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男子看上一美艳尼姑,二人云雨一番,又引来另一美人,某天醒来还发现自己的头发被剃光,引出了一宗奇案。
说这男子长相俊美,喜爱调笑美人,妻子管教无果,只好任他胡来。某天男子听说尼姑庵有个标志美人,决定碰碰运气,果然在庵里找到一美尼姑名叫空照。二人相谈甚欢,竟情到浓时躲到房里云雨起来。
二人来往几日,被另一个尼姑静真察觉。静真对空照道:“你房里藏了男人,别以为我不知道。”空照以为她要告发出去,惊慌失措。
谁知静真道:“有如此绝色,你怎么能独占呢?”从此,静真也一起厮混,男子求之不得,自然答应。
来往两月,男子身体渐渐吃不消,想要遁走,便道:“我离家两月,妻子肯定担心我,我先回去报个平安。”
静真偷偷对空照道:“他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了,我有一计,可以让他心甘情愿留下来。”半夜,二人趁男子睡着,把他头发剃光了,男子醒来见自己没了头发,回家无法跟家人解释,惆怅不已。
空照道:“官人莫慌,你长得俊美,剃发后比女子还漂亮,以后假装是尼姑住在这里,没人会怀疑。”
事已至此,男子也就不回家了,假装尼姑呆在这继续和二人厮混。又过了几月,油尽灯枯,两位美人尽心照顾他也没有好转。
空照急了:“万一殒命如何是好?”静真道:“这简单,买点石灰,把他葬在后园,他如今是个尼姑模样,放在棺木里,神不知鬼不觉埋了。”
男子知道自己阳寿将近,忽然想起家中妻子,泪如雨下。他把一条鸳鸯绦交给空照道:“你替我拿给我妻子,我想见她一面。”
空照答应了,但静真不同意,把它随手一丢,谎称他的妻子不愿前来。男子以为妻子恨他多情,万般后悔,就这样去了。两美人见他气绝,把他装到棺木里,按照计划解决了后事。
再说男子的妻子陆氏寻不到丈夫,夜不能寐。恰巧连日大雨,家中房子倒塌了一些,陆氏请工匠来修房子,偶然瞥见一工匠身上有一条鸳鸯绦。这鸳鸯绦一半绿一半黄,很特别,男子和陆氏各有一条,凑成一对。
陆氏问:“你这东西从何而来?”工匠道:“在一尼姑庵修缮时捡的。”陆氏心想:相公定是贪恋美色,在那庵里。但她也不能确定,怕冒犯了尼姑,于是请工匠帮忙去查探。
工匠来到庵内,见两个女娃在那玩耍,说的都是男女之事,工匠觉得蹊跷,哄着女娃询问,女娃年纪小,没有多想,把知道的关于男子的事托盘而出。
工匠回去复命,陆氏立即带上族人去后花园挖棺木。两美人知道事情要藏不住了,从侧门溜走。
陆氏一行人打开棺材,却见一光头穿着尼姑的衣裳,陆氏怒道:“这是个尼姑,不是我相公!”原来,男子原来红光满面,去世时早已面黄肌瘦,看不出从前的模样,再加上剃了光头、穿了女裳,谁能想到是他?
有个胆子大的,想要看看有没有财宝撩开裙子一看,喊道:“这分明是个和尚!哪里的和尚,可怜被两个尼姑谋害了。”于是去报了官。
说来也巧,恰好有一老和尚经过,上前问:“这和尚是何模样?”原来老和尚收了一小和尚,小和尚几个月前不知所踪,他的父母硬说老和尚谋害了他的性命。此时听说有个和尚尸体,老和尚便叫来小和尚的父母来认尸。
小和尚的父母一看,身形确实很像,痛哭起来。老和尚见亲父母都认了,哪管真假,就默认了。县令以谋害和尚性命为由捉拿两位美人,但一直没有消息。
两位美人找到朋友了缘师父,求她收留。了缘听了二人遭遇,心中一惊。原来,了缘庵里也有个男人扮作尼姑,正是那失踪的小和尚。
小和尚下山后和了缘看对了眼,为了能尽情欢爱,就装成女尼姑,白天诵经念佛,晚上和她一度良宵。
了缘收留了二人,但不久还是东窗事发,县令查到了此处,把所有人都带上了公堂。
小和尚父母指着两位美人道:“你们为何谋害我儿子?”两位美人也惊了:“我何时害过你儿子?”县令见二人不招,命人用刑,美人挨不过,只好招了:“我们是害过人,但那人不是和尚。”
前因后果讲了一遍。县令见事情已经清楚,命人将二人收押,隔日问斩。了缘有收容之罪,仗责30。
小和尚父母见尘埃落定,但自家儿子还是没找到,气得要打老和尚。老和尚的徒弟们上前维护,推搡之下差点伤了小和尚父母。
小和尚一急,忘了自己如今是尼姑模样,大喊道:“师兄们不要动手!”众人回头看他,他才发现自己发出了男声,露了馅。
后来坏人都受到了惩罚。陆氏因丈夫好美色丢了性命,对孩子严加教诲,孩子后来出人头地。
故事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由九木闲谈改编。这故事一波三折,颇有趣味。
简单来说,就是一男子和两尼姑厮混,扮成尼姑模样,结果丢了性命;男子的尸体被误认,牵出另一个男人也扮成小尼姑与另一尼姑厮混的实情。
不得不感叹一句,作者想象力丰富:这两个男人为了美色连尊严也不顾了,宁愿扮作女人,也要美人在怀。它不断提醒我们:不要纵欲,少一些邪心,多干正事。
各位看官,你怎么看?谢谢你关注我。最近我们在读冯梦龙的《醒世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