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明珠小学2024年12月17日 08:16 上海
中期汇报交流
巧用生成资源
发展高阶思维
《利用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成性资源
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实践研究》

赓续教育初心,深化“双新”实践。2024年12月16日,以“巧用生成资源 发展高阶思维”为主题的明珠小学区级重点课题《利用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实践研究》的中期汇报交流活动在明珠小学顺利举行。
出席活动的嘉宾有: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科研指导部戈玉洁老师、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数学教研员朱伟老师,明珠教育集团数学名师工作室学员、明珠教育集团成员校的数学教师、课题组成员、明珠小学数学组教师。
图片


中期汇报
眭姝《巧用生成资源 发展高阶思维》
图片

有“研”有获,眭姝老师从主要进展、阶段成果等六方面作了中期汇报,课题立项后,课题负责人徐钧华老师带领组员积极开展研究,旨在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以生为本的意识,利用生成性资源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下阶段,课题组将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的生成性资源培养高阶思维的策略和方法、高阶思维发展的情况如何,作理论与实践间的相互深化。
图片

课例展示
曹心颖《平均数的应用》
图片

以“课”为核,曹心颖老师带来一堂《平均数的应用》,以真实问题导入,设置开放性的生活问题,基于“生”成,开展学习历程,依托策略、提供支架,在复杂情况下学生用可视化的方式,探索、发现、归纳、应用规律,引导学生借助数形结合,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从猜想和说理到演绎和归纳的探究路径,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代表性。
图片




设计阐述
图片

刘燕
《生成性资源在平均数一课中的利用》
述“课”促“研”,刘燕老师围绕课例,从设计理念、设计前因、设计实施、设计后果作了设计阐述,刘老师指出本课重点凸显“差异型、错误型资源”的抓捕与运用,通过学生的现场生成的分类,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分类意识;数形结合的手段使抽象的代数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几何图形,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图片



案例交流
顾琳 《几分之一》为例
图片

以“点”引“线”,顾琳老师结合实践,分享策略使用,针对错误型资源,采用“正反对比、加深理解”,提供学生分数演变过程的素材,鼓励学生发现异同点,促进思辨;针对问题型生成性资源,采用“生成问题、自主解答”,将问题抛回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总结规律,解决问题;针对差异型错误资源,教师采用“勾连经验、寻找最优”,引导学生利用经验迁移新知。
图片


唐杨逸《位置的表示方法》为例
图片

以“线”见“面”,唐杨逸老师教后反思,从生成性资源对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作用、策略及成效与反思展开阐述,着重提炼出“捕捉差异,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概念”“巧用错误,引导学生在思辨中学习”“把握情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自驱力”三条策略作为支架,在“双新”背景下, 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与高阶思维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
图片



专家点评
戈玉洁老师
图片

戈玉洁老师认为中期汇报体现“瞻前顾后”,“瞻前”即肯定了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些成果与认识,如文献调查、问卷调查、对应策略等方面做的很扎实,同时戈老师围绕“顾后”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高阶思维核心概念的界定,以终为始,对生成性资源进行系统的架构等,以便后期能为广大教师形成推广与应用价值。戈老师的多条建议为课题组研究指明更准确的方向。
图片

朱伟老师
图片

朱伟老师指出新课标素养导向下的“三会”中数学思维是核心,课堂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根本,不同学生学习过程也会不同,利用生成性资源的课堂实质是对话式课堂:与文本对话、与资源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自己对话、与老师对话,“对话”已然转变了学习方式。朱老师肯定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课例中欣喜地看到了基于资源创课再利用的成功经验。同时,朱老师建议课题组后期进一步研究资源利用的路径、时机等。
图片


两位专家的肯定给了课题组莫大信心,听取专家意见与建议后,后续研究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期待在不断总结经验中能有更扎实的研究成果。
研究不止步,生成性资源若为载体,那么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是我们教师研究的目标导向,不仅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的社会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双新”背景下,我们将以持续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变革课堂教学方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推动学生的学习往更深层次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生长的地方,进一步深化“双新”实践。
图片|王静霞
文字丨夏张贝
编辑|尹嘉敏
审核丨徐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