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妥善进行精力分配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经常忙忙碌碌,甚至加班加点,但是到了绩效考评时,却很少有能摆得上桌面上的业绩,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在于,那些人工作主次不分,不懂得精力分配,把大量精力消耗在许多琐碎的杂事上,真正重量级的任务反而没有完成,导致劳而无功或劳而少功。
关于精力分配,有一个有名的“沙子石块装瓶子”模型,可以参考。一只瓶子,如果先装满了沙子,就装不下石头了;而如果它先装满了石头,里面还能渗下去沙子。
这里面,石头相当于是重量级关键任务,沙子相当于是琐碎的杂事,瓶子相当于是时间资源。这个模型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利用大块时间处理处理重量级任务,利用碎片化时间处理琐碎杂事。
比如,我自己写报告、做计划、修改文章或制作PPT的时候,用的是头脑特别清晰、没有别人打扰的时间。而贴发票、处理邮件、开部门会议、找领导或别的同事沟通,则选择碎片化时间,特别是需要打扰他人的时候,选择的既是自己的碎片时间,也是别人的碎片时间。
3.5 提高单位时间产出
单位时间产出即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的多寡,就是效率的高低。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是却可以努力拓展生命的宽度。而效率的提升,就相当于是拓展了生命的宽度。
那么,该如何提高效率呢?以下几点就是布衣公子个人的经验,仅作参考:
3.5.1用时限避免完美主义
为什么我把这一条放在第一位?因为,摩羯座、A型血的我,工作这么多年,深受完美主义的困扰,常常因为追求局部的细节,而忽略了整体的工作进度。
比如,我开发PPT课程,整整花了三年时间,而企业文化课程,也蹉跎了三年还未彻底完成。
可见,过于追求完美,也是提高效率的拦路虎。怎么办呢?把每一个任务加一个时间限制。凡事,先完成,再完美,不要期望一次就能够做得尽善尽美,否则你可能永远都无法完成。
完美主义者有一句口号:“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但是这可能吗?在这个世界上,事物总是处在永恒的变化、发展之中,并没有什么完美的状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认为:“事事追求完美,恰恰是很多人碌碌无为的原因”。(《财经新知:“中国巴菲特”系列之:张磊——从学渣到投资大佬》)
3.5.2凡事力争一次就完成
世界上最没有效率、最倒胃口的事情就是一件事情开始没有做好,被推倒重来。
工作是很琐碎的,每一步都会牵涉到很多东西,一步不到位,步步不到位,第一个纽扣扣错了,后边的扣子就会跟着错。所以,有时候返工比重做更为麻烦。
因此,我们要力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这样才最有效率。
3.5.3避免多任务同时推进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说了,别以为多任务推进更有效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心难以二用,“一边……一边……”可以用来造句子,但工作中尽量不要这样。
因此,我认为,一段之间只做一件重要的事情,这样才更有效率。
3.5.4最佳状态,全神贯注
把最清醒的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情,一心一意,全神贯注,保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
必要时,关闭手机,甚至断开网络,抵挡一切诱惑,排除一切干扰。这样做,自然可以高效!
3.5.5事不宜迟,速度制胜
《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湍急之水,飞快奔流,以至于能将巨石冲走,这是因为速度使它产生拥有巨大冲击力的势能。
因此,若要提高效率,要在不降低工作质量的情况下,提高速度。
3.5.6优化流程,简化操作
通过对流程的不断优化,使得工作更为顺畅;通过对操作的不断简化,提高流程各环节的运行速度,从而提高效率。
3.5.7整理整顿,快速定位
克服办公桌杂乱和个人混乱。通过对电脑文档、书面文件及身边工具等的整理,使得文件资料或工具的拿取和存放都能快速定位,从而提高效率。
3.5.8选择效率更高的工具
想要工作更高效,不仅仅要改变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选择更高效的工具。
比如,微软Office软件,从2000版到2003、2007、2010、2013、2016、2019、2021等版本,基本上每三年升级一次,每次升级,都会带来效率上的跃升。
如有能力,尽可能选择高版本软件,这样效率更高。当然,我们也要能熟练操作工具,尽可能挖掘工具中高效率的应用,别出现“大炮打蚊子”的情况。
比如,我们操作PPT时,要懂得主题色、主题字、背景样式、幻灯片母版、图片占位符、合并形状、取色器、SmartArt等高效率技巧,否则,纵使我们的软件版本再高,效率也高不起来。
3.6 从此不再虚度光阴
事业有成的人,成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是,他们的共同之处中,至少包含一条,善于时间管理,从不虚度光阴。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只要你心中有目标,而且有达成目标的强烈愿望,那么你根本就不会去浪费时间。
比如,为了完成第一轮知识管理及PPT制作的任务,2012年的春节,我在看春晚的时候,依然在做PPT;2013年婚假期间,依然在做PPT。
为了完成后来所制定的《双百计划》(即制作100个PPT模板、100个PPT课件),2020年生病住院期间,我一只手吊着水,另一只手操作鼠标,制作PPT。
作为80后,我发现身边的许多朋友,这些年常常怀念过去,慨叹时光的流逝,慨叹自己一天天变老。而我一直认为:只要没有虚度光阴,我并不害怕年岁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