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是西方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在数学上,他和牛顿先后独立发现了微积分,而且其所使用的微积分的数学符号应用更加广泛;他还发明并完善了二进制,这是当今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基础之一。
在哲学上,他和笛卡尔、斯宾诺莎被认为是十七世纪三位最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同时,他在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神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等诸多方面,都有研究并留下了著作。
今天我们知道,莱布尼兹还是一位狂热的中国文化爱好者。
他曾利用来华传教士的通信报告,编辑出版了轰动欧洲的《中国近事》;而他临终前撰写的最后一篇著作,也是《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
1689年,莱布尼兹在写给来华传教的耶稣会会士闵明我的一封信中,认为“以理智的沉思为根基”的数学,是欧洲人的特长;“但在实践经验方面,我们实不如中国人。因为古老的传统在已经昌盛了数千年的中华帝国得以保存,而在欧洲,却由于民族大迁移的缘故,已经大部分失传了。”
在信中,莱布尼兹对中国人“经过长期观察而获得的自然界的奥秘”,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他向闵明我开出了一个很长的问题清单,希望能得到解答。
今天来看,这些问题都非常有意思。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古老而深厚的中国文化对莱布尼兹的巨大吸引力,以及这位大哲人非同一般的好奇心和求知精神!
下面,我们列出了莱布尼兹所提的部分问题,不妨来看看,你是否能为他提供解答:
1.中国人是否的确在人工造火方面优于欧洲人,他们是否可以人工造出就连我们的造火专家至今还无能为力的一种绿火?
(莱布尼兹写这封信的时间,是清朝的康熙二十八年。他所说的“绿火”,不知道是一种什么火?)
2.人参是否如同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确实具有巨大的疗效?
(当时的欧洲人似乎对中国的人参非常好奇,他们解释说这种东西之所以叫“人参”,是“因为它像人一样在腰部分出两个叉”。)
3.关于质地坚硬如铁、适合制作小号的那种木材,情况如何?
(应该是闵明我在此前的信中提到过这种木材,但不知指的是什么木材?)
4.用来制作瓷器的泥土有何特质,是它本身就有光泽呢,还是在制作瓷器过程中添加了石灰和金属?
(看来,莱布尼兹对中国瓷器怎么制作而产生那样耀眼的光泽,很感兴趣。)
5.他们(中国人)是否从具有特殊功用的蠕虫,或者从其他适合于机械加工的人工材料或砂浆中加工出某些衍生物质,用它来防水防火,也用于覆盖养鱼池,防止水往外泄漏?
(不知莱布尼兹所说这种防水防火的材料指的是什么?还用蠕虫为原料?可能是道听途说。)
6.是否有些已证实有效的医治方法可以像我们同胞仿制艾绒那样,在欧洲进行仿制或者直接传入欧洲?请谈谈中国人的外科手术!
(艾绒就是将艾草加工成绒,是灸法治病所用的主要材料。可见莱布尼兹对中医药很感兴趣。)
7.关于中国人观察天的历史;他们是不是因为要编撰一个完满的天象故事,而无法对天体进行观察?
(中国的天学是与政治、军事、社会等联系在一起的,不是纯粹的探索宇宙知识。莱布尼兹应该意识到了这一点。)
8.关于将金箔印到丝绸上的方法。
(这种工艺在我国产生很早,像唐锦、蜀锦、宋锦、云锦等都有采用,尤其是云锦,有“寸锦寸金”之称,非常美。)
9.中国人怎样生产棉絮?这是一种用以填入衣物、枕头及其他用品的丝质材料。
(如果当时莱布尼兹能来中国看一下劳动人民“弹棉花”,他就释然了。)
10.关于中国的那种靠风驱动的地面风车。
(不知具体指的是什么机械?)
11.中国人怎样用稻米酿制其质量不亚于我们的烧酒?他们的化学属于哪种类型?他们采用什么方法离析金属?是否总是先用容器盛装再用水冲的方法?他们是否从沙中淘金?淘洗时有何独到之处?
12.学习汉字有什么捷径可走?
(据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如果有外国朋友问你这个问题,你会给什么建议?)
-完-
【如果你觉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关注我们,码字不易,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