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那天,伟大领袖毛主席离开了我们,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
听到那个坏消息,叶剑英心里头特别难受,眼泪止不住地流。他琢磨着要辞职,打算离开北京,回到老家去过平静日子,不再问世事。
叶剑英这样做,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考量。
首先,就是环境让人心动。
叶剑英多年来一直紧跟着毛主席,从长征一路走到建国,历经生死考验,两人感情非常深厚。
现在,毛主席已经离世,身为多年的老战友,他心里头真是一时半会儿缓不过来,打算离开北京这个让他难过的地方,出去透透气,放松放松心情。
第二点,就是要在势头正猛时选择退出。
那时候,“四人帮”的狼子野心已经大白于天下,叶剑英心里头明白,这事儿他已经是鞭长莫及,没法挽回了。
与其整天被“四人帮”吓得提心吊胆,还不如直接跟他们拜拜,找个安静的地方安享晚年呢。
尽管失去了官职,但好歹没落到坐牢的地步,晚年名声还算保得住。
第三点说说身体健康情况。
1976年的时候,叶剑英已经快到八十岁了,算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寿星。
叶剑英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心里头真盼着能退下来,好好养老,让身体歇歇。
考虑到上述三个因素,叶剑英打算因病退休,不再留在中央。
叶剑英决定回家乡不再当官这事儿,没多久就在中央传了个遍。
“四人帮”对那个决定相当赞同,他们心里头琢磨着,叶剑英一走,那就等于是拔掉了一颗眼中钉,少了个碍手碍脚的人。
叶剑英的老同事们心里头都觉得挺遗憾的。
他们心想,叶剑英一走,自己就没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四人帮”肯定会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重要关头,陈锡联挺身而出,竭力说服叶剑英留下,扭转了历史的进程。
1976年2月份,叶剑英不再负责军委的工作后,陈锡联接手了他的任务。
有人讲,陈锡联跟“四人帮”是一伙的,想跟叶剑英抢权力。
对于这事儿,陈锡联压根儿没放在眼里,直接就当没听见。
他心里装的全是国家和百姓。外面的那些风言风语,对他一点影响都没有,他还是一心一意为大家服务。
听说叶剑英打算辞职,陈锡联二话不说,立刻拍电报给他,力劝他别急着走:
现在情况不太稳,得赶紧请叶帅出来主持大局。
只要你出手,事情肯定能搞清楚。”
陈锡联说的这段话,主要有两个重点。
首先说说个人观点吧。
陈锡联给叶剑英发电报说:对我来说,国家的利益是最重要的。
我并非“四人帮”一伙的,我会挺你站出来。
第二点,情况可能会有大变化。
尽管那时候“四人帮”势力挺大,可事情还没尘埃落定呢,啥结果都有可能。
经过好多年的政治较量,“四人帮”得罪了一大帮人,到处都是反对他们的声音。
叶剑英是红军里的老前辈,国家建立时的大功臣,声望特别高。
这时候,只要他愿意站出来,可能就能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把局面给扳回来。
听完陈锡联的一席话,叶剑英重新振作起来,心里头充满了底气,打定主意不走了。
1976年10月6号那天,叶剑英和华国锋一起动手,把“四人帮”给解决了,让国家重新走上了正道。
1977年3月份,陈锡联自己提出来,不再当军委的老大了,把位置给让了出来。
叶剑英接掌大权,再次挑起军委工作的大梁。
从军委离开后,陈锡联一点都没抱怨,特别支持那个决定:
叶帅真的很厉害,他比我强多了。有他在前面引路,军委会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1976年,毛主席离世后,叶剑英心里琢磨着要辞职,打算回家安享晚年。可这时候,陈锡联坚决不同意,他苦口婆心地劝叶剑英继续干下去,说他的决定能影响历史的进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