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猛进:一场“双百万”豪赌,是梭哈还是稳赢?
咱就问一句,谍照满天飞,东风那辆贴着华为标的SUV,到底是真有料,还是又一次“狼来了”的故事?
四月的车圈,新车比韭菜还冒得快。
东风这回,玩儿了把大的。
谍照一出,直接把水搅浑。
前风挡上那摄像头似的玩意儿,明摆着告诉大家:哥们儿要玩智能驾驶了!
据说,还是华为ADS4.0最强版,国内SUV头一份儿。
这到底是弯道超车,还是直接冲沟里?
要说东风,那也是个有故事的“老炮”。
1970年,那会儿还在芦席棚里,愣是靠着榔头扳手,敲出了中国第一辆越野车EQ240。
那时候,谁能想到,这“功臣车”、“英雄车”的后代,有一天也会玩起智能互联?
1995年,第一辆富康轿车在武汉下线,武汉人算是圆了“轿车梦”,谁又能想到,有一天武汉会成为“中国车谷”?
中间的故事也是一言难尽。
东风和PSA那段“婚姻”,也算是汽车圈里的老生常谈。
2014年,东风大手一挥,入股PSA,本以为是强强联合,结果呢?
神龙汽车销量一路下滑,最后只能忍痛割肉。
2022年,东风卖了部分PSA股份,这场跨国恋,也算是画上了句号。
早年间,PSA确实帮了东风一把,但后期这合资模式,明显没跟上市场的节奏。
这事儿,东风得好好反思反思。
现在,东风把宝压在了新能源上。
湖北省也跟着喊口号,要搞“双百万”目标:东风自己要卖100万辆新能源,全湖北要造100万辆新能源。
这目标,听着就让人虎躯一震。
要说这新能源,那可是个烧钱的玩意儿。
东风也知道,光靠喊口号不行,得有真家伙。
这不,DF30芯片就来了。
别看这玩意儿指甲盖大小,那可是东风牵头,联合44家单位搞出来的。
这芯片,不仅能用在燃油车上,还能用在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上。
据说,明年就能量产。
这要是真成了,那可是打破了国外垄断,扬眉吐气!
除了芯片,电池也是个大问题。
东风也明白,自己单打独斗不行,得找个靠谱的盟友。
这不,和宁德时代就勾搭上了。
2024年,双方签了个深度合作协议,要在电池供应、技术研发、市场推广上,来个全方位合作。
就拿岚图来说,用的就是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杠杠的。
这回合作升级,东风的新能源车,算是有了个强有力的后盾。
转型不是一帆风顺。
东风柳汽,也得跟着转型。
以前是搞商用车的,现在也得往新能源商用车上靠。
环保是大势所趋,政策也支持。
东风柳汽也争气,搞出了纯电动轻卡、氢燃料重卡。
这转型,也算是给整个商用车行业带了个好头。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郑州日产。
这曾经是东风合资体系里的一员,现在,东风要把手里的股份卖给日产中国,让日产全资控股。
这事儿,也说明了汽车行业合资合作的新趋势。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越来越开放,合资企业股比的变化,估计以后会越来越多。
转型,说到底还是靠人。
东风也明白,得招揽人才。
这不,搞了个“博士团”,清华的、东大的、北大的,都来了。
还有那个底盘工程师裴金顺,从燃油车时代就跟着东风,现在成了岚图汽车的首批员工。
为了搞出全国产化的空气悬架系统,那可是没少掉头发。
湖北省也给力,又是政策支持,又是区位优势。
武汉这地方,九省通衢,连着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
汉南港区,成了新车出口的“高速公路”。
中欧班列(武汉),也给东风开了个“专列”。
东风也没忘了搞点高端的。
猛士917,就是东风高端电动越野的尝试。
这车,够硬派,够科幻,也够贵。
能不能卖好,还得看市场。
东风这盘棋,下的够大。
从芯片到电池,从商用车到乘用车,从合资到自主,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但话说回来,步子大了,也容易扯着蛋。
这“双百万”目标,到底是梭哈,还是稳赢?
谁也不敢打包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