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殉情都是古老的传说。”
最近,深圳33岁男子谢先生为亡妻殉情的悲戚消息,在网上掀起惊涛骇浪,因其生前遗留的绝笔信字里行间皆是对亡妻的思念哀情,更是引得万千网友哗然。
人们感慨万千,思绪如絮,纷纷试图挖掘更深层次的诱因,末了却只剩下声声叹息。
从谢先生岳母的讲述以及他遗留在社交账号上的绝笔信中,我们得以知晓这对夫妻的过往:
两人于3年前经朋友介绍相识,又于去年领证结婚,妻子黄小姐比谢先生小6岁。
妻子早在初中时就被诊断为抑郁症,成年后又确诊双相情感障碍,需长期服药稳定病情,而谢先生从认识妻子的那刻就已知晓她的病。
哪怕明知道妻子这种病可能伴随终身,他也还是不可自拔地坠入爱河,早早做好了迎接一切,付出比常人更多努力与辛苦的心理准备,甚至做好了终身也无法生育的打算。
岳母还清楚记得,谢先生是女儿第一个带回家的男生,最初留给她的印象就是老实,当时女儿的病情也较为稳定,她觉得女儿交了男朋友或许可以慢慢走出来,病情会越来越好。
大概率,谢先生也是这样认为的。
他心细如绵,又体贴入微,两人外出旅行,他负责包揽全部事宜,小到连一包纸巾都要事先给她准备好,哪怕是在家里,她想喝水果茶,也是由他来点好。
像全世界热恋的情侣一样,待到水到渠成时,两人领证结婚,在深圳租房居住,但因吃药发胖,妻子提出先不拍婚纱照、不摆酒,待到瘦下来再操办一切,谢先生欣然应允。
然而,命运翻云覆雨,向来不遂人愿。
结婚不过短短十个月,妻子病重离世,噩耗来得太过于猝不及防,让他没有丝毫心理准备,一边将耳朵紧紧贴在妻子的胸口试图听见心跳,一边用力搓着妻子那已渐渐冰凉的手掌。
浑身颤抖的他满眼泪花,嘴里不停地喊着、哀求着,想要妻子回来。
直至殡仪馆的车辆将妻子接走,冷风如刀般一刀刀划过脸颊,仅存的一丝幻想彻底碎裂,从浑浑噩噩重新跌进冰冷的现实,他意识到,妻子再也回不来了。
有句话说:
亲人的离世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此生漫长的潮湿,活着的人被永远困在这潮湿里,在每一个波澜不惊的日子里,掀起狂风暴雨。
恰如谢先生在社交平台上持续发帖悼念亡妻,他写下一段段绵长又尽显哀思的文字,用妻子留下的洗发水试图重新感受她的存在,重新走过两人曾一起走过的地方追忆曾经……
如果思念有声,必定震耳欲聋。
4月11日,谢先生在社交账号上写下一篇近千字的绝笔信,开篇一句“我知道你回不来了,所以我要找你去了”被警觉的网友察觉端倪,纷纷拨打了报警电话。
然而,隔天该社交账号再次更新的内容已是讣告,家属证实,谢先生是因为亡妻而选择离世,终年33岁,丧事一切从简。
在追随亡妻同去前,除了那封绝笔信,他还收拾出来几个大箱子,上面标明分别是留给谁的,其中最大最重的那个黑色行李箱,他特意标明是留给岳母的。
箱子里面还有封遗书,里面提到他想要与妻子合葬在一起,除此以外里面还有许多妻子的遗物,包括衣服、梳子、照片等等,满箱都是零零碎碎的东西,连一把牙刷都没舍得丢。
岳母早就劝过他,要把东西丢一丢。
毕竟他还那么年轻,还能再找到一个爱他的人,相信亡妻若在天有灵也会同意的,但没想到他一样遗物都没舍得丢,就连妻子的那些易碎化妆品都被小心翼翼用保鲜膜包裹着。
就连颇为熟悉他的岳母,都没想到他竟会深情到这种地步。
如潮水般的舆论,有人为他的深情动容落泪,也有人为他的痴情感到无法理解,认为太不值得,斯人已逝,生者当坚强,好好活下去,才是逝者所愿。
这种争论几乎无解,有人信奉爱情,有人不信爱情,有人天生感性,也有人天生理性,有人视枕边人为生命之最,自然也有人视枕边人如糟糠之物,非当事人根本无法感同身受。
但谢先生的悲戚殉情之举,明显不止深情那么简单。
在那封绝笔信里,他自嘲为“六亲缘浅之人”,父母疏离,家道中落,成年后一边读书,一边养活自己,吃过很多苦头,熬过很多艰辛,早已习惯孤独,也变得越来越亲疏。
他一直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即便这个“家”很小,他也想要倾尽全力去守护维持这个家,因而他爱妻子胜过爱自己,甘愿不要孩子、放弃自由,下定决心要用后半生照顾好妻子。
妻子的离世无疑宣告着“家”的再次破碎,他又一次没有了家,最后一根稻草落下,剩下的只有无穷无尽的悲凉,他倒在大雨滂沱之下,忍受着内心的失意与落寞,直至生命结束。
可以说,在遇见妻子以前,他的内心世界已经千疮百孔。
遇见妻子后,他将妻子视为生命的支点,若妻子健康平安,他内心的创伤便能逐渐得到治愈,可偏偏命运无常,残忍将他生命中仅存的支点也无情带走,再次给他当头一棒。
这就是为什么他在绝笔信里会提到这样一句话,“我的确累了,想好好休息了,想要结束的不是生命而是痛苦,有种小鸟只有在生命消陨时才会落地,我也飞累了,需要落地了。”
字里行间与笔调流转之间诉说的不是深情,而是绝望与痛苦。
所谓殉情,哪怕将其视为古典爱情悲剧来渲染,本质也还是自绝。
生命本就是一场不断告别的刻骨铭心旅行,故人会逝去,父母会逝去,爱人亦会逝去,无人能代替我们承受告别的痛苦,但若放任哀伤吞噬自己,便是主动断绝了未来的无限希望。
人常说,活着就是一场不断变得孤独的旅行。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在旅行中寻找生命的支点,为自己筑起多个支点,并将自己视为最后也是最强大坚不可摧的支点,任凭命运如何捉弄,也绝不向其俯首认输。
好好活着,是常人之所愿,更是逝者之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