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幼升小多校划片,成都买房注意避雷!

小仙椒看房 2022-03-04 12:10:04

高新区3月1日发布了2022年的小学入学、小升初细则,和成都高新区小一、初一招生八问八答其中明确:

1、中和片区计划推进幼升小多校划片试点。

2、高新区区内,若初中学位紧张,学籍户籍一致的优先级靠前。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也表示,试点工作不会全域实施,不搞“一刀切”,不搞单一模式。也就是说,今年的幼升小多校划片只是部分试点,不会全区铺开,但幼升小多校划片国内已经有一些地方先行先试,是大趋势,高新区的家长应该要有这个心理预期。

“多校划片”一定降温学区房?

大划片就是从过去单对单的确定入学到单对多的随机性,这就意味着,买了学区房也不能百分百保证孩子进对应的名校,房子会对口片区内多个学校,将被随机派位到牛校、普校、菜校。政府的出发点就是稀释学区房的优势,降温学区房价,但现实影响是比较有限的,真正优质的教育资源本身就不多,即使施行多校划片,也是按照属地管理、就近入学的基本原则,教育资源优越的区域依旧会好,反之亦然。

从北京的经验来看,早在2018年实行多校划片的海淀区,学区房的房价确实有下降,但幅度并不大,当然这也和海淀区教育资源相对均衡有关。从整体区域来看,区域内牛校众多,教育资源比较均衡,学区房价格相对稳定。相反牛校较少、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片区,受政策影响大,学区房价波动也会相对较大。但是,多校划片势必会“削峰填谷”。简单举个例子:一所名校旁边有一所普通学校,实施新政后,两个学校作为共同体划分给一片小区。对口顶级名校的“超级学区房”,毫无居住体验的“老破小”价格会下调;同一区域原本对口普通学区的房子,因为有机会进入名校而价格上涨。而从成都之前的规律来看,也符合这一规律:比如去年高五区小升初多校划片出台,让南城都汇、翠屏湾这些原本就边缘的楼盘,价格出现了补涨,但是本身就是核心的誉峰、天府世家等这些楼盘的价格没什么影响。

而这次首先试点的中和片区和学区资源比较均衡的高五又不一样,中和区域内的差异太大了,好学校不多,之前吃到“学区”溢价的房子可能会有降价风险。像之前买中德的人能够读到省教科院学校而眼下这一切优势化为泡影,心态肯定会受到影响。对于在该片区买二手房的购房者注意这方面的影响,但是在高新区,250万左右,除了中和片区,又很难找到同价位的平替楼盘了。

成都多校划片势不可挡,买房要避雷

而其它区域的也别觉得没到自己头上就能开心保持优势。虽然说主城区的“多校划片”目前仍未有具体时间表,但稍微关注学区的明显能发现成都政府在该方面的动手频率越来越高了:

1

2018、2019年不断有风声表示成都学位紧张、入学矛盾突出的区域,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稳慎推进多校划片。

2

2020年天府新区的试点到2021年的全域推行,今年又再一次有大变动,小学和初中划片的A学区与B学区的合并,在天府新区基本上就没有所谓的学区房的概念,唯一存在的差异也是因为版块呈现时间的差异,导致的学校数量的不均衡。

3

成华区去年4月宣布,其二八板块内的英才学校也将会采用面向全区户籍适龄儿童进行招收小一新生。新学校的大划片。

高新区从2020年就在站南片区实行了小升初的多校划片,后又新增了大源和中和板块的多校划片。再又升级到中和片区幼升小的划片问题。

大划片目前属于局部推动,大趋势的“稳慎推进”非常明显,如果全面实施,对目前成都的教育格局还是有一定影响的。那么作为家长或是购房者,都希望能够看的长远一些,假如未来实施,我们能够选择做些什么?当下能否”未雨绸缪”?首当其冲:“公退民进”未来或成趋势,在生源抢夺占中,民办学校将以“自主招生”的撒手锏成为抢夺优质生源的利器,获得更多的底气,成为下一轮需要政策调控的“香饽饽"。其次:改写片区热度。未来如果自己的所在区域实行“多校划片”,那么买顶级学校的对口学区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只有单个好学校片区的吸引力下降,对于家长来说就不能简单地迷信历史入学率、历史排名、历史升学率,一切皆有变数;整体教育资源均衡、多个名校集中的片区未来会更加受到青睐。

别碰“学区老破小”最典型的就是成都传统“五朵金花”校本部周边的老旧小区,又破又烂作为住宅“一无是处”基本依靠“读书天赋”支撑其能达3.5w的二手单价,此类完全靠学校来支撑房价的房子,一旦遭遇多校划片,完全失去优势,建议规避。大家呢,“多校划片”你们怎么看?

0 阅读: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