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米双子塔擎起副中心新未来!首旅总部大厦竣工

张鲁谈社会趣事 2025-04-28 05:28:41
一座地标,一座城的温度

2025年4月2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迎来了一座新地标——首旅集团总部大厦双子塔楼。这座高60米、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不仅是通州区“全程代办”服务中首个竣工的市属国企搬迁项目,更承载着无数建设者的汗水、城市发展的雄心,以及副中心从“蓝图”迈向“实景”的温暖故事。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座双子塔,感受钢筋水泥背后的人情温度,解码它如何以“三重范式”重塑城市未来。

一、速度与温度:17天临设改造背后的“副中心速度”

首旅大厦的建设,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2023年6月项目启动时,施工团队面临的挑战堪称“极限模式”:基坑返水、千伏高压电环绕、环保严要求……但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建设者们仅用17天完成1.05万平方米临设改造,26天打下1018根抗浮锚杆,硬是在主汛期前保住基坑不泡槽。

“粗活”与“细活”的交响曲项目负责人王志强用“粗活向细活过渡”形容建设历程。从钢梁封顶到幕墙安装,从机电布线到室内装饰,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工匠精神。一位工人回忆:“去年夏天暴雨突袭,我们连夜加固围挡,浑身湿透却没人离开——这座楼就像自己的孩子,得护着它长大。”

二、科技与人文:BIM技术背后的“数字温度”

首旅大厦的智慧基因,藏在每一块钢结构的编码里。项目全程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从设计到运维的数字化管理。三维可视化交底让工人“看图纸像看动画”,数字资产移交则为未来运营埋下伏笔。

绿色建筑的“呼吸哲学”

低碳脉搏:地源热泵为建筑注入“自然体温”,光伏太阳能板在屋顶捕捉阳光,节能环保材料让建筑“会呼吸”。无障碍设计:坡道、盲道、智能导览系统,让残障人士与建筑“平等对话”,诠释“城市温度”。

三、产业与生活:“黄金三角”里的烟火气

首旅大厦的落成,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竣工,更是一场产城融合的化学反应。它与环球影城、大运河景区构成的“黄金三角”,正悄然改变副中心的生活图景。

“文旅+”生态圈的新可能

商业活力:周边餐饮、文创店铺如雨后春笋,一位店主笑言:“以前游客看完环球影城就走,现在白领们下班后成了新客源。”就业磁场:首旅集团及子公司入驻将带动超千人就业,一位即将搬入的员工感慨:“通州不再只是睡城,这里有了事业与生活的双重归属感。”

四、战略与未来:一座楼的“三重范式”使命

首旅大厦的竣工,标志着副中心从“承接疏解”迈向“功能引领”。它的“三重范式”战略价值,正为城市发展提供创新样本:

总部经济拉动产业升级: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文旅商融合生态链。科技赋能激活文化资源:数字技术让大运河文化、环球IP与办公空间跨界联动。绿色智慧重塑城市形态:低碳技术+智能运维,为未来城市建设树立标杆。地标之上,看见人的光芒

站在60米的双子塔顶俯瞰,副中心的轮廓愈发清晰。这里不仅有摩登的天际线,更有建设者夜以继日的坚守、设计师笔下跳动的灵感、普通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首旅大厦的故事告诉我们:城市的高度,终究由人的温度丈量。

正如首旅集团副总经理于学忠所言:“这座楼是副中心递给世界的一张新名片,而它的每一块砖瓦,都刻着奋斗者的名字。”

1 阅读:55

张鲁谈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