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清晨06时41分,珠海东南约100海里海域处上演生死竞速。南海救助局值班室传来紧急遇险信号,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闻令而动,出动B-7358救助直升机进行3小时极速驰援,成功将突发疾病的渔民救回并安全返航,再次擦亮中国海上救助金字招牌。
(图片来源于南海救助局推文)
随着海上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海洋资源开采等“蓝色经济”的高速发展,海上救助需求剧增——从万吨巨轮突发险情到远洋渔船遭遇风暴,从深海钻井危机处置到国际航道应急响应,这支主要由交通运输部海上搜救中心协调、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与海事海警等组成的"国家队"时刻严阵以待。
其中,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是我国唯一一支国家海上专业救助打捞单位。负责中国水域海上险情应急处置、遇险人员生命安全、船舶遇险救援与财产保护、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治理溢油污染等多项职责。
(救助打捞局)
作为每年完成搜救任务几百起的海上救助中坚力量,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除了具备先进强大的装备,还具有高速的执行力与调动力。而处于信号弱、公网未覆盖的海域,北斗卫星系统的全覆盖定位与实时信息传输为海上搜救任务的高效执行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撑,极大地提升了搜救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为海上人命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惊涛骇浪中,北斗三号短报文便携终端PD17(北斗盒子)凭借四大核心能力支撑海上救援防线。
北斗盒子
二是全时通信。北斗盒子支持北斗三号RDSS短报文通信功能,搭载磐钴智能自主研发的渐进式图像压缩算法及低码率语音压缩算法,做到快速发语音、图片,指挥中心可远程调取救援实况,实现指挥中心与前线救援队无缝协同交流。
语音和图片 发送到短信和平台上
三是便捷报警。救援人员长按SOS键便可进入报警模式,报警信息将通过电话、短信、公众号发布报警信息通知,持续72小时。除外,设备具有落水检测功能,落水3秒后自动触发SOS报警,实时构建“数字生命线”。
四是军工防护。北斗盒子采用IP67级防水防腐蚀设计,实现-20℃~+55℃的工作温度适应力,客服恶劣的海上环境。除外,175g左右的小巧机身,搭配背夹与挂绳可做到轻松携带,并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而低功耗与长续航模式为救援提供长久保障。
海洋既是机遇,亦是挑战。在广袤无垠的海天之间,每一场生死救援都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博弈。于“向海图强”的时代浪潮中,安全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北斗盒子用毫米级的定位精度丈量生命的重量,用分秒必争的通信速度缩短绝望的距离,用军工级的坚韧外壳抵御咸涩海风的侵蚀——这或许就是科技的温度:无声却有力,渺小却不可或缺。未来,海洋的故事仍会书写。科技与人性终将并肩,守护每一片浪花托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