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毛岸青是毛主席的次子,也是毛主席与杨开慧后来留在世上唯一的孩子。
在2007年,他因为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去世,但关于他去世之后,他却有着明确的要求,他不要葬回韶山老家,而是想要陪在妈妈的身边。
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伟人之子
在1901年的湖南板仓,长沙的著名学者杨昌济得到了一个宝贝女儿,给她取名为杨开慧,虽然这是一个女孩子,但是杨昌济却并没有轻视对她教育。
那时的长沙还没有女孩子读书的例子,于是她就成为了学校中的第一批女学生,在学校里她读书识字,接触到了很多先进的思想,人生也变得越来越开阔。
不久后,她的父亲杨昌济去到湖南第一师范任教,在这里遇到了一个他颇为欣赏的学生,那就是毛泽东,那时他经常到老师的家中单独请教,所以就和杨开慧有了很多的接触。
后来杨昌济成为了北京大学的教授,毛泽东也为了同学留学的事宜去到了北京,在生活窘迫之际遇到了杨开慧,并在老师的家中借住了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两人的感情不断加深,并最终在1920年的冬天结婚。
在婚后,毛泽东一直往返于多地参加革命事宜,杨开慧则留在家中为他收集资料,并在1922年的10月生下了他们的长子毛岸英,一年后的11月份,又生下了次子毛岸青。
不久后,杨开慧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到了上海,一边协助毛泽东工作一边组织女工夜校,并在学校中给她们讲课。
在1927年4月,他们的第三个孩子毛岸龙在武昌出生,不久后毛泽东返回板仓,和他们母子三人重聚了一段时间之后就离开去准备秋收起义。
在林星前,杨开慧给毛泽东准备好了最后一双草鞋,叮嘱他要注意身体,毛泽东则嘱咐她要照顾好孩子,要多参加一些运动,那时的他们谁也没想到,这竟是他们人生中的诀别。
流浪生涯
从那之后,杨开慧就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长沙板仓老家,一边照看孩子一边积极参与各项革命斗争,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了三年。
在1930年时,红三军团在湖南和湖北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运动,红军甚至还曾一度攻入了长沙,这引起了湖南军阀何键的极大愤怒。
为了实现对红军的报复,何键便想到了毛泽东的家人,他花费1000大洋悬赏他的妻子杨开慧,想要在这个弱女子身上发泄自己对朱毛红军的所有仇恨。
在这一年的10月24日这天,杨开慧偷偷返回板仓看望自己的母亲和孩子,不幸被军阀的密探发现,不久后大批的人员就包围了她的老家,带走了她、毛岸英和孩子的保姆。
之后面对着敌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杨开慧绝不屈服,她坚决拒绝了敌人提出的让她登报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的要求,最终在11月14日被残忍杀害,年仅29岁。
在杨开慧牺牲的那一年,毛岸青才7岁,他的弟弟毛岸龙才3岁。他永远记得那一天的深夜,几个乡亲把母亲的遗体送回了家,母亲最后悲惨的身体,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巨大的震撼。
他和弟弟跪在母亲的身体旁哭泣,不停地喊着“妈妈”,希望她能再站起来抱一抱他们,但这已经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愿望了。
在母亲去世后,他们兄弟三人就在叔叔毛泽民的安排下去到了上海,在由地下党开办的大同幼稚园内生活。
这所幼稚园是在1929年时由周恩来提议创办的,主要作用就是抚养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遗孤,和一些投身在革命中无暇照顾子女的革命干部的孩子。
1930年3月,由表面身份是教堂主持牧师的地下党董健吾管理的上海大同幼稚园正式建立,这里曾经先后收养过20多个孩子,毛岸青和他的哥哥弟弟也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
不久后,他们的弟弟毛岸龙生了重病,在救治无效后不幸离开了人世,从那之后毛岸青就和他的哥哥毛岸英相依为命。
1931年4月,顾顺章被捕后叛变了革命,在上海的地下党一下陷入了危险当中,董健吾在之前也和他有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因此幼稚园也遭到了敌人的盘查。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党最终决定解散幼稚园,毛岸青就和哥哥一起被董健吾带回了家中抚养。
但是在别人家中生活的滋味总是不好受的,所以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决定离开这里,在上海的街头流浪了4年的时间。
两个年幼的孩子,要在这个冰冷的城市中生存下来,何其艰难,他们不停地在街头流浪,为了一点食物在别人面前苦苦哀求,在无数次午夜梦回后,他们都在思念母亲的泪水中醒来。
在上海流浪时,他们还多次受到上海警察的殴打,在一次流浪的过程中,毛岸青的头部受到了警察的严重殴打,差点失去生命,后来虽然活了过来却落下了严重的脑疾。
回国工作
直到1936年,上海地下党终于找到了在街头流浪的毛岸青兄弟两个,终于见到亲人的他们哭得十分委屈,后来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毛岸青和哥哥一起去到了苏联学习。
在苏联他们兄弟两人学习了10年之久,在1947年才学成归国。在回国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后按照父亲的意愿去到黑龙江克山县的改革试点。
因为毛岸青在苏联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俄文能力很优秀,所以在不久后他就被调到了宣传部工作,为党翻译苏联革命书籍,这也成为了他终身奋斗的工作。
在1950年11月25日,朝鲜战场上传来了自己哥哥毛岸英壮烈牺牲的消息,毛岸青得知后悲痛不已,在严重的悲痛之下他脑疾又发作了,后来只能去到苏联治疗。
在7年后,他终于回到了国内,那时的他已经快40岁了,却一直都没有结婚,后来连毛主席都十分着急,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他认识了同为烈士之后的邵华,并于1960年完婚。
在婚后,他们唯一的孩子毛新宇出生了,这个崭新的小生命给他们的家庭增添了不少的快乐。
回到妈妈身边
因为童年的特殊经历,使得他一直很渴望亲人的爱,后来生活虽然稳定了下来,但是他却始终不忘自己的母亲。
在1962年他在妻子的陪伴下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板仓老家,然后在倾盆大雨中祭拜了自己的母亲,站在母亲墓碑前的他已经无法分清脸上到底是泪水还是雨水。
在1976年父亲去世后,毛岸青更加消沉,他经常在家中看着自己和家人的照片落泪,因为经常处在悲伤的情绪当中,他的身体也越发不好了。
但是无论身体怎样,都无法停止他怀念母亲的步伐,在杨开慧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上,他写了一篇《想你,亲爱的妈妈》的文章,来纪念自己脑海中的母亲。
后来他还和妻子写了一个《最美的霞光》的歌曲来称赞杨开慧,在歌曲中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浓浓爱意。
在2007年,预感到自己身体越来越差的毛岸青向自己的孩子传达了自己最好的愿望,那就是他想葬到母亲身边去,他的孩子在悲痛中答应了他的愿望。
在2007年3月24日,毛岸青因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去世,享年84岁,在一年后,他的妻子邵华也随他而去。
2008年12月21日,毛新宇把父母的骨灰都安葬在了奶奶杨开慧陵园中,实现了他父亲生前的愿望。
结语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只有在妈妈的身边,才是他永远的家,最后让毛岸青感到高兴的是,在流浪了几十年后,毛岸青终于回到了自己最爱的家中。
来源
CCTV.com-光明日报:毛岸青不愧为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好儿子
毛岸青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享年84岁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