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和隋炀帝俩人都挨了不少骂,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干了一件事:急着把国家搞起来,根本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他们一个劲儿地搞建设,搞得老百姓连口气都喘不过来。结果呢,这两个朝代到了后期,就乱得不行。
秦朝末年,起义的风潮越闹越大,楚和汉的对立变得越来越明显。刘邦的宽厚仁慈和项羽的凶狠残暴,也都完全显现了出来。
秦朝末年,那位了不起的将领章邯,摆在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但他毫不犹豫地站边了项羽,那个下令活埋了二十万秦军的人。这到底是为了啥?
【秦末最后的倚柱】
公子扶苏一走,秦帝国的大权就慢慢落到了赵高和李斯手里。但话说回来,李斯这人毕竟是个书生,心里头还讲究点道义,所以在跟赵高抢权的时候,哪斗得过那个啥手段都敢用的家伙,最后还是让赵高给比下去了。
秦二世当皇帝那会儿,赵高把朝廷大权牢牢抓在手里,坏事干尽。二世胡亥出去东边巡查,赵高就趁机老在耳边吹风,说别人坏话,想让自己位置坐得更稳。结果,不少大臣都让二世给杀了,朝廷里上上下下都吓得要命,生怕哪天轮到自己。
最终,秦二世胡来一气,把老百姓惹毛了,全国各地都有人起来造反。陈胜那边,有个叫周文的将领,带着好几十万人马,嗖的一下就到了戏水那儿,没过多久就把秦二世给团团围住了。
这时候,身边没了兵马,大家都慌了神。就在这时,少府章邯挺身而出,他使劲儿劝秦二世,说不如大赦天下,把骊山那些服刑的人用起来,给他们武器去跟起义军干一架,说不定还能搏出一条活路。
章邯在紧要关头接下了重任,真没让人失望。他带着一群没经过正式训练的犯人,竟然把周文给打败了。之后,他还一路穷追猛打,硬是把周文逼到了自杀的地步。
这时候,齐楚两国的军队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动手。一开始,两边你来我往,互有输赢。不过呢,贵族们心里盘算的是恢复到战国时候那种七个国家并存的局面,而那些被判刑的士兵,他们主要是为了活命,所以打起仗来更加拼命,有种豁出去的感觉。
章邯那叫一个厉害,直接把楚军给打趴下了,还在定陶干掉了楚军的老大,项羽的叔叔项梁。这一仗打完,章邯的名声可就响当当的了。之后他更是火力全开,一口气拿下了荥阳、陈县这些地方,把陈胜的起义军也给打散了。
章邯一次次打胜仗,俨然成了大秦帝国的最后救星,硬是让那岌岌可危的秦二世政权又多喘了几口气。
但这种做法却意外地催生出另一位牛人的出现,那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成就项羽】
项梁去世后,章邯觉得楚地已经没啥威胁了,就带着军队转头去攻打那个又站起来的赵国。赵王急得团团转,没办法,只能去求楚怀王和其他那些诸侯帮忙。可章邯的名声太响亮了,诸侯们一个个吓得都不敢跟他交手。
这时候,满腔怒火的项羽站了出来,说要给叔叔讨回公道。楚怀王一看,就让宋义当大将军,项羽当副手,带着军队去帮忙。可当他们碰到章邯带领的、气势汹汹的秦军时,宋义吓得腿都软了,根本不敢跟秦军对抗。
项羽一生气,就把宋义给杀了,接着就跟章邯干上了,这场仗叫“巨鹿之战”。项羽手头就那么六万来号人,可秦军那边,人多势众,足足有二十万,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这场仗对项羽来说,简直就是拿鸡蛋碰石头。
项羽这家伙,自个儿先把退路给堵死了,他下定决心,要让士兵们明白没有退路只能拼死一战。结果,他们真的豁出去了,一下子就把章邯给打败了,这一仗直接让项羽名声大噪。
那时候,赵高爬上了丞相的宝座,变得更加猖狂,对忠臣良将下手更狠了。一看章邯打了败仗,赵高就琢磨着怎么整他,暗地里撺掇秦二世去怪罪章邯。章邯对赵高的阴招早就心里有数,吓得不行,赶紧让司马欣去探听风声。
没想到赵高压根不想见司马欣,还直接派人去追杀他。这样一来,章邯就被逼得没退路了,只能开始琢磨自己以后该怎么办。
【“投降”的选择】
章邯和项羽打了很久,两边都走到了绝境。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说法,项羽那边粮食不够了,所以就答应和章邯谈判讲和。
确实,章邯没向项羽低头,他选的是另一种路子——谈判求和。
换句话说,章邯现在带着几十万的秦军,不再是那个任由朝廷指挥的武将了,他变成了一个手握重兵的“诸侯”。两人结盟后,项羽和章邯见了个面,挺友好的,项羽还封章邯为雍王,这就算是认可了章邯的地位。
很明显,章邯现在没得挑了,项羽就在眼前晃悠,刘邦却远得很,他只能挑个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来保住小命。但事情真能这么轻而易举就搞定吗?
当然不对,讲和这事儿也得付出代价。那个代价就是,项羽得认可并稳住章邯的位置,但他心里头直犯嘀咕,章邯手底下的那些秦军,到底能不能真心向着楚国。所以项羽一不做二不休,狠下心把二十万秦军都给活埋了,这样一来,他算是没了后顾之忧。
真可怜那些将军,他们跟章邯一起历经生死,到最后却被章邯看作是获取权势财富的垫脚石,直接给抛弃了。
【面对刘邦】
要是说章邯之前投奔项羽,那是因为他处境艰难,里里外外都是麻烦。但到了刘邦面前,章邯那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为啥这么说呢?且听我道来。
刘邦挑起“三秦之战”那会儿,章邯死守陈仓,硬是把汉军给拦下了。可刘邦这家伙狡猾得很,偷偷绕过了陈仓,来了个里应外合,把章邯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只能狼狈逃跑。
在章邯看来,项羽出身高贵,是个正儿八经的贵族,他自己好歹也是个诸侯,可刘邦算哪根葱?就算形势再怎么混乱,他也压根没想过要低头认输。
再说章邯的军事能力那可是顶尖的,瞧瞧汉军那边,要么是杀猪的出身,要么就是穷苦百姓家的孩子,他打心底里觉得自己收拾这些临时拼凑的队伍绰绰有余,被人家暗地里绕过陈仓,不过是自己一时疏忽大意了。
退到好畤后,章邯又一次重新组织军队,打算跟汉军再干一场。可他万万没想到,汉军的战斗力真不是盖的,结果他又被打得落花流水。没辙了,章邯只能继续往后退,最后跑到废丘去了。
章邯这会心里头乱糟糟的,以前的事儿一股脑儿全冒了出来。想想从带着骊山的那些囚犯上战场,到干掉项梁,再到跟项羽谈判,亲眼看着他活埋了秦军兄弟。这一连串的事儿,让章邯突然觉得自己做的这些决定好像不太对劲,心里头那叫一个后悔啊。
但他心里还是存着念想,盼着项羽能来救他。所以从头到尾,骄傲的章邯压根儿就没想过要向刘邦低头。
他压根儿没想过,当他抛弃手下士兵的那一刻,项羽其实也已经将他视作一枚可以随时舍弃的棋子,压根儿没把他当回事儿。章邯左等右等,就是没等来援军,结果却迎来了汉军引来的滔滔洪水。被逼到绝境,章邯没办法,只能拔剑自杀了。
总的来说,章邯之所以站到项羽那边,是因为当时的情况逼得他没办法。而他没选择跟刘邦,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地位、有能力,再加上他也猜不透楚汉两家到底谁能赢到最后。
要是真向刘邦低头了,那万一项羽跑来帮忙咋办?又或者项羽要是真把天下给统一了呢?他这样出尔反尔,哪里还能站得住脚?所以说,章邯面前压根儿就没啥好选的,他根本就没得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