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熬死苏联,同样的办法也能赢中国?李显龙说到了点上,很中肯

冰心在玉壶 2025-04-23 02:54:36

上世纪美苏两大国在冷战中展开了较量,除了美国不停地使劲,苏联自身的僵化也推动这场冷战的进程,苏联解体了,这对美国来说可是天大的喜讯。

吃了一口甜头的美国就想一招鲜走遍天下,不停地翻炒那一锅菜,连苏联都能熬走,那其他国家不是信手拈来?美国还想用同样的办法守株待兔,只可惜这回打错了如意算盘,因为这次面对的是中国。

新加坡的前总理李显龙对美国的计划表示:“绝无此种可能。”李显龙为什么对中国这么有信心?

一、苏联的“慢性死亡”

1991年,苏联的国旗不再展翅于上空,这个在世界上屹立多年的“超级大国”解体了。美国并不是通过热战直接击败苏联的,而是通过长达40多年的各种战略,在多个领域给苏联造成了极大的消耗,苏联在这种情况下走向了“慢性死亡”。

从经济上,美国展开了对苏联的经济绞杀。长期以来,苏联的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美国打蛇打七寸,抓住了苏联的致命弱点,发动了“石油战争”。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就跟沙特商量着把国际油价给降下去,这样一来苏联必定损失惨重。沙特这边就开始推动石油增产,物以稀为贵,全世界的油价就一跌再跌,一直到1986年跌到了10美元一桶的价格。

这可把苏联给坑惨了,本身苏联的出口经济就占大头,美国的暗箭让苏联损失惨重。

80年代苏联经济遭到了美国的恶意打击,但同期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比起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还要优越。

在社会建设的各方面苏联都是下了血本的,但基本上都是用在社会福利建设上的。不管是吃穿住行苏联都有一套相应的规则标准,比如医疗方面苏联在80年代就达到了每万人平均拥有42名医生。

住房上面更是给予了人民福利,基本上从房租标准定下以后就再也没有变过,在七八十年代,房租对苏联人民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负担了,因为比起工资来说房租的支出只是“意思意思”。

除了物质生活,苏联还非常重视人民的精神世界发展,1984年可以花费很少的钱在苏联看一场表演,但拿同样的钱去纽约百老汇可能会让人用扫把给赶出来,在纽约百老汇想观看一场和莫斯科大剧场同样精彩的演出可能要付出将近17倍的票价。

美国当时可不靠石油出口赚钱,但苏联不仅要靠出口石油赚外汇还要在人民身上花大钱,但这些对人民的高投入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吗?

其实并不是。当时确实苏联国内的生产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匹配,但苏联为了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扩大了进口,不仅扩大进口还要进行补贴,这无疑对苏联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但是这些矛盾并不足以导致苏联解体的加速,要说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苏联解体的关系,那就是苏联解体导致了经济的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也受到了负面影响。

在军事上美国还利用苏联的军事思维又掐住了苏联的脉搏。1979年北约部署导弹,迫使苏联将40%的工业产能投入防空系统。1979年-1989年苏联又一脚踩进了阿富汗战争的泥潭,在这期间被“毒刺”导弹击落了直升机将近300架,投入战争的开销超过450亿美元。

苏联在军事上的损失可能更加大,因为军事支出的外债不是一笔小数目。

但美国“熬苏联”的策略最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于苏联自身的结构缺陷。

苏联的计划经济僵化严重,轻工业的占比非常少,在政治上同样存在很大的缺陷,本就摇摇欲坠的苏联在勃列日涅夫的治理下国内的腐败泛滥,到处都是特权,最后戈尔巴乔夫改革也没改好,一下把苏联给送走了。

二、中国与苏联的不同

苏联解体以后美国还没彻底完成自己的野心,近些年来一直以各种方式针对中国,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也会像苏联一样被美国“熬走”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事,中国与苏联不管从经济上还是其他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苏联在经济上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单一的能源经济,苏联依赖于出口石油赚外汇,可美国一跟沙特合伙把油价打了下来,苏联的经济就立马产生了一大缺口,出血不止。

而中国跟苏联不同,中国的经济韧性更加强。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更是突出,“义乌小商品城”的名号可不仅仅只在国内响亮。

与苏联相比中国的消费人口众多,一旦有外部的突发情况,中国的内需市场庞大可以进行缓冲,但苏联依赖于外部的互助委员会。

所以美国很难在进出口贸易上取胜,美国从2018年到2025年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就很能说明这种方法用在中国身上是完全无效的,中国反而还能利用关税反将美国一军,美国没想到对中国实行高关税政策反倒倒逼了一把中国实现了芯片国产化。

其次就是在科技上,苏联的科技技术严重依赖于西方,就算苏联进行仿制也要耗费巨大的成本。

但中国的科技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在研发上中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跟人才,成果也是很显著。在美国关税的压力下,中国反而加速突破了科技难题,实现了国产替代进口的芯片。

美国想要通过关税遏制中国产业转型的计划一定是会落空的。

在意识形态上,美国通过媒体在苏联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不知不觉中引起了苏联人对苏联体制的质疑。

而中国对舆论的管控是十分到位的,不断地在各地各场所加强中国历史的宣传,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

不仅不会被外部进行文化渗透,中国还进行了优秀文化的反向输出,例如中国的电视剧和网络小说在外国的年轻人中都很流行。

美国可以复制曾经的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但中国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美国的剧本早已过时,中美的博弈是全新的形态。

参考信息: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探究———兼议苏联解体的经济因素

环球时报:“美国人低估了中国”

0 阅读:0

冰心在玉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