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瓦筛雨,苔染石阶,檐角风铃普一曲闲适。当市井喧嚣渐次退潮,方觉天地间自有清音。
中国人骨血里藏着对院落的执念,是陶潜采菊的东篱,是张岱看雪的湖心亭,亦是寻常百姓家那方丈之地。
院落不仅围合着四时风月,更安放着千年文脉里那份与世无争的从容。

竹影扫阶,心尘不染
寻常院落,总有三两株修竹临窗,枝节错落,如未干的墨痕。风起时,筛碎日影,雨落时,滴答成韵,竹叶拂过石阶,却扫不去苔衣半寸,正如心若清净,世事尘埃亦不能染。
石桌上一局残棋,藤椅边半卷诗书,凉风穿堂而过,送来竹声沙沙,这般光景不必刻意寻幽,已自成桃源。

四时有序,皆是文章
春分时,西府海棠压弯花枝,惊蛰后,新韭破土染翠篱边;处暑夜,流萤掠过瓜架,冬至日,梅影斜倚粉墙。
院落是一部活的黄历,教人懂得二十四节气并非纸上铅字:晨起扫落花知春深,暮看流云聚散晓天意,瓦当积雪消融的速度里,藏着光阴的温度。四季流转,万物各有归处。

烟火深处,方见天真
粗陶罐里插着带露的野菊,老铁壶在红泥炉上咕嘟作响。檐下晒着新摘的苦瓜干,墙角腌菜坛浮着花椒。这般人间烟火,不沾精致的滤镜,却让归家的人退却铠甲,卸下疲惫。
稚子追着幼犬,碰倒棋枰,老猫蜷在蒲团上,打着惬意的盹。寻常日子里的"不完美",恰是生活最本真的肌理。

心远地偏,亦是山林
不必苛求方寸之地须有曲水流觞,青石板上几盆菖蒲,亦能生幽趣。月洞门框住半树石榴红,竹篱笆漏进几缕市声,恰似水墨画的留白。
院中人,心若静,则车马喧阗亦是深山梵唱,案头清供不必珍玩,一段松枝,半片残瓦,已足够与苏子共适"江上清风"。

高楼林立,霓虹晃眼,总有人守着青砖小瓦的院落,在紫藤花开的午后,煮茶读书,听风入梦。
这一方丈之地,丈量的不是面积,而是心灵驰骋的疆域。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半生清欢不在远山沧海,而在转身可及的方寸人间。

- End -
来源|黛青,图片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