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朱厚照在位16年,是明代近300年历史中最能闹腾的一位皇帝,是一位昏庸、荒唐、不正常的皇帝。朱厚照即帝位后,曾下令翌年改元以后暂停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瓷器两年,但不久即恢复烧造。
正德十五年,正德皇帝遣太监尹辅前往饶州烧造瓷器,工部因正德十四年所发生的“宸濠之乱”曾给江西民众带来很大灾难,遂建议暂免差官前往督造,但正德皇帝对该建议未予采纳。这说明正德皇帝对瓷器烧造也感兴趣。

正德朝是明代景德镇御窑瓷器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主要表现在逐渐摆脱了成化、弘治朝御窑瓷器胎体轻薄、造型较少、装饰疏朗等特点,而变得器物胎体趋于厚重、造型逐渐增多、装饰偏向繁缛等。

正德朝的青花瓷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青花与成化青花相仿,但数量不多;中期是正德青花的典型器;晚期因青料改用西域回青,发色浓艳,青花色泽和纹样与之后的嘉靖青花相仿。(1)胎釉
正德青花的官窑器胎体细洁,但厚薄不均,大件器物比较厚重。釉色白中闪青灰,釉层肥润、细腻,釉面光亮,透明度强,釉中气泡较多,器物底面的釉呈亮青色,这是正德青花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民窑器胎体粗重,厚薄不均,接痕明显。碗类底心下塌,有乳钉,圈足有窑砂,露胎处有火石红斑。釉色两种,厚釉浑浊呈鸭蛋青色,有微小气泡;薄釉白中泛青,表面光润。
(2)青料
早期——基本用料三种,平等青、国产青料、混合料
平等青很贵,烧出的瓷器图案淡雅、清丽脱俗,但却很少见,博物馆中所见也属少数,远不及成化、弘治。
国产青料产自江西、浙江的山区,江西不及浙江品质好,石子青就是江西出产的,所绘瓷器往往色调灰暗,有一些甚至偏黑。
上述两种青料的混合品则深沉与淡雅兼备,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

中、晚期——用了回青料,但仍在实验阶段,颜色黑中泛紫。
回青料发色浓重,远距离运输而来,正是绘画官窑器所欠缺的材料,唯一的不足是价格不便宜,民窑基本用不起。

(3)造型
正德中期一改前朝盘碗为主的单调局面,除了继承前朝的盘、碗、罐、尊、壶外,增加了许多新品种和大型器物、文房用具、供器大量生产。

瓶类有梅瓶、双兽耳瓶、双耳瓶、出戟瓶、长颈瓶、葫芦瓶。
罐类有多种器形,大小不一,只要有氏纽盖罐、套口盖罐、方罐、小口罐等。
花盆类有长方、六方、八方、菱花形等多种。
供器类有烛台、扁腹四方形香炉、花瓣形香炉、筒形炉、象耳炉、出戟花觚等多种。
文房用具有笔架、笔盒、四层式圆盒、圆筒式多层盒、砚台、水滴、花插、书桌插屏等。
盘类有撇口式、收口式,圈足都比较高足墙内敛明显,塌底。

(4)纹饰
正德青花开始大量绘制伊斯兰教和道教图案,用波斯文和吉祥图案作为主体纹饰是当时盛行的一种风气,波斯文内容大多是吉祥语句,有些则说明了器物的用途。人物故事的题材比成化、弘治朝更为广泛。

官窑器构图趋向繁密,与成化、弘治青花疏朗明快的风格大不相同,大量采用双勾平涂技法,没有笔触感。纹饰叶、花的脉线十分明显。民窑器构图趋于疏朗,用笔较为工致,主要有龙纹、缠枝莲、折枝花卉,以鱼纹、奔马、长尾飞翼龙及海螺纹等为突出。乳虎、树石栏杆、松下读书老人、松下乐女等纹样都是正德朝才出现的。

(5)款识
正德官窑款以“大明正德年制”两行六字和“正德年制”两行四字双圈楷书款为多见。四字款并非始于正德,但正德年间使用得最多。“德”字和宣德款一样,缺少中间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