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嫂子颠覆我的印象,30岁考上研究生,背后藏着这段往事

念之随心生活 2024-10-24 17:48:53

■作者:最新事件 ■素材:李秀兰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我搬进锦绣华庭小区的第一天,就对楼下的早点摊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为别的,就因为那个卖早点的农村嫂子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脸上晒得黑黄,手掌粗糙得像树皮,说话还带着浓重的乡下口音。

那时候住这个小区的邻居都爱传闲话,说这个叫李秀兰的女人,大清早扰民不说,还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一看就是个没见识的农村人。

我也不例外,每天上班路过她的摊位,都会暗自嫌弃:这年头,怎么还有这么土的人?

那会儿是深秋,早上六点多,天还没全亮,李秀兰就已经在路边摆好了摊子。一个破旧的木头桌子,上面摆着几个装豆浆、油条的不锈钢保温桶,旁边放着几个塑料凳子,看着寒酸得很。

“豆浆两块,油条一块,包子三块。”她的吆喝声带着浓重的乡音,听得我直皱眉头。

我每天早上都要从她摊子前经过,偶尔会看到她蹲在地上,用一块抹布仔细地擦拭着桌椅。她的动作很麻利,一看就是常年干活的手势。

那天早上,我正好饿得慌,想着买个包子填填肚子。刚走到摊前,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秀兰,秀兰!”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你公公又犯病了,快回去看看!”

李秀兰愣了一下,手里的包子差点掉在地上。她慌忙把围裙解下来,对着排队的几个顾客连声道歉:“对不住啊,对不住,我家里有急事,今天就卖到这儿了。”

我一脸不悦地看着她手忙脚乱地收拾摊子。倒是旁边一个经常买早点的大妈叹了口气:“这个李秀兰也够可怜的,婆婆有心脏病,公公有中风,丈夫又常年在外跑车,一个人又要照顾老人,又要带孩子,还要出来摆摊子。。。”

我这才知道,原来这个看起来粗糙的农村媳妇,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

那天之后,我偶尔也会在她的摊位前停留。渐渐地,发现她虽然是个农村人,但做生意很实在。豆浆是现磨的,包子馅料足实,价格也公道,附近不少人都爱光顾她的摊子。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在图书馆遇见她那天,彻底颠覆了我对这个“农村嫂子”的所有印象。

那是个周末的下午,我去图书馆还书。刚走到自习区,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伏在桌上奋笔疾书。仔细一看,这不是李秀兰吗?

她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的,要不是那双粗糙的手,我差点认不出来。桌上摊着厚厚的几本书,我凑近一看,居然是考研资料!

正当我发愣的时候,李秀兰也发现了我。她慌乱地收拾书本,脸上露出几分尴尬和躲闪。

“你。。。你也来图书馆啊?”她支支吾吾地问道。

我点点头,目光落在她桌上的考研资料上:“你要考研?”

她的脸一下子红了,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似的:“我就是。。。就是随便看看。”

这时我才注意到,她桌上还放着一个老旧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英语单词。

看着她慌乱的样子,我忽然觉得有些愧疚。原来,这个在我们眼里“没见识”的农村媳妇,一直在默默地学习,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后来我才知道,李秀兰的故事远不止这些。我经常去她的早点摊,渐渐地,她对我也敞开了心扉。

原来她是河北一个偏远山村的女孩,从小学习成绩就特别好。高考那年,她考了580分,只差2分就能上重点大学。家里供不起她复读,她就出来打工。在工厂里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张建国,两个人很快就结婚了。

“那时候觉得,嫁人了,有个家,就是最大的幸福。”她一边擦桌子一边说,“可是后来才明白,人不能总是原地踏步啊。”

结婚后,公婆一心想要孙子。可是她生了个女儿,婆家人对她的态度就变了。丈夫常年在外跑车,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面。她既要照顾生病的公婆,又要带小孩,还要想办法赚钱补贴家用。

“最难的时候,就是晚上。”她说这话时,眼圈有些发红,“把家里人都安顿好了,自己躺在床上,总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心里特别难受。”

后来,她在手机上下载了英语学习软件,每天凌晨三点起来做早点之前,先背二十个单词。女儿午睡的时候,她就看书。赶集的公交车上,她也在背单词。

“我知道自己条件差,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她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倔强的光。

我被她的故事打动了,就把在研究生院当助理的闺蜜孙晓雨介绍给她。晓雨被她的坚持感动,主动说要免费辅导她。

可是好事多磨。就在李秀兰准备考研的关键时刻,接连几个噩耗差点击垮了她。

先是公公突发中风住院,前前后后折腾了大半个月。刚把公公安顿好,女儿又发高烧不退,住进了儿童医院。最糟的是,丈夫张建国在外地出了车祸,右腿骨折,至少要休养三个月。

“那段日子,我感觉天都要塌了。”李秀兰说起这些时,声音都在发抖,“家里的积蓄全都花在医药费上了,我都想过要不要放弃考研。。。”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个阴雨连绵的夏天。李秀兰每天天不亮就要去摆摊,中午赶去医院照顾公公,下午还要去陪女儿,晚上再去照顾丈夫。

有一次,我去医院看她,正好碰见她在走廊里抹眼泪。她看见我,赶紧擦干脸上的泪水,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没事,就是有点累。”

那天晚上,我帮她收拾东西的时候,无意中翻到了一本发黄的日记本。第一页就写着:“今天高考成绩出来了,差两分。爸爸说没关系,明年再考。可是下午爸爸出车祸了,需要做手术。。。”

原来,李秀兰曾经是省重点高中的尖子生。高考前夕父亲出了车祸,为了给父亲治病,她放弃了复读的机会。这些年,她一直没有放弃读书的梦想。

更让我意外的是,在日记本里夹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是她丈夫张建国写的:“秀兰,我知道你想考研。我这个月多跑了几趟,给你攒了三千块钱。你先别告诉爹妈,安心准备考试。”

原来,这个常年在外的丈夫,一直都在默默支持着妻子。他每个月都会多跑几趟车,就为了多赚点钱补贴家用。

“建国其实比谁都心疼我。”李秀兰后来告诉我,“他说,我这么努力,他怎么能不支持呢?”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李秀兰省吃俭用,靠着早点摊的收入,勉强维持着家里的开支。闲暇时间,她就抱着书本学习。

我经常看见她在路灯下复习,有时候天寒地冻的,她就裹着棉袄,在摊位前的小板凳上看书。更多时候,是在医院的走廊里,趁着照顾病人的空档,抓紧每分每秒。

“这些书啊,都是我的救命稻草。”她说这话时,眼里有光,“我总觉得,只要能学习,就有希望。”

公婆一开始并不支持她考研。在他们看来,一个农村媳妇,操着这些心干什么?但是渐渐地,看着儿媳妇这么拼命,他们的态度也软化了。

有一次,我去李秀兰家里,正好看见她婆婆偷偷地把一个保温杯放在她的书桌上。杯子里是热气腾腾的枸杞茶。

“闺女,喝点茶提提神。”老人家的声音有些哽咽,“你这么用功,我和你公公,心里都看在眼里。。。”

邻居们的态度也在悄悄改变。以前总说她“不务正业”的那些人,现在见了她都会主动打招呼。有人还特意绕远路,就为了去她的摊子买早点。

最让人感动的是她5岁的女儿。小丫头虽然不懂妈妈为什么总是在看书,但每次看见妈妈困得打瞌睡,都会主动帮妈妈捶背。

“妈妈,你不要太累了。”小丫头奶声奶气地说,“等我长大了,就给你赚好多好多钱!”

这句话让李秀兰哭得稀里哗啦。她抱着女儿说:“妈妈不是为了钱,妈妈是想给你做个好榜样。”

终于,在无数个难熬的日日夜夜之后,李秀兰顺利通过了考研初试。当她颤抖着手打开成绩查询网站的那一刻,我正好在她身边。

“我。。。我过了!”她捂着嘴,眼泪夺眶而出,“我真的过了!”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小区。邻居们纷纷来祝贺,有人还特意买了花送给她。她那个早点摊,一下子成了街坊邻居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你们知道吗,我们小区那个卖早点的李秀兰,考上研究生了!”

“真的假的?那个农村媳妇?”

“可不是吗!人家白天摆摊子,晚上看书,多不容易啊!”

就在所有人都为她高兴的时候,李秀兰却并没有停下脚步。她说,这只是一个开始,复试才是最难的。

昨天早上,我又看见她在早点摊忙碌。天还没亮,她就穿着那件褪了色的棉袄,在寒风中支起摊子。

“秀兰,你都考上研究生了,还出来摆摊啊?”有人问她。

她笑着说:“该干啥还得干啥。日子还得过,家里人还得养。再说了,这摊子给了我太多希望,我舍不得丢。”

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我忽然明白,有些人的坚强,不是刻意做给别人看的,而是生活本身就需要这样的勇气。

这会儿,李秀兰正在准备复试。她说,无论结果如何,她都不会放弃。因为她已经证明了一件事:只要心中有梦想,就永远不会迟到。

望着她摊位上方那盏还未熄灭的路灯,我不禁陷入沉思:在这个时代,还有多少个像李秀兰这样的农村女性,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那些被生活磨平棱角的人们,是否也曾有过这样一个不甘平凡的梦?

0 阅读:4

念之随心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