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共和党联邦参议员戴安斯抵达北京,开启了为期5天的访华行程。戴安斯作为特朗普的心腹,此次访华备受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似乎都透露着美国政府对中美关系的最新态度 。
戴安斯此次访华身负重任。在访华期间,他多次提及芬太尼问题,对中国指手画脚,要求中国阻断所谓从本国流出的芬太尼前体。在关税问题上,他更是倒打一耙,将关税战的帽子再次扣到中国头上,要求中方进行“公平贸易”。美方这种“极限施压”的手段已不是第一次使用,试图通过“莫须有”的罪名迫使中方让步 。
特朗普和戴恩斯(资料图)
然而,中方的回应向来斩钉截铁。中国明确表示,中美经贸关系是相互的、对等的。合作能实现互利共赢,而一味施压,中国必将坚决反制。这一立场在王毅外长的发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面对美方的不合理要求,中方没有丝毫退缩,坚决捍卫自身的核心利益 。
经过与中方官员的多轮会见,戴安斯深刻认识到,中国在核心问题上不会轻易妥协。于是,在离京之前,他本着对美国政府负责任的态度,紧急向特朗普提出了两条建议 。
第一条建议是尽快批准驻华大使来华,以统筹对华事务。特朗普提名的新任驻华大使珀杜,至今仍未通过参议院的批准。与此同时,国务卿鲁比奥由于被中方制裁,在中美沟通中存在诸多阻碍。这种情况下,中美之间的沟通出现了明显的不畅。戴安斯的访华,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弥补这一沟通缺口,但由参议员来承担这一任务,终究名不正言不顺 。
第二条建议是尽快派更大规模的议员团访华。在特朗普自身暂时无法访华的情况下,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持中美沟通渠道的畅通。这两条建议具有一定的务实性,反映出戴安斯对当前中美关系的深刻理解。他清楚地认识到,若不抓紧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中美之间的矛盾可能会进一步激化,导致难以挽回的局面 。
特朗普和戴恩斯(资料图)
美国政府近年来的关税政策已经对自身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特朗普上台后推行的一系列关税措施,本想借此保护美国国内产业、创造就业岗位,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据美国商务部3月28日公布的数据,2月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3%,同比增长2.5%;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PCE价格指数环比增长0.4%,同比涨幅为2.8% 。
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如果实施“对等关税”,在其他国家不报复的情况下,美国PCE短期将上涨1.7%,2025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将下降0.6个百分点;若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美国PCE涨幅将扩大至2.1%,实际GDP增长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美国消费者信心持续下跌,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2.9,低于市场预期的94.2和2月的98.3,连续第四个月下降。反映短期收入前景、商业和就业市场环境的消费者预期指数降至65.2,为12年来最低水平。消费者预期指数降至80之下通常是经济将出现衰退的信号 。
在汽车领域,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不少专家质疑,加税将增加车企生产成本,抬高汽车价格,导致销量下滑,甚至引发美国车企大规模裁员,损害美国经济和消费者利益,并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压力。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预测,关税可能导致美国新车价格平均上涨约1万美元,使美国汽车销量从年增长1%转为下降3% 。
特朗普(资料图)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让美国经济陷入了困境。美国国内舆论以及经济机构普遍对这些关税政策表示担忧。美国经济学家指出,美关税政策将带来物价上涨、经济活动减少、股市持续震荡等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提高 。
在这样的背景下,戴安斯建议特朗普建立可靠、务实的中美沟通渠道,显得尤为重要。中方一直秉持开放的态度,欢迎更多美国国会议员及各界人士来中国,增进对中国的客观了解,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表达了这一立场 。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特朗普政府应该认识到,与中国合作才是共赢之道,而不是一味地采取施压和对抗的手段。戴安斯的访华以及他提出的建议,或许能成为中美关系改善的一个契机,关键在于美国政府能否把握这一机会,调整对华政策,以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态度与中国进行对话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