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1年的某一天,万历皇上和平常一样,走到慈宁宫去给太后请安。可巧的是,太后不在家,出门办事去了。万历皇上觉得无聊,就开始在宫里溜达。就在这时,他碰到了一个宫女从旁边走过,万历一看这宫女长得还挺漂亮,心里一乐,就临时起意,跟她有了那么一段情缘。
之后,万历皇帝很快就将那事儿抛到了脑后,但那位宫女的肚子却日渐隆起。
谁承想,万历皇帝身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对这事儿就是一口咬定不承认。太后气坏了,没辙,只能叫太监把《内起居注》拿出来对质。一看那上面写得清清楚楚,万历没法再耍赖,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宫女王氏提拔成了“恭妃”。
1582年8月11日,王恭妃不负大家期盼,顺利诞下了一个男婴,这男婴就是万历皇帝的第一个儿子,名叫朱常洛。
朱常洛一出生,可把前朝大臣和后宫嫔妃们都高兴坏了,大明王朝这下总算是有传人了!
不过,有个人他特别讨厌,这人就是他老爹万历。
那时候,万历皇帝心里头正装着一个叫郑梦境的女子,爱得死去活来。他对那位原本是宫女的王恭妃没啥好感,对这个意外降临的儿子更是提不起劲!
朱常洛的倒霉人生,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
【长达十余年的“国本之争”】
1586年的时候,朱常洛已经是个4岁的小孩了。按照那时候的规矩,就是“有正妻生的儿子就选正妻生的,没有就选年纪最大的”,王皇后没有正妻生的儿子,所以皇长子朱常洛,那自然是当太子的最佳人选,没啥好说的。
为了安抚大家的心,当时管事的内阁首辅申时行给万历皇帝提议:“皇上啊,您得为国家的长远打算,早点定下个太子来。”
但就在那会儿,郑梦境刚给万历帝添了个皇三子,叫朱常洵。万历帝因为喜欢郑梦境,连带着想让她儿子朱常洵当太子。
万历心里清楚,朱常洵既不是正室所生,也不是老大,他要是把立朱常洵为太子的念头说出来,大臣们肯定会跳出来反对。为了能让这事儿成,23岁的万历皇上琢磨出了一个妙招,那就是——拖。
他先是说“年纪大小自然有它的规矩”,让申时行这些老臣们心里安稳了些。接着,他又找了个理由,说“皇上的大儿子还太小”,现在立他为太子有点早,过个五六年再考虑这事儿比较合适。
那时候,万历皇帝为了表彰郑梦境生下孩子的大功,一开始先封她为淑妃、德妃,后来又提拔她做了贵妃,心里头还琢磨着要不要再给她升一级,当个皇贵妃呢。
跟这情况大不一样的是,朱常洛的亲妈王恭妃,她的地位压根儿就没变过,日子过得跟以前当宫女那会儿差不多。
万历这么“偏袒”,大臣们个个精明得很,哪能不懂皇帝的心思?那时候,外面就开始传,说万历在大高玄殿里头,悄悄写了份立朱常洵当太子的诏书,然后交给了郑贵妃藏着。
户科给事中姜应麟和吏部员外郎沈璟这些人,对万历皇帝的做法很不满意。所以,他们就一个接一个地往紫禁城里送劝谏的折子。万历皇帝一看这些折子,火就上来了,心想:我身为皇上,连给自己喜欢的妃子加封都不行了吗?
一气之下,万历皇帝把姜应麟、沈璟这些人一股脑儿全打发到了边疆。他原本想着,这么一来能给其他官员点颜色瞧瞧,让大家以后都老实点。可没想到,他终究还是低估了大明那些文官们的实力和决心。
在接下来的15年里,好多大臣都站了出来,他们不怕被撤职、被赶到外地、被骂得狗血淋头,甚至被打板子,还是一个接一个地给皇上写奏折。他们的目的都一样,要么就是想让皇上的大儿子去学堂念书,要么就是直接请求立大儿子为太子。
万历皇帝真是烦透了,但也没辙啊,总不能把那些官员全给撤了,让他们卷铺盖走人吧?
那时候,万历也琢磨着找个两全其美的方法:1593年,他打算先把皇长子、皇三子和皇五子都给封成王。以后要是有嫡出的儿子,那就立嫡子为太子;要是没有的话,就“挑个好的当太子”。
真没想到,皇帝居然下了个“三王并封”的命令,可这一出,大臣们全都不买账,反对声一片。明摆着嘛,王皇后都过了三十岁了,而且在宫里一直不受待见,她哪儿来的本事生个嫡子啊?
以前皇宫里为了选太子这事,吵得不可开交,连李太后都没法安心养老。有次,她直接问万历皇帝,为啥就是不肯立朱常洛当太子。万历回答说:“他不过是个宫女生的孩子,亲妈身份这么低,以后咋能管好整个国家呢?”
李太后猛地一拍桌子,语气冰冷地说:“你给我记住,你同样也是宫女养大的娃!”
万历这回是没法再拖了,到了1601年10月,累得不行的万历皇帝终于向全国宣布,把大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
这场长达15年的“国家根本之争”,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这一年,朱常洛刚好满了19岁。
在这场主要是朱常洛和朝廷大臣斗来斗去的事情里,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这4个朝廷里的头头脑脑都被迫下台了,还有300多个当官的受到了处分。万历皇帝呢,也没斗过人家,威风全没了。这么一看,好处最大的,估摸着就是皇太子朱常洛了。
不过,朱常洛虽然当上了太子,但他的生活其他方面几乎没啥大变样。
他仍然没能得到大家的,也得不到父亲的疼爱;他的老妈恭妃还是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一年到头,连自己的亲儿子都见不上几回。
郑贵妃在宫里地位极高,可她却一直把那个人当作心头的大患,恨得牙痒痒。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她真的是豁出去了,一辈子都在想办法使劲儿。
【如坐针毡的储君之位】
朱常洛登上太子宝座才短短两年光景,突然之间,有篇叫《续忧危竑议》的文章,在十几天里火遍了朝廷和民间,大家都议论纷纷。
它之所以能火,靠的不是外表那套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内容。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只有三百多字,但它的影响力可大了,能搅动起一场不小的政治风浪。
这篇文章借着“郑福成”这个假名,意思就是说郑贵妃的儿子福王,先是说皇上立朱常洛做太子是没办法的事,以后肯定会换成福王朱常洵当太子。接着,它又扯上了内阁大学士朱赓、内阁头头沈一贯这些人,让他们出来做见证。
这篇文章一问世,整个朝廷和民间都炸了锅,人心惶惶!
随便议论国家大事,说朝廷坏话,这可是会让整个家族遭殃,犯下滔天大罪的!
官员们心里都七上八下的,太子、福王还有郑贵妃都被卷了进来,整天提心吊胆,过得不安生。
万历皇帝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好不容易把立储那档子乱事给平息了,这是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成心想搅和得天下大乱啊?!
为了赶紧抓到写那篇文章的人,东厂、锦衣卫和三法司全都出手了。但奇怪的是,这文章的作者就像突然消失了一样,十天都过去了,既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想干嘛。
所以,那时候的人们根据它的特点,给它取了个生动的称呼,叫“怪书”。
这案子迟早得有个结果,皇上吩咐的活儿也得搞定。
1604年4月份,顺天府有个读书人叫皦生光,他之前惹毛了郑贵妃的亲弟弟郑国泰。为了应付上面,他就被当成替罪羊,最后落得个被千刀万剐的下场。
风波总算过去了,但大伙儿心里都明白,皦生光其实只是被当成了背锅的。
妖书案到底咋回事,到现在还是个没解开的谜。
妖书案糊里糊涂地就收了尾,但朱常洛太子位置带来的宫里争斗,还远远没完呢。
朱常洛当上太子后,照老规矩,朱常洵作为福王得去自己的封地上任。但万历皇帝和郑贵妃心疼儿子,舍不得他走,所以从1601年开始,这事儿就一直拖着,拖到了1615年。到了那时候,朱常洵当皇帝是没戏了,可郑贵妃心里还是放不下这事儿。
1615年5月份的一天,太子朱常洛正在慈庆宫里头歇着呢。结果,冷不丁地,有个叫张差的中年汉子,手里拿着根枣木棍子,就这么闯了进来。
他直接冲过了两道皇宫大门,碰到人就动手,眼看就要跑到朱常洛睡觉的地方。这时候,侍卫们才回过神来,赶紧把张差给抓住了。
经过多次盘问,张差终于吐露了一个超级大秘密!
大概一个月前,张差穷得叮当响,碰到了俩太监。这俩人把张差领到慈庆宫大门口,递给他一根棒子,跟他说:“你只管往里冲,瞅见谁就揍谁,一直打到那个穿黄袍的小子为止。等你干成了,30亩地就归你了!”
张差毫无心机地应允了。
最后的结果很明显,朱常洛逃过了一劫,张差那30亩地的要求也没能得到满足。
这种杀人的方式,真让人纳闷他们哪儿来的胆子干这事。
真是让人想不通,这俩太监居然都是郑贵妃那边的人!
那会儿,郑贵妃成了大家批评的对象。万历皇帝心疼他的爱妃,不忍心让她受罚,于是就把这事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过了24天,张差被处以极刑,而庞保和刘成也在刑部大牢里不明不白地丢了性命。
震惊全国的“梃击事件”就这么匆忙收尾了。
关于受害人朱常洛,没人去征求他的意见,他的想法也根本没人关心。
朱常洛小心翼翼地、低三下四地过了38年,一直到1620年8月1日那天,万历皇帝去世,他这才总算是熬出了头,当上了皇帝,年号明光宗。
然而,他即将面对的,竟是另一个更为庞大的“圈套”。
【扑朔迷离的死亡真相】
有句老话,说新领导上任总爱干几件大事。朱常洛一接手,就把万历朝那股子懒散劲儿给改了,他一动手,整个朝廷的文武大臣们都激动得不行。
朱常洛一当上皇帝,首要任务就是动手整改,搞定万历皇帝二十年不上朝留下的那一堆烂摊子。
朱常洛为了帮老百姓减轻压力,直接下令炒掉了万历皇帝那时候安排的所有管矿和收税的官员,并且叫停了全国所有挖矿和收税的事情。这道命令一出,全国上下都高兴坏了。
为了稳住军心,朱常洛直接从自己腰包里掏了两次钱,总共160万两白银,给万历年间欠下的辽东前线还有边防的士兵们补发了军饷。要知道,明朝的好多皇帝都挺爱钱又小气,像他老爸万历和他儿子崇祯就是例子。但朱常洛这么做,确实挺让人意外的。
为了整顿朝局,朱常洛决定再次任用袁可立、邹元标这些正直不阿、敢于进谏的大臣。他还把万历皇帝之前贬黜的内阁首辅叶向高给请了回来,并且提拔了一批品德兼优、有能力的官员,填补上万历朝遗留下来的官员空位。
朱常洛推行的这三项大改革,让大明王朝的朝政整个焕然一新。老百姓们一个个都高兴得直拍手,连史官们也都毫不吝啬地夸赞他,说朱常洛是:“德行深藏已久,全国上下都对他寄予厚望。”
那时候,这可真算得上是极高的赞誉了,不过朱常洛这么做,也悄悄种下了个麻烦的种子。
人们常说,啥事儿过了头都不行,硬木容易断,朱常洛干的那些事儿本身没啥大问题,问题就出在他太心急,动作太快了。
史书上写着,朱常洛在1620年8月1号当上了皇帝,可到了8月10号,他就病得起不来了。就是说,他只用了十天时间,就把万历朝留下来的那些大问题都给搞定了。这办事效率,估计也就只有啥事儿都亲力亲为的朱元璋能跟他比一比了。
这么大的工作压力,对朱常洛那种性格不刚强、能力平平的人来说,真的是个很大的负担。要是他之后能好好休息调养,其实也不会出啥大毛病。
朱常洛在工作忙得团团转的时候,还是一点都没闲着。他干的第二件事,就是尽情享受歌舞美色。
朱常洛当上皇帝后,他以前的对头郑贵妃,为了巴结新皇上,就想着法子给朱常洛送大礼,直接送上了八位漂亮姑娘,想让他封自己做皇太后。
朱常洛高兴地接受了,那晚,他宠幸了好几位妃子,真的是每晚都歌舞升平。为了增添乐趣,他还吃了不少“特效药”。结果,朱常洛的身体很快就垮了,连朝廷会议都参加不了了。
郑贵妃跟朱常洛那是势不两立,他就看不出这是郑贵妃搞的“诱惑把戏”吗?
朱常洛真是挺可怜的,打从出生那会儿起,就没得到过老爹的好脸色,还总被那些得宠的妃子们瞅着不顺眼。在皇宫里头,他得时刻提防着,把自己的真心实意和真实性格都藏得严严实实的,这样才能勉强保住一条小命。
朱常洛为了讨万历皇帝和大臣们的欢心,一直克制着自己,不敢乱来,更不会沉迷于女色。但等他真的坐上了皇位,成了至高无上的皇帝,那就没人能管得住他了。压抑已久的天性就像开了闸的洪水,彻底释放了出来。正因为之前憋得太久,所以这会儿他玩得更加疯狂,对女色几乎到了无法抗拒的地步。
朱常洛的病情来得又急又猛,宫里的太医们全都慌了神,没了主意。可就在这时,朱常洛又干了件自找麻烦的事儿,那就是过分信赖太监。
崔文升这家伙,是宫里头的秉笔太监,还管着御药房。他给皇上把了脉,心里头有数了,接着就麻利地给皇上配了副药。
崔文升压根儿就不是个治病的太医,他压根儿没给人看过病。而且他之前还是郑贵妃特别信赖的随身太监。可让人纳闷的是,朱常洛对他那是出奇地信任,崔文升给的药,朱常洛拿起来就直接喝了。
结果,到了那天晚上,朱常洛拉了得有三四十趟,他本来就身体不好,这一来二去的,连坐直的劲儿都没了。
崔文升究竟给朱常洛开了啥药方呢?
根据历史记载,8月14号那天,崔文生给朱常洛用了大黄这味药。大黄啊,说白了就是种让人拉肚子的药,它能去火去湿,还能散淤血活血脉。但那时候的朱常洛,因为玩得太疯,身子骨已经虚得很了。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明白,这时候得给他补补身子,哪能再让他拉肚子呢?可崔文生偏偏给他用了这泻药,这不是往火坑里推嘛,朱常洛的身体肯定就更不行了。
8月16号那天,朱常洛果然说自个儿“头又晕,身子又软,连路都走不了”。眼瞅着到了月底,他的病是越来越重了,于是就老叫大臣们来,一块儿商量他走后的事儿。
就在这关键时刻,朱常洛干了件要命的事儿,直接把自己的命给搭进去了,那就是吃了颗红丸。
8月29号那天,鸿胪寺的一个小官李可灼,他去找了朱常洛身边最亲近的太监,说自个儿有颗“神丹妙药”,吃了能让皇上病立马好,还能多活好多年呢。
朱常洛一听到消息,立马就叫来了李可灼,然后吃了他献上的那颗“红丸子”。
朱常洛吃了那药之后,感觉身体舒坦多了,吃饭也香了。他心里挺乐呵的,大臣们见状也都挺高兴。这不,到了晚上,朱常洛想着再吃一粒,让身体更利索点,于是就又吞了一粒红丸。
但这次,好运没站我们这边,反倒是出了岔子。
1620年9月1日,38岁的朱常洛皇帝,他坐上龙椅才一个月,就这么突然去世了。泰昌帝这个称号,他还没捂热乎呢。
李可灼献上的那个“红丸”到底是啥玩意儿?咋就把朱常洛的命给要走了呢?
关于“红丸”的具体成分,史书里头并没有详细说明,不过咱们可以试着猜一猜,“红丸”可能跟那些古代道士做的仙丹差不多。
打从秦始皇那会儿起,古代的皇上们大多都梦想着能永远活着,不死不老。所以他们一辈子都在找那种能让人长生不死的药。秦始皇还特地派了500个小男孩和500个小女孩去海上找这种药,结果他们全都没再回来。
为了满足皇上的愿望,不少人开始装腔作势,说自己能做出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汉武帝就被这些术士给忽悠了,吃了不少所谓的仙药。到了唐朝,这事儿更离谱了,至少有六位皇上因为吃了这些丹药丢了性命。
丹药组成挺复杂,但主要就是红铅和丹砂这两种东西。有些道士还会往里加些金石之类的,不过这些都是有毒的材料。要是吃得太多,很可能就会中毒丧命。
朱常洛在一天时间里,接连吞下了两颗“红丸”,这明显吃多了。加上他本身身体就很虚弱,好多病缠身,这些所有的因素凑一块,最终就让朱常洛没了命。
【总结:】
朱常洛是明朝史上当皇帝时间最短的一个,而且还是个挺惨的皇帝。
他当上皇帝后,心里想着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美女的吸引力。自从他收下了郑贵妃献上的那八个漂亮姑娘,基本上就算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了。
当皇上这个人吧,说他聪明还是糊涂都挺难的,因为这两样他都有。你看他一辈子遇到的那些事儿,像“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个个都是谜团一堆,根本搞不清咋回事。
万历皇帝活着那会儿,整天跟大臣们斗来斗去抢权力,大臣们呢,也忙着拉帮结派想出名。谁还顾得上那个一直不受待见的皇子心里怎么想啊?
即使后来他坐上了太子的宝座,但因为万历皇帝不怎么待见他,所以他也没能得到多少正经八百的儒家学问教导。
在这种环境熏陶下长大的朱常洛,学问底子薄,心思也不够老练。瞧瞧他对待郑贵妃那副模样,简直有点黑白不辨的味道。
说到朱常洛这人,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字能概括:“心疼他的倒霉,气他不争气”。
2、《说说红丸案这事儿》,作者是钟来茵,可以在中国知网上查到。
3、《探究明光宗去世原因》,作者是何孝荣,发表于中国知网。
4、《明朝那些事儿纪实》这本书就像是明朝历史的精简回忆录,里面讲的都是明朝那些重要的事儿。它不按传统史书那样板板正正,而是用更直白、更接地气的方式,把明朝的大事小情都串了起来。你要是想了解明朝的来龙去脉,看看这本书,保证让你一目了然,心里头明明白白的。
5、《明光宗的真实记录》这本书讲的是《明光宗的真实记录》。它详细记载了明光宗在位时的点点滴滴,就像是我们现在的日记或者回忆录一样。不过,这可不是谁都能随便写的,这可是官方正经的记录。里面说了明光宗是怎么坐上皇位的,他做了哪些事情,还有那时候的国家大事。这些事儿,可都是真凭实据,不是胡编乱造的。你想啊,那时候的人可严谨了,记录历史这种事情,怎么可能马虎呢?所以,如果你想了解明光宗这个人,还有他那时候的明朝,这本书可是个不错的选择。里面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儿,让你一看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