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整体略有扩大,其中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数据分析:房价继续下跌 上海表现突出
特点1新房上海、西安环比上涨。
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5%、0.8%和0.9%,上海上涨0.2%。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6%,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进入淡季,市场交易节奏有所放缓。新房市场中只有上海和西安环比上涨,但涨幅均只有0.2%,这一涨幅可以说并不大。一线城市尽管有力度较大的政策支持,但到淡季,政策效应开始减弱,导致房价上涨速度放缓。但一线城市依靠城市本身综合能力,跌幅始终小于二、三线城市,若后续还有利好释放的话,应该还能出现房价跌幅收窄的现象。
特点2二手房下跌压力依然较大。
上海是唯一一个新房、二手房价格环比都上涨的城市。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持平,上海上涨0.1%,广州、深圳分别下降0.9%和1.2%。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下降0.8%,降幅均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新房市场房价依然难企稳,二手房市场信心不足,小业主担心房价尚未跌到头,因此对于急于交易的势必在价格上会保持较大让步。一线城市虽然有政策支持,但持续性依旧不强,显然这种市场表现不足以让信心回归。
上海市场分析:政策利好减弱 上涨幅度收窄
7月淡季压力逐步显现,楼市热度降温。7月周度交易基本在10万平方米的水平上下波动,即便是月末的翘尾效应也不显著,仅12.5万平方米。全月成交量缩水到54万平方米,环比减少约3成。
从成交排名前十项目来看,6万元/平方米以上的中高端产品相对活跃,成交前十榜单中有6个是此类楼盘。10万+产品虽然有一定延续性,但只剩下1个上榜。指数上144平方米以上的豪宅产品指数上涨幅度只有0.1%,比前期减少0.4个百分点。受结构性影响,新房在指数上上涨0.2%,涨幅比前期收窄0.3个百分点。
相对于新房,二手住宅市场成交虽然也缩量,但整体情况要略好一些。当月成交1.8万套,虽然交易量下滑,但同比增加44.7%,并且还是在1.5万套的“荣枯线”上运行。显然,同样是政策,二手房的整体表现相对稳定些。毕竟成交量还不够强势,所以价格方面依旧没有进一步向上的动力。反应到指数上,只环比上涨0.1%。说明在交易动力减弱的背后,房东只能在价格上继续让步。值得关注的是,90平方米以内的小户型,价格仅仅反弹一个月后,7月再度转跌,说明质地一般的房源价格不够坚挺。
后市展望:政策效应衰减 价格继续承压
7月本身就是淡季,炎热天气给看房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叠加房企在经过上半年的冲刺后,下半年开局需要重新调整和制定应对策略,所以即便政策还能发挥一些余温,但力度肯定不及6月。因此,成交量、价方面出现调整并不意外。经过一段时间消化,市场又进入僵持阶段,带看量进一步下滑以及客户转化率比6、7月份出现下降,为后续交易带来压力。虽然从数据上出现边际转好的苗头,但这种动力出现衰减,新房和二手住宅环比涨幅都非常微弱,按这一节奏运行下去,大概率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出现下跌。当然,其中结构性因素更需要重视,尤其是二手住宅中的小户型,7月又开始转跌,短期这种结构性分化暂时无法改变。因此,不管是二手房还是新房,去化压力大的产品以价换量是促成交易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