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不信,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都是“女人”在“治国”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3-01-22 08:30:15

众所周知,民国之前的中华历史,对女人都是极其不友好的,尤其是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女人地位的低下是出了名的。不仅不让女人从政、参与军国大事的讨论,就连日常生活中也对女人划定了诸多条条框框,著名的如“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伦理纲常,都是对女性人格赤裸裸的摧残。

因此,作为翻身做主人的新时代女性而言,没几个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感兴趣,因为一翻开历史书,各种歧视女人的言论扑面而来,各种女人天然依附男人的论述不绝于耳,这让打了翻身仗的新时代女性很不爽,本着恨屋及乌的原则,新时代女性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那是相当的厌恶。

不过与新时代女性截然不同的是,身处封建社会漩涡的旧时代女人,很少对那些明目张胆的歧视言论持反感态度,而且更令人称奇的是:她们不仅不反感,反而严格恪守着中华老祖宗给她们制定的条条框框:裹着小脚、对丈夫言听计从;一旦嫁人,就坚定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决心。

这方面在历史剧中比比皆是,比如《雍正王朝》,四阿哥胤禛“独具慧眼”,看中了神人邬思道,招呼不打一声就将其引入府中,临走之前还特别交待福晋要好生招待,这让福晋十分不满,背地里不知埋怨了胤禛和邬思道多少回。

可是等到胤禛回来了,福晋却又像换了个人一样,不仅不敢再吐槽,反而还跟随着胤禛向邬思道行了大礼。那表情、那眼神,真比见了亲爹还真诚。

这说明什么?说明了过去的女人对于“三从四德”,那是打心眼里认同,虽然平日里免不了要吐槽几句,那也不过是玩笑话,当不得真的。

当然这还算轻的,有的甚至还把给她们制定的条条框框,眉飞色舞地说给刚入门的儿媳妇听,明明自己吃了苦,却硬说成是美妙的糖果,让新入门的儿媳妇成功上套,美其名曰:圣人言。

为何会出现这种奇怪现象呢?明明自己是受害者,明明那些圣人制定的“三从四德”,就是给自己套上的枷锁,却还颇有些享受地承受着,这是为何呢?

当然很具体的理由非常多,我觉得最为核心的原因说出来你不信,就一点: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都是秉承着“女人治国”的理念,理由如下:

中华文明爱说教

圣人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耻有格。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比较动听一点的解释大家都听过,不再赘述。不动听的解释,或者说直白的解释就是:不要想着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约束人,应该用说教的方式,并且还要多说多教,直到他哭得稀里哗啦。至此,中华文明的说教文化就这样开始了。

如果各位留意的话,男人一般话少,最理想中的男人特质应该是“人狠话不多”,这在沙场上抗敌的男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反之,喜欢说教的是女人的特征。众所周知,女人因为天生如水,无法适应这个坚固的固体世界,故而她们无法压抑自己心中的不快,因此遇事总喜欢喋喋不休说个没完,以吐心中不快。

另外,女人最容易感动,每当她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就是她被征服的唯一标志。渣男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凭借着一本破书、一盒酸奶,就让女人感动到崩溃,哭得两眼泪汪汪,然后渣男乘势将其揽入怀中。之后虽然女人事实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但她们却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由此可见,孔子主张通过说教、感动来收买人心,显然是女人做派。由于孔子是圣人,他的主张很快被采纳,即便今天也是如此,于是乎,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都朝着“女人治国”的方向一去不复返了。

如此,是不是说出来你不信?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都是“女人”在“治国”。

0 阅读:32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