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多数文学成就很高的诗人在仕途上都不得志,看完你就知道了!

公子灵均 2020-05-17 10:56:59

成就高的诗人大都不得志,说起来各有各的原因,也不能一概而论,这里就挑几个非常有名的看一下原因。

1)李白

说起不得志的诗人,诗仙李白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了。李白的诗歌成就无疑是最高的了。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

“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们黯然伤神。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让壮志凌云的年轻人身无分文也能昂首挺胸。所以非常有鼓励性!

李白的文采是连宰相贺知章都认可的,称李白是“天上的谪仙人”。意思就是仙人犯了错误,被贬到人间。可见才华之高。

但李白却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究其原因是因为李白的父亲是从碎叶,偷偷的回到四川。而唐代科考要求考生开出三代的证明。李白的祖上在碎叶,据说是隋朝末年避乱去的。死在那里了!所以李白的家谱是开不出证明了。

而和李白同一年出生的00后王维则顺利的通过科举考试,成了状元。很容易的踏上仕途。

但李白有身的才华,想报效祖国。没奈何就走上了干谒之路。就是求人推荐。马周就是靠常和推荐才称为名臣。

李白找了韩朝宗和贺知章等很多人,最后在天宝元年终于被唐玄宗李隆基招进宫中,成为翰林。

但此时的李隆基已经认为天下无事国泰民安了。因此一心扑在音乐和艺术上。所以与李白报效祖国的志向不符。因此很快李白就辞官不做了。

后来安史之乱,永王李璘成为一路平叛大军。有大志的李白就到李璘的帐下效力。没想到李璘突然造反。李白也受牵连。所以政治抱负破灭!

2)杜甫

李白是没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但杜甫是官宦世家,他爷爷是杜审言。但可惜的是杜甫赶在了盛唐的末尾。李林甫成了宰相。

杜甫非常有才华,给唐玄宗上了《三大赋》,打动了李隆基。但在杜甫参加考试那一次是零录取率。也就是说没有录取一个,堂堂的大唐科举考试!

对此李林甫给唐玄宗的解释是,人才都录取完了,世间再无遗才。剩下的都是笨蛋。问题是李隆基还竟然相信了。这也是奇葩。

所以就出现了怪事,两个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不管有没有资格考的,都没有被国家选才。这还是号称封疆王朝最好的时候——盛唐!所以很说明一点问题!

安史之乱后,杜甫投靠了唐肃宗,政治上很正确。因此被封了个小官左拾遗。这本是一个言官,所以杜甫还是老老实实的提意见。没有多久,就因提意见太多被贬。所以政治生涯也到了头。

杜甫的官没有当好的原因是,用力过猛,太尽职尽责了。从杜甫的诗风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君子,并且有伟大志向的君子。但可惜的是,大唐已经没落了,再也没有李世民这样的雄主。所以不得志时必然的!

综上所述:李白和杜甫还是生在盛唐,这对文人来说是最好的时代。但两个人还是一样的不得志。就是两个人都有自己理想,想建功立业。但社会已经不需要像他们这样的高才,需要的是可以卑躬屈膝的普通人才。而两个人才华太高,不愿意做那样的事。

抱着同样心态的还有晋代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最后同样致力于诗歌文学创作。还有宋代的苏轼,同样为了自己的人格独立,始终坚持自己的情操。这些人不愿意向现实低头,都是理想主义者!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