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的繁体字是“無”。在不同时期,它还有别的不同的写法,可以写作“亡”、“舞”、“無”、“无”等字形。
一、写作“亡”“无”字在甲骨文中可以写作“亡”,以“亡”代“无”。

▲甲骨片16925释文为“貞旬亡禍”,意思就是“卜问下一旬内有无灾祸”,其中的“亡”即用作“无”。

甲骨文:亡
▲“亡”字的甲骨文字形,左边的“L”形状是一个角落,右边是一个“入”字,表示进入一个隐蔽的角落,让别人找不到。
《说文》:亡,逃也。从入,从L。

《王力古汉语字典》:亡
▲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亡”可用作“無”,并举了《诗经》和《论语》中的句子为例。
在《康熙大字典》中,引用《正韵》说:“亡,同無。”

罗振玉《集殷虚文字楹帖汇编》

姬长明《甲骨文书法举例(卷一)》:上德不德,大名无名
▲罗振玉《集殷虚文字楹帖汇编》中的“无”字,就经常写作“亡”,例如“上德不德,大名无名”联中的“无”就是写作“亡”,姬长明《甲骨文书法举例(卷一)》中也同样写作“亡”。
二、写作“舞”“无”字在甲骨文中也可以写作“舞”,以“舞”代“无”。

字源网:无
在古代,因为文字稀少,为了表达一个意思,经常借用别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做“假借”。类似的字还有“凤”用作“风”、“又”用作“有”、“或”用作“国”、“女”用作“汝”等等。

刘钊 冯克坚《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舞
▲在刘钊 冯克坚《甲骨文常用字字典》中,“舞”可通用为“无”。

《毛公鼎》:无

《史墙盘》:无

《大盂鼎》:无
▲在金文中,几乎所有的“无”字都写“舞”,像人持舞具跳舞的样子。

图1 《说文解字》:舞

图2 《说文解字》:无
▲《说文解字》中,为了区分这两个字,在“無”字形的基础上,下面加了“舛”(两个方向朝下的脚,一个左脚,一个右脚),表示“舞”(图1);在“無”字形的基础上,下面加“亡”,表示“无”(图2)。

《说文解字》:芜
▲《说文解字》中,认为上面这个字形是个“芜”字。表示“薉也”,即植物繁茂的意思。许慎把简单的问题搞得有点复杂了。
三、写作“無”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舞”(无),经过字形演变,就变成了下面隶书和楷书中“無”的样子,现在被认为是“无”的标准繁体字。

《张迁碑》:无

《多宝塔碑》:无
四、写作“无”“无”字形,不只是现在的简化字,它从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

《说文解字》:无
▲《说文解字》中解释“无”为“奇字無”。“奇字”,即指古文字。

《六书正讹》:无
▲《六书正讹》中解释“无”字为:“天屈西北,从天而屈”。他说“无”字是从“天”字变化而来的。


《字源》:无
▲《字源》中说“无”中由“舞”的最初字形省略掉两边的“木”(舞具),演变而来的。这个说法还是可信的,与《说文》和《六书正讹》中的说法也是相通的。
《说文》中说“无”是“無”的古文字,而“無”的古文字就是“舞”。
《六书正讹》中说“无”是由“天”变化而来的,而“天”就是“大”(正面站立的人)上加一横,“舞”是“大”(正面站立的人)两手持舞具。不管怎么说,“无”和“舞”还是有联系的。

齐白石:大无畏

吴让之:震无咎斋

陈巨来:蒙父无咎
▲在印章中,经常会见到把“无”直接写作“无”字形,我们不要把它简单地当成现在的简化字。
作者:董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