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一个人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究竟是怎么做的。
人们的言语可以说谎,但是行动和做法却不会说谎。要想看清看透你对面的人,要想不轻易被他人忽悠或蒙骗,那就不要只听他们怎么说,多看他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02
人情往来的诀窍,往往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联系,多在“感情账户”里面进行储蓄。
平日里不处理关系,那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你就不好意思向别人开口,即便开口,别人也不见得会帮你。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平时要多进行“感情投资”,遇事的时候才会方便。
03
做任何事情,都把握尺度、留有余地,不可过于偏执或极尽。
就像维护人际关系一样,不要一上来就表现得非常热情,或者拿出很高的标准,要给关系的增进留下空间和余地。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情,合理、适度都是最重要的,过犹不及。
04
人际交往中,不要轻易许诺,但如果许诺,那就一定要兑现承诺。
如果许了承诺,但最终却没能兑现,那是会得罪人的,因为对方的期望很高,但最终却落得个失望收场。所以,聪明的人都知道,不要给别人太高的心理预期,然后尽力去做到。
05
在职场上,往往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说实话,职场上的很多关系都是非常浅薄(功利现实)的,利益在,关系就在,利益不在,关系就散。维护人际关系最好的办法,除了“三观”契合以外,就是用实实在在的利益捆绑。
06
处理人情世故的关键在于“来往”,来来往往,感情才会深厚,才会分不清你我。
我有个习惯,就是在处理人情世故的时候喜欢“回礼”。别人过来看我,我要请他吃饭,吃完饭他准备离开的时候,我还要给他送上一些伴手礼,我要让他知道,跟我交往“不吃亏”。
07
不要拿秘密去交换感情,不要轻易就跟别人掏心掏肺,否则肯定是要栽跟头的。
其实,人们最关心的不是你经历了什么,或者过得怎么样,而是跟他们自身有什么关系。你的事情,只是你的事情,不要因为别人一时的热情,就忘记了社交的分寸,小心被背刺。
08
当你过得好的时候,不要嘚瑟炫耀,当你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要自我标榜。
你可以过得好、混得好,但你不能影响到别人。人性是有弱点的,有时候我们身边的人并不见得就希望我们好,你过得太好,岂不是衬托别人过得不好,小心触碰到了人性的“恶”。
09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要想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一些烦恼,那就要学会低调。
群体的惯性是,群体不打击那些不显眼的人,群体打击的都是那些“显眼包”,只有打击那些显眼的,才能彰显所谓的存在感。为人处世,不要刻意去证明什么,越是证明越是麻烦。
10
不要轻易展示锋芒,那样会伤人,亦不要轻易去示弱,那样会招致恶意。
参加工作多年,我最深刻的一个感受,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弱”是具有原罪的。你若是表现得像一个弱者,那就要遭受更多的恶意,这其实跟人性的弱点有关,因为人性总是慕强。
11
听话听音,多听别人没有表达出来的意思,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比如,领导说“你这个人太实在的”,那就不一定是在表扬你,很可能是在说你过于实在不懂变通;再比如,领导说“这个事情我们以后再议”,那你就不要再提了,这是在委婉拒绝。
12
谁相信酒桌上的话,谁就容易被欺骗,酒醉的话能有几分真。
饭局酒桌更像是一个交际平台,图的往往是有一个联系的渠道和载体,至于能够通过别人办得成事,还要深入去交往和判断才行。一定要记住,不要把酒桌上的场面话当成真心话。
13
人穷莫入众,言微莫劝人。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时刻认清自己。
一个人的地位低了,他说出来的话即便非常有道理,也不见得会被别人认同。有时候,即便你确实是为了别人好,也要看环境、形势、身份等适不适宜,更要看别人愿不愿接受。
14
如果你想少沾染一些是非,那就不要随便谈论他人的是非。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各种是是非非。有些事情,我们心里可以清楚,也可以有个是非判断,但最好不要说出来,不要和他人讨论,否则传来传去就出事端了。
15
人心隔肚皮,任何未经考验的关系,都不能随便给予信任。
关系处到了什么程度,才能给予什么程度的信任,否则轻易就给予信任,那在遇人不淑的时候,就一定会吃亏倒霉。所以,做人不要“自来熟”,处理关系要慢慢来,要“低开高走”。
好书推荐:《纵横职场(三册)》
点击淘宝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