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47:打天下很热闹,治国家很枯燥

香薇看历史 2023-10-27 07:37:02

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7卷 !显宗成皇帝下

永和元年(乙巳,公元三四五年)

原文:燕王皝以牛假贫民,使佃苑中,税其什之八,自有牛者税其七。记室参军封裕上书谏,以为:“古者什一而税,天下之中正也。降及魏、晋,仁政衰薄,假官田官牛者不过税其什六,自在有牛者中分之,犹不取其七八也。自永嘉以来,海内荡析,武宣王绥之以德,华夷之民,万里辐凑,襁负而归之者,若赤子之归父母。是以户口十倍于旧,无用者什有三四。及殿下继统,南摧强赵,东兼高句丽,北取宇文,拓地三千里,增民十万户,是宜悉罢苑囿以赋新民,无牛者官赐之牛,不当更收重税也。且以殿下之民用殿下之牛,牛非殿下之有,将何在哉!如此,则戎旗南指之日,民谁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石虎谁与处矣!川渎沟渠有废塞者,皆应通利,旱由灌溉,潦则疏泄。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况游食数万,何以得家给人足乎?今官司猥多,虚费廪禄,苟才不周用,皆宜澄汰。工商末利,宜立常员。学生三年无成,徒塞英俊之路,皆当归之于农。殿下圣德宽明,博采刍荛。参军王宪、大夫刘明并以言事忤旨,主者处以大辟,殿下虽恕其死,犹免官禁锢。夫求谏诤而罪直言,是犹适越而北行,必不获其所志矣!右长史宋该等阿媚苟容,轻劾谏士,己无骨鲠,嫉人有之,掩蔽耳目,不忠之甚者也。”-乃下令,称:“览封记室之谏,孤实惧焉。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可悉罢苑囿以给民之无田者。实贫者,官与之牛;力有馀愿得官牛者,并依魏、晋旧法,沟渎果有益者,令以时修治。今戎事方兴,勋伐既多,岁未可喊,俟中原平一,徐更议之。工商、学生皆当裁择。夫人臣关言于人主,至难也,虽有狂妄,当择其善者而从之。王宪、刘明,虽罪应废黜,亦由孤之无大量也,可悉复本官,仍居谏司。封生蹇蹇,深得王臣之体,其赐钱五万。宣示内外,有欲陈孤过者,不拘贵贱,勿有所讳!”-雅好文学,常亲临庠序讲授,考校学徒至千馀人,颇有妄滥者,故封裕及之。

慕容皝把耕牛借给贫民,让他们在自己的私家园林中耕种。当然作为一方土地的王,慕容皝的私家园林肯定是相当的大。这么大的私家园林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估计是长期战乱,土地上的百姓早就不知道流散到哪里去了,或者可能已经被战火吞噬了,慕容皝占据这个地方之后,这些无主的荒地就成了他的私有财产。随着时间的流逝,各地流亡的百姓知道他这里还相对稳定,就相继都来投靠。有人,有地,自然不能让他们闲着,饿死事小,关键是对壮大国家实力没好处啊。于是慕容皝和他的大臣们就想到了这一条。

当然了,牛不是白借的,地也不是白种的,慕容皝作为大地主肯定是要收税的。收多少呢!“税其什之八,自有牛者税其七。”

就是说,其收成的十分之八要交给慕容皝,自己有耕牛,只是租种土地的呢,慕容皝收十分之七。这个税率很高。

我们扒拉一下之前朝代的税率情况,因为当时是农业社会,我们讲的主要就是农业税,别的方面,因为我也不是专家,也没有兴趣去扒拉,所以咱就不提了。

汉初,刘邦和萧何等人制定的标准是十五税一,后来到汉文帝时期进一步降低税率,调整到了三十税一,这个税率是很低的,汉朝之所以很快就从汉初的贫困状态迎来文景之治,估计就是受这个税率的刺激。不但如此,文帝和景帝还经常下诏免除赋税,所以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极其高涨,因为只要努力生产,自己留下的很多,盖房子娶妻生子,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努力一下就能够得到!东汉初,当时由于连年战乱,为了应付战争的高消耗,执行过一段时间的十税一政策,但是随着战争的平息,税率很快就恢复到三十税一。到东汉末,整个东汉政权碎成一地,各地军阀为了供应自己征战需求,具体怎么征咱也不好说,但是有一条,他们和他们的士兵绝对是优先供应,当时袁绍甚至都把桑葚晒干拿来做军粮,他治下的百姓是什么样,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他得到相对稳定的地盘后,干了一件很牛逼的事情,那就是实行屯田制度。他不但让归附自己的农民实行民屯,他还让部队实行军屯,这么一搞,他完美的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军屯我们就不说了。关于民屯,曹操制定了一个政策,分两种情况:使用官牛的,收成十分之六交给国家;使用自己家牛的,收成十分之五交给国家。就这样,曹操还总被骂,说他太黑心,剥削的太厉害,如此高的赋税,导致参加屯田的百姓过得很惨!但毕竟曹操作为地主老财,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安稳的生存环境,结束了他们到处流亡的生活,不但如此,曹操还给他们提供武装保护,没人敢欺负他们了。所以相比其他地区的百姓,参加曹操屯田的百姓,还是很幸福的。由此可见,慕容皝这个政策极其苛刻!

所以封裕上书劝谏!

封裕的上书主题:

第一、历代惯例。古代十分税一。魏晋以来,天下不安定,租用官田官牛的也只不过十分税六,自己有耕牛的十分税五,我们现在十分税七八,过了!

第二、人口猛增。永嘉之乱以后,西晋灭亡,晋国天下分崩离析,先王慕容廆以德服天下,无论汉人还是胡人,不远万里都来归附,所以我们的户口比以往多出十倍以上,导致田地不够分,无田的人口占到十分之三四。

第三、均田地。殿下继位之后,我们南败赵、北灭宇文、东灭高丽,开疆扩土三千里,增加民户十余万。此时,我们正该把国家封禁之地分给新规附的百姓,没有牛的官府分给他们耕牛,让他们耕耘土地,繁衍生息,而反其道行之,想他们征收重税,这不是安民之举,与国家长远发展不利。

第四、收民心。况且殿下的百姓用殿下的耕牛,这牛依然归属殿下所有。只要百姓归心于殿下,等我们积蓄力量,南下争夺中原之时,中原的百姓肯定挑着酒肉来迎接我们,那时,石虎将会不战自败。

第五、兴修水利。农田水利设施有荒废的,都应该重新修整起来,旱的时候灌溉,涝的时候泄洪。

第六、精简官僚机构。如今当官的太多,虚费钱粮,凡事才不胜任的,都应该裁减。

第七、重农抑商。从事工商业获利的人,应该严格限制从业人数。把人口限制在土地上,耕种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第八、限制国家供养的学生人数。凡是学满三年,仍然没有什么成就的,应该让他们回家务农,免得挡住后来英才的上进之路。

第九、因直言获罪免官的人要起复。王宪和刘明都因为直言获罪,被判处死刑,殿下饶他们不死,但仍被免官,终身不得起用。既鼓励大臣进言,又因直言处罚他们,南辕北辙,效果不佳,应该重新起复他们。

第十、宋该溜须拍马,弹劾直言进谏之人,自己软骨头,反倒忌惮别人有骨气,阻挡殿下了解下情之路,是最大的不忠,应该予以处罚。

封裕提出的这些内容,都是正常的治国理政之言,我们好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进谏了。盛世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打天下很热闹,治理国家很枯燥。但打天下热闹的是胜利者,是活下来的人,对于失败者,对于因为战争而死去的人,一点都不热闹。

封裕对于税收和农业的论述,反映出传统士人安邦治国的核心思想:藏富于民!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民富则国富,国富则天下归附。

慕容皝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他能听得进劝谏,所以我们说,他还是一个好领导!封裕的话,让慕容皝有了醍醐灌顶之感,于是下令国内,同意封裕提出的各项建议,并且赏赐封裕。

司马光老夫子编史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他很少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总是喜欢把案例直接罗列出来,让读者有一个强烈的对比,启发读者自己思考,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你自己看,自己分析。这其实就是迂回的向皇帝进谏(编书就是给皇帝看的)。

此时,东晋政出世家强臣,政局混乱不堪,国内没有凝聚力;赵国石虎简直不拿百姓当人,他们父子胡作非为,肆意宣泄自己的权力欲,但因军力强大,百姓无力反抗,只能任其蹂躏;而远在东北的燕国,在慕容皝的统治下,反倒欣欣向荣,民心所向。强烈的对比!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