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最新事件 ■素材:陈若兰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凌晨三点,城市的霓虹渐渐暗淡,只有一盏孤灯还亮在出租屋的窗前。陈若兰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盯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光标,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片刻,又快速敲下一行字:“丈夫离家出走,我带着病重女儿还债,没想到最后等来这样的结局。。。”
“咳咳咳——”厨房方向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声,若兰赶紧起身,轻手轻脚地推开女儿的房门。八岁的林小雨蜷缩在床上,呼吸有些急促,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小雨,难受吗?”若兰轻轻抚摸着女儿的额头。
“妈妈,你又熬夜写标题啊?”小雨睁开惺忪的睡眼,声音沙哑地问道。
“嗯,马上就写完了,你先喝点水。”若兰端起床头的水杯,扶着女儿慢慢坐起来。
窗外的霜月洒落一片清辉,照在母女俩的脸上。若兰看着女儿瘦弱的身影,心里一阵抽痛。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医生说需要长期治疗,可是每次去医院,动辄就是几千块的检查费用。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一条消息:“若兰姐,你的标题怎么还没交?马总说了,今晚必须完成3000条!”
若兰叹了口气,回复道:“好的,我马上就好。”
回到电脑前,她打开标题统计表,今天才写了2860条,还差140条。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丈夫欠债200万后消失,我带着病重女儿艰难度日,直到那天。。。”
这样的标题,她已经写了无数遍。每一个故事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就像她自己一样。三个月前,丈夫张海洋的创业项目彻底失败,欠下200万巨债后,整个人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若兰,对不起,我真的撑不下去了。。。”那天晚上,海洋留下这句话就离开了家。手机关机,微信注销,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
债主隔三差五就打电话来催债,若兰只能靠写标题的微薄收入,一点一点地还着永远还不完的债务。每月四千的基本工资,再加上标题提成,勉强能维持母女俩的生活。
“叮咚”,手机又响了。这次是债主发来的信息:“陈若兰,你男人跑了,这笔债你得还!再不还钱,我就去你们公司找你!”
若兰的手微微发抖,赶紧回复:“王哥,我下个月一定多还一些,求您再给我点时间。”
凌晨四点,城市开始苏醒,远处传来零星的车声。若兰强撑着疲惫的身体,继续编辑着标题。忽然,系统提示音响起:“恭喜!您编写的标题《35岁失婚女人的独白:我本可以嫁入豪门,却为了初恋,现在后悔莫及》获得100万+阅读量!”
若兰愣了一下,这是她这个月第一个破百万的标题。按照规则,这意味着额外的2000元提成。她的眼前突然模糊了,泪水不争气地落下来。
擦干眼泪,若兰打开了医院的缴费app,看着小雨下周的复查预约,默默地在备忘录上记下:需要准备3000元检查费。

早上七点,天才蒙蒙亮,若兰已经收拾好简单的早餐。隔壁房间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她赶紧端着热牛奶走进去。
“小雨,吃点东西再吃药。”
“妈妈,你的眼睛怎么这么红?”小雨歪着头问道。
“可能是昨晚对着电脑太久了。”若兰笑着揉了揉女儿的头发,“快点吃,吃完妈妈送你去上学。”
出门时,楼道里飘来阵阵油条的香味。小雨吸了吸鼻子,眼巴巴地看着对面早点摊。若兰心里一紧,轻声说:“下次发工资了,妈妈带你去吃。”
打车是不敢想的,母女俩挤上了早高峰的公交车。若兰把小雨护在身前,任由人潮将她挤压在车厢角落。她看着女儿单薄的校服,心里暗暗盘算着:这个月的稿费如果能达到预期,就给小雨买件新棉袄。
到了公司,同事们陆续来上班。新来的标题编辑王梦琪,一身淡雅的连衣裙,踩着高跟鞋款款走来。二十五岁的年纪,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若兰姐,听说你昨天有个标题破百万了?”王梦琪端着咖啡,笑吟吟地凑过来。
“嗯,运气好。”若兰打开电脑,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你太谦虚了,我可是经常学习你的标题呢!”王梦琪放下咖啡杯,“对了,马总找你。”
会议室里,马总正在看手机。看到若兰进来,他抬起头,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若兰啊,昨天那个标题写得不错。”
“谢谢马总。”
“公司准备开设一个情感号,主打35岁以上女性市场。你有兴趣负责吗?工资翻倍,提成比例也会提高。”
若兰心跳漏了一拍。工资翻倍?那就意味着每个月能多出四千块,小雨的医药费就不用愁了。
“当然,这个位置竞争很激烈。”马总意味深长地说,“梦琪也对这个岗位很感兴趣。不过,如果你能保持现在的水准,机会还是很大的。”

走出会议室,若兰的脑子里一片混乱。她打开工作群,发现王梦琪正在分享她的作品:“感谢若兰姐的指导,我也要努力提高标题质量!”
配图是若兰昨天那个破百万的标题截图。
“叮”的一声,手机提醒响起。是医院的催费通知:“您好,林小雨的医疗费用已超过5000元,请及时缴纳。。。”
若兰深吸一口气,回到工位上,继续编辑“35岁的我遇到了25岁的对手,没想到最后。。。”
指尖在键盘上停顿了一下,她看着屏幕上反射出的自己:眼角的细纹,略显疲惫的面容,和王梦琪站在一起,就像是两个时代的人。
晚上加班到九点,若兰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家走。路过早上那家早点摊,老板正在收摊。
“老板,来两根油条。”若兰从包里摸出零钱。
“姐们儿,卖完啦!明儿个早点来!”老板操着浓重的方言喊道。
若兰笑了笑,攥紧了手里的钱。回到家,小雨已经写完作业,正在看电视。
“妈妈,你看!”小雨指着电视屏幕,“这个阿姨说的话好像你写的标题啊!”
屏幕上,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正在哭诉:“我本可以嫁入豪门,却为了。。。”
若兰赶紧换了台,心里一阵发虚。这种标题她写过无数遍,但从没想过会被女儿发现。
“妈妈,你写的那些故事都是真的吗?”小雨歪着头问。
若兰愣住了,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就在这时,门铃突然响起。
“谁啊?”若兰警惕地问。
“开门!我是王哥!你他妈的躲债躲到现在,今天必须还钱!”门外传来粗暴的砸门声。
小雨吓得缩在沙发上,若兰赶紧把她拉进卧室:“乖,待在这里别出来。”
打开门,两个彪形大汉闯了进来。领头的王哥叼着烟,眼神阴狠:“陈若兰,你男人欠我二百万,你打算什么时候还?”
“王哥,求您小声点,我女儿还在房间里。”若兰哀求道,“我每个月都在按时还钱。。。”
“按时还?一个月还几千块,要还到猴年马月?”王哥把烟头摁在茶几上,“听说你在网上写标题挺厉害啊?要不这样,你帮我写点标题,债务就可以少还一点。”
若兰一愣:“写。。。写什么标题?”

“我开了个赌博网站,需要标题吸引客户,你懂的。”王哥眯着眼睛说,“写得好,每个月可以抵十万债务。”
若兰浑身一颤,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突然,女儿的咳嗽声从房间传来,王哥朝那边看了一眼:“考虑清楚,你女儿的病还需要不少钱吧?”
送走王哥,若兰瘫坐在地上。手机响了,是老李发来的消息:“丫头,听说你最近写标题写得不错?老头子我请你吃顿饭?”
看到这条消息,若兰眼眶湿润了。老李是她的前任主编,在报社工作时,就是老李教会她写作的真谛。
第二天一早,若兰刚到公司,就看见同事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
“看到没,梦琪的标题又破百万了!”
“这妹子厉害啊,这个月都是第三个了!”
若兰走近一看,赫然发现那个标题跟自己昨天的风格极其相似。不仅如此,连文章的结构都差不多。
“若兰姐,早啊!”王梦琪甜甜地打招呼,“你的写作风格真的太棒了,我可是你的头号粉丝呢!”
若兰勉强笑了笑,回到座位上。打开工作界面,忽然发现自己的后台数据大幅下降,原来的热门标题都被王梦琪的新作品挤到了下面。
手机振动起来,是医院发来的通知:林小雨的支气管炎出现并发症,建议尽快住院治疗。
“叮”的一声,工作群里马总发来通知:“关于情感号主编一职的竞争,将于下周结束。希望大家摆正心态,全力以赴。”
若兰深吸一口气,看着电脑屏幕。她知道,自己必须做出选择了。
中午,她按约来到老李常去的面馆。推开门,浓郁的面汤香气扑面而来。老李已经坐在角落的位子上,身前摆着两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
“丫头,你瘦了。”老李说着,把辣椒油推到她面前。
“李叔,我。。。”若兰刚开口,眼泪就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老李叹了口气:“我都知道。你现在写的那些标题,我都看到了。”

“我也不想这样,”若兰抽泣着说,“但是我需要钱,我女儿病了,我丈夫还欠了一屁股债。。。”
“标题党就像毒品,”老李望着她,“来钱快,但会毁了你的职业生涯,更会毁了你的人生。”
“可是李叔,我除了会写标题,什么都不会。。。”
“你忘了当年在报社写的那些报道了?”老李从包里掏出一份发黄的报纸,“你还记得这篇关于山区老人的报道吗?那才是真实的写作。”
若兰接过报纸,泪眼模糊地看着自己当年的署名。那时的她,多么纯粹啊。
“现在报社正在招一个特约记者,待遇虽然比不上你现在的工作,但至少能养活自己。”老李递过一张名片,“要不要试试?”
回到公司,若兰发现自己的电脑被人动过。打开后台一看,她准备发布的几个标题全被删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王梦琪的新作品。
正在这时,马总把她叫进了办公室:“若兰啊,公司觉得你最近的状态不太好,要不要调整一下心态?”
若兰握紧了拳头:“马总,我。。。”
话没说完,王梦琪推门进来:“马总,我的新标题又破200万了!”
马总眼前一亮:“好好好,看来咱们的情感号有人选了。”
走出办公室,若兰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医院打来的:“喂,请问是林小雨的家长吗?病情有点严重,建议立即住院。。。”
若兰脑子“嗡”的一声,她看着手机屏幕上王哥发来的信息:“考虑得怎么样了?要不要写赌博网站的标题?”
这一刻,她仿佛听到了什么东西碎裂的声音。
晚上回到家,小雨正在写作业。看到妈妈回来,她咳嗽着说:“妈妈,我今天在学校写了一篇作文,老师说我编故事的能力特别强,跟你一样!”
若兰看着女儿的作文本,泪水夺眶而出。本子上写着:《我的妈妈是标题编辑》,开头就是:“妈妈每天熬夜写标题,但她写的故事都是假的。。。”
“叮咚”,门铃响了。若兰擦干眼泪去开门,门外站着的竟然是消失了三个月的丈夫张海洋。

他比三个月前消瘦了许多,眼神却格外坚定:“若兰,我找到工作了,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我会一点一点还清债务的。”
若兰看着他,忽然笑了。她摸出老李给的名片,拨通了电话:“李叔,我想试试当特约记者。”
第二天,若兰递交了辞职信。马总看完后说:“你疯了?现在这个位置多少人抢着要!”
“是啊,我疯了。”若兰笑着说,“疯得清醒。”
临走前,她删除了所有虚假标题。王梦琪追出来问:“若兰姐,你真要走?”
“梦琪,记住,标题党就像毒品,来钱快,但会毁了你。”
一个月后,若兰的第一篇特约报道发表了:《35岁,我在标题党浪潮中寻找真实》。
文章的最后,她写道:“在这个标题横行的时代,我们是否忘记了写作的初心?当所有人都在追逐流量,谁还在坚守真实?”
这篇文章的阅读量不高,却收到了无数真诚的留言。其中一条是:“谢谢你讲述真实的故事,这让我看到了希望。”
小雨的病情慢慢好转,丈夫找到了稳定工作,两人一起还债。虽然生活依旧拮据,但若兰的心里却前所未有的踏实。
每天清晨,当她打开电脑准备写作时,窗外的阳光洒在键盘上,她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