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上作业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从传统的渔业捕捞到新兴的海上风电、海上油气开发,海上作业人员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然而,海上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突发状况频发,尤其是落水事故,往往因其不可预见性和救援难度大,成为威胁海上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
2025年2月9日,韩国一艘载有14人的渔船,在全罗南道丽水市附近海域倾覆,4人死亡、5人失踪的悲剧成为全球海事安全的缩影。
同一时期,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数据显示,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90次,成功搜救遇险船舶54艘,遇险人员461人。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传统救生设备在离岸30公里外,公网覆盖率不足15%的致命缺陷,更是黄金救援时间每延迟1分钟、生还率下降7%的残酷现实。
如何有效预防和快速应对海上落水事故,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传统方案局限海上作业环境恶劣,风浪、暗流、极端天气等因素使得人员落水风险较高。一旦发生落水事故,救援的黄金时间非常短暂,传统的求救方式往往无法及时传递准确信息,导致救援行动滞后,错过最佳救援时机。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2024年全球海上事故统计报告》,在远洋作业事故中,因通信中断导致的救援延迟使伤亡风险增加40%,海上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一直是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北斗技术破局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科技创新成为提升海上作业安全的关键。通过引入先进的定位和通信技术,可以大幅提升海上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水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海上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为破解海上作业“定位难、救援难”的痛点,磐钴智能推出北斗盒子PD17与北斗信号弹TD10,搭配北斗落水报警示位管理平台,构建起“穿戴+云端”的落水应急响应体系,为海上作业人员打造全天候、全场景的安全守护网。
01终端设备层
系统部署多样化终端设备,直接服务于落水场景。其中,北斗三号短报文便携终端(以下简称北斗盒子)PD17与北斗三号短报文搜救终端(以下简称北斗信号弹)TD10作为核心终端,集成北斗定位与通信能力,落水瞬间自动触发报警,同时搭配北斗救生衣和北斗腰带式救生包,形成多形态终端矩阵,确保不同作业场景下均能快速响应落水事件。
02卫星通信层
以北斗卫星为核心通信载体,构建双重关键能力:
北斗定位: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准获取终端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为后续搜救提供高精度坐标基准;
北斗短报文:利用北斗特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突破公网覆盖限制,即使在远洋等信号盲区,也能将落水报警信息可靠传输至后方平台,保障信息链路畅通。
03平台服务层
数据服务中心:作为云端数据枢纽,承担报警信息、定位数据等海量数据的接收、解析、存储与管理任务,为系统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北斗落水报警示位管理平台:通过监控大屏可视化呈现落水人员位置、报警时间等关键数据,结合北斗指挥机实现对前端终端的统一调度,辅助指挥人员制定搜救策略,协调救援资源,形成“监测—报警—调度—救援”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整套系统通过前端设备触发报警、通信卫星传输数据、局端平台统筹调度的协同运作,构建了“精准定位—可靠通信—高效指挥”的一体化应急搜救体系,为海上作业人员落水应急处置提供了技术保障,显著提升海上安全管理与救援效率。
方案亮点01多种报警模式
支持落水自动报警、一键SOS报警和灯光闪烁报警,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发出求救信号。
02高精度定位
支持北斗单模定位,定位精度高,确保救援人员能够快速找到落水者。
03实时监控
平台实时显示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报警状态,确保管理人员随时掌握作业人员的安全状况。
04数据管理
平台支持数据存储、轨迹回放和历史数据查询,方便指挥中心分析和管理。
05多种终端选择
提供北斗盒子、北斗信号弹等终端设备,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落水报警系统是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智能报警系统,主要用于水域活动者的安全保障。它由落水传感器、报警装置和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
当水域活动者不慎落水时,水面触发落水触点会产生报警信号,报警装置收到报警信号后,会立即触发警报,通过北斗短报文将求救信息和落水者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接收到落水者的报警信息和位置信息后,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落水者,并及时组织救援行动。
可通过防坠背夹将设备固定在救生衣上,为确保卫星信号保持良好,请将本设备置于四周开阔且朝南天空无遮挡物的场景,使设备正面朝向南方并与水平倾斜45°角。
北斗盒子PD17佩戴方式
北斗信号弹TD10佩戴方式
现场佩戴北斗终端
行业应用阳江海上风电人员作业安全管控
01项目背景
阳江是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拥有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风电资源。随着海上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作业人员需要在海上长时间进行风电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检修工作。
海上风电作业环境恶劣,人员落水风险较高。传统的通信设备在海上作业中信号不稳定,难以及时传递求救信息,导致救援行动滞后。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项目方引入了北斗落水报警系统。
02解决方案
在海上风电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穿上集成北斗盒子PD17的救生衣,当发生落水事故时,终端自动触发报警,在近海地区使用4G发送位置和报警信息,在远海无公网信号时通过北斗卫星发送位置和报警信息。北斗盒子PD17还可通过蓝牙与智能手机连接,APP支持发送北斗文字、语音和图片消息。
北斗盒子PD17通过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与北斗落水报警示位管理平台连接,平台实时监控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和设备状态,确保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作业人员的安全状况。平台还支持轨迹回放和历史数据查询,便于管理人员分析作业人员的活动轨迹。
03方案成效
通过北斗盒子PD17的实时定位和报警功能,救援队伍能够在5分钟内收到报警信息并启动救援行动,显著缩短了救援时间。在多次模拟演练中,救援队伍的响应时间比传统方式缩短了60%以上。通过平台的数据和轨迹分析,管理人员能够识别高风险区域,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进一步降低作业风险。
福州海洋渔业海上养殖人员安全管控
01项目背景
福州市海洋渔业涉及广泛的海上养殖作业,从业人员经常需要在海上长时间作业,作业范围涵盖闽江口至台湾海峡,常面临台风、强对流天气等极端环境。传统卫星电话操作复杂、成本高昂,且单次充电仅能维持6-8小时,无法满足长时间作业需求,导致落水事故中通信中断率高达45%,黄金救援时间内的定位成功率不足30%。
02解决方案案
海洋渔业部门为海上养殖从业人员配备了北斗信号弹TD10。作为救生衣的配套设备,不仅采用1500mAh一次性电池,待机时间长达5年,无需充电维护,而且TD10还具备落水报警功能。落水3秒后自动触发报警,通过北斗单模定位(精度≤10米)发送位置信息,同时启动灯光闪烁报警。
报警信息经北斗卫星传输至数据服务中心,由北斗落水报警示位管理平台解析后,实时显示于渔政部门监控大屏,自动生成救援路线并同步至附近船只与海警机构。此外,TD10的IP68防护等级确保设备在海水浸泡和盐雾腐蚀环境下稳定工作48小时以上。
03方案成效
海洋渔业部门表示,自部署北斗设备以来,落水事故的救援效率提高了65%,作业人员的安全感显著增强。渔民普遍反映,北斗设备在恶劣天气下的稳定性远超传统通信设备,极大地提升了作业安全性。此外,一次性电池设计降低了设备维护压力,单台终端全周期成本较传统方案下降55%。超长待机无需充电的设计,完美适配渔船长期出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