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慈禧太后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但是往往贬者多而褒扬者少。若论历史进程上的影响,慈禧太后肯定大部分时候都是被挞伐的对象,而如果从清王朝来说,还是有些功劳的。
一、慈禧文化程度不够,导致能力不足
有野史说慈禧入宫前目不识丁,写字都不会,后来的很多奏折批阅中经常出现错别字就是一个例证。
虽然慈禧不至于目不识丁,她父亲惠征还是个满洲小贵族。但慈禧太后确实没什么文化,读书少、学习少,这就导致她能力严重不足。
此时,要想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或者退而其次,能守住国家主权不被侵犯,必然要有与前面封建社会掌权着不一样的能力和素质。提高能力素质不在乎就是要多学习,不读书不学习自然无法跟上形势所需。
二、慈禧权力欲望太强,导致专制独裁
从她的经历来看,咸丰还在位时,就不断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咸丰宠爱。咸丰驾崩后,母以子贵,得到垂帘听政的机会,于是就开始排挤慈安太后、恭亲王等。
过分沉溺于权力斗争,导致她专制独裁。这种性格,如果能力素质好、又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的话,有可能就会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当时的日本资本主义改良,也是从加强皇权开始的。
三、慈禧自私自利、愚昧无知,导致失去很多机会
慈禧太后得到权力没有也不想进行改革,而是尽量满足个人私欲,贪图享乐,她维护的是皇族一姓尊荣,这个一姓之中,她自己的享受又最为重要。导致失去很多与提升国力的机会。
再比如修建铁路一事,铁路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西方国家都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而大清的朝廷却还在讨论会不会惊动祖宗在天之灵。这一切都与大清的掌门人有些直接关系。
正是这种自私自利、愚昧无知,让整个大清国力空虚,积贫积弱,不堪一击。后来慈禧一时激动也有对外开战,直接导致八国联军侵华。
综上所述,不是慈禧不想,而是她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