伟大的带头人,他以前是这样看待鲁迅的:

鲁迅这人,骨头硬得很,他一点软骨头的样子都没有。这种不屈不挠的性格,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来说,简直太珍贵了。鲁迅在文化战场上,那可是响当当的民族大英雄,他是推动中国文化变革的主力。他不仅是个大文豪,思想深刻,还是个了不起的思想家和革命斗士。

鲁迅获得这样的称赞,那真是实至名归。他一辈子都在抗争,手里的笔就像他挥舞自如的利剑,能一下子刺到敌人的要害。

鲁迅比毛主席大了12岁,他俩算是同时代的人。不过挺可惜的,他们俩这辈子竟然从没碰过面。

毛主席有次去北京,一下车就急着想去见鲁迅。可遗憾的是,他赶到时候鲁迅刚好不在家,出门去了。

从那以后,他俩虽然物理距离远了,但心却靠得更近了。毛主席通过读鲁迅的书,明白了鲁迅的立场,特别喜欢他的书,简直是爱不释手。

毛主席头一回去苏联访问时,随身带着几本鲁迅的书,一有空就翻开瞅瞅。在鲁迅写的那些书里,毛主席特别喜欢《阿Q正传》。碰到啥难解释的事儿,他就爱拿阿Q来当例子讲明白。

鲁迅对毛主席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也深深触动了当时众多的国人。他用自己的独特方法唤醒了那些浑浑噩噩的同胞,完全有资格被誉为“民族的支柱”。

聊起鲁迅,咱们通常都会聚焦在他的文学作品上。但其实,他也是个平平凡凡的人,跟咱们一样,得吃饭填饱肚子。

鲁迅活着那会儿,他平时都吃些啥呢?

这事儿咱们不用瞎猜,鲁迅在吃的上头可讲究了。他恋人许广平当时记了一份菜单,现在就保存在鲁迅纪念馆。你要是去看看那份菜单,保证你会惊讶,里面吃的东西丰盛得让人不敢相信。

【许广平的地位】

聊起鲁迅的生活,他的婚姻是不得不提的一部分,毕竟婚姻在好多人的生活里,都是很重要的一大块。要说生活,婚姻这事儿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挺关键的,鲁迅也不例外。他的婚姻生活,也是他人生经历里挺重要的一环。

在那个文人思想开始活跃的时候,封建社会主要还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决定婚姻,就连鲁迅也没能避免这种老传统。

鲁迅的第一位老婆叫朱安,她真的是个挺惨的姑娘,年纪比鲁迅大点儿。这婚事是鲁迅他妈一手操办的。

鲁迅对母亲给他安排的婚事,心里头那是一百个不乐意。那时候的他,脑袋里装的都是新思想,对于那种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他压根儿就接受不了。可母亲的命令又不好直接违抗。

鲁迅26岁时,老妈说生病,硬是从日本把他“哄”了回来,紧接着就硬让他娶了朱安。新婚没多久,鲁迅又离家出走了,再次去了日本。

朱安和鲁迅成了夫妻,可说实话,她压根就没享受到婚姻里的半点开心。

后来,朱安和鲁迅就这么名义上做了二十多年的夫妻,但实际上朱安一直过着单身的日子。说到鲁迅为啥到死都没跟朱安离婚,那是因为他心里明白,在那个老社会,一旦离了,朱安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尽管他俩没真正成为夫妻,但朱安一直把自己当鲁迅的媳妇儿。鲁迅不在家时,朱安就悉心照料他的老妈,从来没抱怨过一句。

鲁迅47岁时,从广州来到了上海,那时候,他以前的学生许广平一直陪在他身边。两人就这么住在了一起,从那以后,许广平一直负责照料鲁迅的日常生活。

跟朱安比起来,许广平虽然没名没分,但算是走运了。毕竟啊,在人生里头,快乐才是头等大事,那些所谓的名声,说到底不过是束缚思想的包袱罢了。

【鲁迅的菜单】

许广平和鲁迅共度了整整十年,她一直陪伴在鲁迅身边,直到他离世。在这段日子里,许广平的人生价值在鲁迅的生活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她走进了鲁迅的感情世界,给了他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让这个家变得完整而幸福。

在日常里,她不光是鲁迅的爱人,还是他不可或缺的帮手,让鲁迅这辈子过得没啥可后悔的。

许广平心里头喜欢着鲁迅,所以照顾他也成了她的事儿,特别是吃饭这事儿,许广平做得特别周到。鲁迅这人,对吃的挺有要求,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鲁迅也不例外嘛。

不过,要是咱们以为鲁迅平时吃得挺简单,那就完全想错了。实际上,他的伙食标准相当“高档”。

看看许广平给鲁迅列的饮食清单,不难发现鲁迅爱吃荤菜。像鱼、牛肉、鸡肉、羊肉、猪排骨、还有腊肉这些,都是鲁迅平时常吃的美味。蒸鱼、炖牛肉、蒸鸡,这些菜肴在鲁迅的餐桌上那可是少不了。

当然,这仅仅是鲁迅在家用餐时的一个简单菜单。要是碰上有朋友来家里做客,或者遇到啥让人高兴的事儿,鲁迅也会选择到外面的餐馆去撮一顿。

除了上述那些吃的,鲁迅其实对甜食和零食也挺上瘾的。他特别喜欢这两样东西,总爱找些甜丝丝的小点心或者零食来尝尝。

在日本学习那会儿,鲁迅特别喜欢上了那儿的一种甜点心。回到国内后,他还是时常想起那个味道。为了能过过瘾,他专门给还在日本的朋友写了封信,让朋友帮忙寄点回来尝尝。

爱吃甜食的人,牙齿往往容易出问题,鲁迅也是这样子。有次他牙疼得厉害,不得不去看了牙医。看完牙医回家的路上,他还惦记着街边的小吃,顺道买了点零食回来。

【鲁迅的生活水平】

瞧瞧鲁迅平时吃的东西,可能不少人会觉得,鲁迅不就是个读书的嘛,生活档次应该挺普通的,哪有钱享受这么“讲究”的吃喝?

说白了,这种看法就是我们一开始就给读书人定了型,觉得他们就该是那副模样。

在鲁迅那会儿,虽说生活条件没法跟现在比,但读书有文化的人,待遇可不含糊。特别是那些大学,给老师们发的工资,高得让人咋舌。

从鲁迅写的日记里头能看出,1912年到1926年那会儿,他的薪水涨了好几次,最多的一个月能拿到360块大洋呢。

那时候,像工人、车夫、店员这些普通职业的人,一个月到头也就挣那么几块银元,薪水少得可怜。

要是按买东西的能力来算,那时候的一块大洋,少说也得顶现在的100块人民币。换句话说,鲁迅那时候拿的薪水,放到现在,那可就是三万多块钱呢。

鲁迅的收入可不光靠那点固定工资,他还得空就在好几所学校兼职当老师,还给教育部当“特邀写手”。这些额外的活儿,挣的钱跟他平时的工资也差不了多少。

鲁迅那可是个大作家,写东西赚的钱可不少。稿费多的时候,他能拿到上万大洋呢。

那时候,鲁迅绝对算是个高收入的大佬,稳稳当当站在社会顶层。这也就是他为啥平时能随心所欲地品尝各种美食的原因了。

但是,我们不能光看鲁迅不像其他文人那么穷,就说他对咱中国文化和民族没贡献。无论何时,他都是咱们民族的顶梁柱。

鲁迅是个接地气的人,这才是他最真实、最饱满的形象,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