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谷雨诗,风和日暖谷雨天,一壶春色聚书斋

笩筏文化 2025-04-19 03:04:01

谷雨是什么?

是春天依依不舍的泪水,用最后的温柔滋润山川田地,花草绚烂到极致,农忙恰逢其时。

是江南淡淡晕开的墨汁,用独有的朦胧氤氲青砖黛瓦,古镇深藏水云间,烟雨落地成诗。

是书桌轻轻飘飏的茶烟,用千年的芬芳陶冶精神情操,万籁悠然静于心,人生随遇而安。

谷雨,是一个混合了茶香、书香还有泥土清香的美好时节,笼罩着如梦似幻的烟雨,续写着千年风雅,讲述着告别新生。

1

敬亭山下故人家,谷雨晴时正摘茶。

我似卢仝酷相好,春深休寄杜鹃花。

—明·郭奎《寄陈教授敏·其一》

村歌一片前山起,又是收茶谷雨时。

茶在中国已有4700多年历史,古人认为采茶“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此时雨水充沛,阳光充足,茶叶柔软翠绿,闻之清香,入口甘甜,比明前茶更清新温和。

所以诗人郭奎迫不及待地饮上谷雨茶,便向好友写诗求赠。亲爱的老友,你那美丽的家乡坐落在敬亭山下,谷雨新晴想必那里正忙着采摘新茶吧。

我与卢仝(tóng)同样爱好饮茶,虽然暮春时节你故乡的杜鹃花也开得很美,不过莫要给我折花赠远了,还是寄一些鲜嫩的谷雨茶吧。

卢仝,乃唐代诗人,他的爷爷正是位列“大历十才子”的卢纶。他本人以好茶成癖闻名,曾在少室山茶仙谷茶仙泉隐居。

那首著名的《七碗茶诗》就是出自这位“茶仙”之手: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四碗发轻汗,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此语由浅入深,由表入里,最后飘飘欲仙而两腋风生。可谓是写尽了饮茶的审美体验,难怪与茶圣陆羽所作《茶经》齐名。

郭奎以茶仙作比,足见对谷雨茶的痴迷。这份热爱,回荡着历史幽香,至今让人沉醉不已。

谷雨时节也去漫品一壶谷雨春吧,与千年风雅深情相拥,与知己好友共享人生。

2

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乾时偶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唐·曹邺《老圃堂》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对于辞官归隐的曹邺来说,忙时耕种,闲时读书,最为惬意。

吾庐虽小,不过茅屋几间,却坐落在绿幽幽的瓜地旁。我种的瓜与秦朝东陵侯邵平沦为布衣时种的瓜一样汁多味美,五彩斑斓。

谷雨时节雨过天晴,我便抡起锄头去地里种瓜,时不时清清杂草,松松土壤,忙得不亦乐乎。

昨天春风趁我去田里干活,就偷偷把我还未读完的书卷无情吹落床下,吹得满地都是,这不是欺负人嘛。

此诗写得妙趣横生,将风卷残书的自然现象化为有意欺凌。表面上是责怪埋怨,实则就像女子的娇嗔,佯装生气不过为了惹人怜爱。

诗人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爱书之情,一如“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还如“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清风欺也好,偷也罢,都是诗人平日读书爱书的浪漫写照。有了多情春风相伴,曹邺耕读立世就多了几分闲雅从容。

谷雨春深,一年最美好的读书时光即将转身离去。愿我们珍惜最后的春光,窗边窥见春色,书中漫读人生,“谷雨宜晴花乱开,一壶春色聚书斋。”

3

已过清明谷雨天,燕忙莺懒蝶蜂翾。

风和日暖才三月,花落春归又一年。

得意自应谈事业,有怀谁肯卧林泉。

荷锄带月行歌处,付与孤踪百世传。

—宋·游九言《暮春》

注:翾,(xuān),低空飞翔。

谷雨过后,将是芳菲落尽而春光谢幕之时,很多人如游九言半是豁达半是愁。

挥别了清明雨,又迎来了谷雨天,燕子忙着飞来飞去,黄莺却懒得啼鸣。蝴蝶与蜜蜂依然蹁跹在花丛中,专心地采撷花蜜,留住最后一抹春光。

微风温柔吹拂,阳光和煦照耀,这才刚刚步入农历三月。可是风起花落,又到了春归之时,一年春景就这样匆匆流逝。

若春风得意,就该积极建功立业。真正胸怀壮志的人,岂会甘于归隐田园。但既然英雄无用于之地,莫不如在山水自然中荷锄带月,长歌而行,将这遗世独立的背影任由后世流传。

诗人没有回避花落春归的哀愁,也没有否认怀才不遇的不甘,而是在挣扎中重新找到人生希望,勇敢面对失意人生。

躬耕田园,带月荷锄,就是此生归宿。那里自由自在,那里悠然从容,哪怕这一生无人相赏,但总有高山流水跨越千年寻觅重逢。

所以,不必过于悲伤花落春归又一年,真正的春天,不在枝头,不在山川,而在自己的心间。

只要怀有生生不息的希望与生机,人生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春。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

0 阅读:31

笩筏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