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时,袁绍一方率先做出变招,命郭援、高干率领一部征讨河东,打算与关西的马腾、韩遂以及匈奴单于三面夹击曹操;作为回应,镇守关中的为曹操的司隶校尉钟繇,派人晓之以民族大义,被说动的马腾、韩遂,转而派遣马超跟随征讨。
趁郭援部半渡,马超一击成功,帐下大将庞德更是亲取郭援首级,经此一役,马超名震关西,加之其汉羌混血血统,长得那是“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配以不俗的穿衣品味,“锦马超”的名号不胫而走。

而马腾、韩遂之流只是一群没有信仰,只是有野心的军阀,各怀鬼胎。这不,官渡之战后,把兄弟间闹大了,马腾受到挤压,转而接受曹操的征召,带着一家老小入京畿担任卫尉,留下所部归马超统领。
相较之下,马超的综合才能在父亲之上,自打其成了“一哥”,对外依然奉行结好曹操的政策,暗地里却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1、积极的外交政策。除了改善与韩遂在内各路关西军阀的关系外,还积极联络为益州的刘璋、汉中的张鲁;
2、利用自己拥汉羌混血的优势,积极拉拢羌人武装入伙,推动马家军的“私人化”,使之成为忠于自己的武装。
短短三年,马超成为了关西地区最有号召力的军事领袖,令到邺城的曹操很是不安,开始调整关西的政策,着手削弱马超、韩遂等人。这还得了,那不是卸磨杀驴吗?

马腾
仗着声势浩大的关西军作为筹码,马超以为阿瞒不敢动马家一根汗毛,揭竿而起,殊不知关西联盟只是个松散的联盟,不久便遭到曹操离间而分崩离析,马家军溃败不说,还导致马家被一锅端,连同马腾在内,共两百余口被杀。
显然马超草率了......
生活还得继续,总得找个可以久居的落脚点吧,马超想走东汉初年隗嚣割据陇右的老路,看中了凉州。
起初也到达了预期,凭借马超威望“陇上郡县皆应之”,唯独在冀城碰上的麻烦,这冀城为当时陇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凉州刺史部以及汉阳郡治所所在地。
马家军围城数月,冀城岌岌可危,州别驾阎温自告奋勇,潜水出城求救,被马超抓获并杀害,凉州刺史韦康无奈请和,甚至动了开城投降的念头,遭到杨阜的强烈反对。

杨阜
事情正当告一段落之时,又再生事端,马超显示出了政治上的不成熟,或许因阎温的行为所触怒,竟然出尔反尔,杀了凉州刺史韦康以及郡太守,颇令人寒心。
持反对投降意见的杨阜表面上顺从,取得马超的信任后,以妻丧求葬之机逃出,直奔历城,向外兄姜叙求援,数月后二人在卤城起兵,赵昂与尹奉驻守祁山。
为何要驻防祁山呢?祁山是陇右地区的战略要地,处于历城、西城、卤城、冀城、上邽之间,更靠近凉州州治冀城,只要夺得祁山,东可守街亭,北可上冀城,西可联陇西诸戎。
获悉后的马超选择釜底抽薪,直奔历城,抄了姜叙的“老巢”;杨阜针尖对麦芒,趁机攻占冀城,马超只得回援,一时间冀城告急,杨阜请求姜叙发兵。

马超旋而以姜母相要挟,警告姜叙不要出兵,但姜母是为深明大义,不顾自己的安危,为坚定儿子发兵,对马超骂道:“你这个背着父的逆子,杀害君上的反贼,有什么面目面对众人。”
马超再一次显示出政治上的不成熟,不善控制情绪的他不仅杀了姜母以及姜叙儿子,还一把火烧了历城,不仅让姜叙毅然决然地出兵支援冀城的同时,更坚定了冀城上下同仇敌忾抵抗的决心,杨阜在姜叙的有力支援下,率众奋勇激战,付出了自己身负重伤,亲族兄弟七人战死的代价,取得了陇南之战的胜利。
作为失利一方的马超失去了立足点,只得灰溜溜地逃出了陇右,更为不利的是,此役令到在羌人中颇具威望的马超跌落神坛,成了臭名昭著的刽子手,这一点可以从《三国志》中主要死难者相关传记看出:

马超
韦康,凉州刺史。坚守八个月仍未有援军的情况下,顾及百姓的安危,选择与马超讲和;但进城后的马超却背信弃义,指使杨昂斩杀韦康等四十人官吏,屠杀冀城;
阎温,围城之时,为凉州别驾,自告奋勇潜水出城,被马超逮捕后,假装投诚;待到城下之时,阎温大声呼喊:“大军不过三日至,勉之。”以自杀的方式,给予冀城百姓坚守的信心;
除了姜母不顾自身安危,以“身死”方式劝告姜叙以国家利益为重,出兵冀城的女性外,还是一位英雄母亲,益州刺史赵昂妻王异。马超占据冀城后,将赵昂之子赵月质于南郑,以达到赵昂为己所用的目的,是王异的出现才让冀城有了一丝希望。
因与马超妻子交好,在王异斡旋之下,赵昂取得了马超的信任,才有了后续赵昂与杨阜的合谋讨伐马超,期间赵昂担心南郑的赵月,对此王异不近人情,告诫丈夫要以大局为重,哪怕牺牲赵月,也在所不惜。

综上所述,原本软、硬件都不错的马超在官渡之战初露锋芒而声名鹊起,接替马腾展现出不俗的军事外交能力,迅速进入了快车道,一举成为了一方诸侯,但一与曹操交锋,高下立现,关西诸侯联盟立马分崩离析,马超为寻得托身之所,竟不顾吃相,在凉州大开杀戒。上述相关传记讴歌死难者英雄形象的同时,也在无声地控诉马超的暴行,自此呈现断崖式下落,无论是在张鲁还是刘备麾下,马超都被束之高阁,不受重用,余生郁郁寡欢,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