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当地人对吃饭的要求很高,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张独一无二的美食地图。早餐哪里最好吃,中午哪家最地道,晚上的宵夜哪个排档最新鲜,他们都一清二楚。聚餐时呼朋唤友,选起饭店来也极为默契。

但对于刚到临海的外地朋友来说,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临海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街头转角的小店虽有吃食,却不知味道如何。不过,当地那些知名的饭店确实货真价实,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不妨去品尝一下。
比如,白塔饭店。
如果一家人去临海旅游,问当地人去哪里吃饭最好?他们一定会说:“来临海,总得去白塔桥饭店吃一顿呀!”
白塔桥饭店在紫阳老街上,名气特别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白塔桥几乎是临海人心中“下馆子”的代名词。在国营饭店招待朋友,是件倍儿有面子的事。即便在改革浪潮中,大多国营饭店已淡出历史舞台,但这家饭店依然坚守,成为老临海人心中的白月光。
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白塔桥饭店的菜单从最初的十几道扩充到现在的七八十道,但上桌率最高的,依然是炒肉片、蛋清羊尾、糖醋排骨、火烧饼这些经典菜式。老底子的味道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食客,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尤其是蛋清羊尾,临海人公认最好吃的就在白塔桥饭店,初到白塔桥的客人,必然要点一份尝尝。

蛋清羊尾起源于古台州府,后由厨师携带前往北方,才成为清朝宫廷御宴上的风味食品之一,因其取材“蛋清”,形状似“羊尾”而得名。早在20世纪70年代,蛋清羊尾就已经入选《中国菜谱》,但书上叫做“蛋白夹沙”。
做蛋清羊尾,先取蛋清加入淀粉搅拌,直至用一根筷子插在其中不倒而至完善,然后加入豆沙丸子。豆沙是现熬的,按1斤赤豆、2斤白糖的比例入锅熬煮至熟透,磨成豆沙,拌入猪油,再放入锅内,继续搅拌熬煮两个小时。豆沙煮得光泽黑亮,再加入桂花和芝麻方可。合成的淀粉和豆沙丸子,用猪板油包上后裹以蛋清,入油炸锅,至三分嫩黄出锅,炸成婴儿拳头大小,壮如羊尾。刚出锅的蛋清羊尾,趁热蘸着白糖吃,口感绵软、香甜。

和蛋清羊尾一样,浓油赤酱的炒肉片也是白塔桥饭店的拳头产品,几乎每桌都会点上一盘。肉片选择了肉猪身上的最好部位,用料讲究,口感才能到位,烹调时所需的调料并不复杂,全靠老师傅的火候把控,方能做出好味道。
还有醉猪腰、炒黄鳝、酒酿蛋……无一不是老临海人的心头好。

老字号的名声越来越响,兼之性价比高,几十年都不曾改变过的味道,吸引了大量食客慕名而来,只要开门营业,必定顾客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