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余村”者,不知凡几。
粗粗一查,便有河南焦作温县余村、陕西洛川富平县余村、陕西咸阳兴平市余村、四川乐山峨眉山市余村、浙江丽水庆云县余村、浙江湖州安吉县余村……至于大余村、小余村、新余村、老余村等等,更是不计其数。

在这些“余村”中,最著名的当属浙江安吉余村。此余村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十八大”后成为美丽中国的参照样本,因此闻名九州,来访者络绎不绝;2021年12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将安吉余村评选为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中国“唯二”,更让此余村名震寰宇。
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可谓乡村旅游的天花板,这是极高的荣誉。首届评选中,中国仅安徽黟县的西递村和浙江安吉余村两地获此殊荣,你说牛不牛?
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历史和发展脉络。在江南的绿水青山中,余村已越历千百年。它今日之成就,有历史的必然,也有时代的偶然。

这样的余村,注定将站在聚光灯下,走出安吉,走出湖州,成为中国的余村,世界的余村。现在,它就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全国的党政参访团,吸引着世界的游人,也吸引着无数有梦想的青年们。这个天目山脚下的小小村落,每天被人们关注、揣摩、期盼,由此产生了巨大的IP价值。
正因如此,“大余村”应运而生。湖州市和安吉县的决策者们,以一种非凡的格局和发展信心,在安吉县南部的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245平方公里范围内,通过资源高效配置、片区一体化差异发展,建设一个“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的“大余村”,共享“小余村”辐射的IP流量。
在这个气势恢宏的安排中,我们看到了决策者的智慧:一幅“大余村”的蓝图,为发展腾挪了空间;一个“青年大社区”的策略,为发展提供了动力;一个“余村大景区”的定位,为发展提供了方向。三者融合,可谓高明至极。

同中国众多的乡村相比,余村的自然资源其实并不突出。但它有今日之成就,与当地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密切相关。
这使我想起了碳元素在自然界的三种形态:石墨、煤炭、金刚石。就其基本元素来说,三者都是碳。但煤炭、石墨和金刚石之间却有天壤之别。碳原子排列得杂乱无章,就是煤炭;稍微整齐些,成为石墨;如果井然有序,那么它就成了金刚石。其中的差别,就是内部原子在排列方式上存在不同。
余村能够独树一帜,大概也是如此。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但是,经过决策者的精心排列组合,却产生了完全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小余村”迈向“大余村”时代,一幅产业高质、乡村宜居、农民富足、青年回归的新画卷,在广袤的山野田畴间,正徐徐展开。

今日的“大余村”,堪用“日新周异”来形容。这里的“全球合伙人计划”“O2生态文化圈计划”“绘乡计划”“青来集”等众多新锐概念纷纷落地。来自各地的年轻人汇聚于“大余村”,自觉推动了这片绿水青山蓬勃向前。
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是2023年的初春。半年后,整个“大余村”的新经济、新文旅、新农业又有了迭代升级。这种变化,让我的笔尖根本跟不上“余村速度”。而“大余村”,还在不断整合、突破、创新、求变,一首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建设的交响曲,在这片大地上日夜不停地上演。
如此,我的笔墨肯定无法覆盖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亮点,只能勉强记录下“大余村”范围内的部分山水表情,记录了一些年轻人瞬间定格的身影。好在,无论捧起“大余村”山水中的任何一掬,都不负《如此青绿》之名。

书中所指的“余村”,既包含4.86平方公里的“小余村”,也涉及245平方公里“大余村”。行文之时,无法一一分辨。但愿这些文字,能为游人带去行旅的片刻乐趣,也为那些在这里寻找青春梦想的年轻人,鼓掌欢歌。
【陈少非作品/《如此青绿:大余村漫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