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家宗师慎到的“重势”说:飞龙一旦失去云雾,就变成了蚯蚓!

中华神秘文化 2020-06-26 21:23:49

慎到,尊称“慎子”,是先秦黄老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是稷下学宫中最具影响的学者之一。

后来他由道入法,又被认为是法家的创始人物。

鉴于其道法结合的思想倾向,人们遂称之为“道法家”。

道法家的政治学说,强调“据法”、“倚术”、“重势”。

先秦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其法、术、势合一的理论,便继承自道法家。该学说成为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思想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按照传统的说法,上述三个方面,分别代表了先秦法家的三个流派: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

韩非子关于“势”的理论,正源于慎到。

“法”与“术”,我们经常听说,应该并不陌生。那什么是“势”呢?

慎到关于“势”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慎子·威德》的这段话中:

“腾蛇游雾,飞龙乘云,云罢雾霁,与蚯蚓同,则失其所乘也。

故贤而屈于不肖者,权轻也;不肖而服于贤者,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使其邻家;至南面而王,则令行禁止。由此观之,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位足以屈贤矣。

故无名而断者,权重也;弩弱而矰高者,乘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

慎到指出,腾云驾雾的飞龙,一旦失去脚下的云雾,就会立刻变得像蚯蚓一样软弱无力。

同样,国君之所以能统治国家,教人服从,主要并不是由于其个人能力,而是靠借助地位和权力。

作为平民,尧不能使邻居服从自己;登上王位,则使天下人俯首帖耳。这就是“势”的神奇力量。

可见,慎到认为,治理国家,光靠贤者“不足以服不肖”,而必须具有“势位”,也就是说,“势”比“贤”更为重要。

不过,慎到的“势”,固然集中于君主,并由君主赖以行使权力;但他也强调,“势”的本质是社会力——众人的合力。

在慎到看来,这种社会力不是自发形成、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组织、有规则的政治力量,表现为国家机器运转发出的巨大能量,而能量的来源,正是这架机器的合理建构和操作——国家政治法律制度。

在这一点上,慎到的“势”与韩非子的“势”,有着根本的不同。

韩非子的“势”,主要强调的是君主的个人之势,即君主顺服众人的绝对权势。正如《韩非子·八经》中说:“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

“势”成了君主凌驾一切、绝不可缺的凭藉,它不是来自于“众助”,反而是“胜众之资”。

而慎到的学说源于因循自然的黄老之道,故其“势”理论中含有注重客观外力、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你赞同得“势”比能力更重要的观点吗?

慎到之“势”与韩非之“势”,你更认同哪一个?

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如果你觉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关注我们,码字不易,谢谢支持!】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