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上空的尖啸死神:法国战役期间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下)

星辰与大海 2025-04-07 15:08:37

【书接上期】

(本期全文约6200字,感谢您的观看)

在势如破竹的德国装甲部队和空中打击下、英法盟军根本来不及组织有规模的行动来阻止德国部队的推进,从战争的规律来看,德国这么猛的势头还只是开始,战略进攻的态势丝毫未减,盟军只有撤退以自保。德国突破色当防线向西推进时盟军的失败就已经注定,只是没想到德国装甲部队推进得这么快。早在布洛涅和加来沦陷前,盟军的增援部队和其他的富余人员就已经开始横渡海峡向英国撤退。

但是,代号为“发电机行动”的盟军从法国撤退行动实际上官方开始时间是5月26日晚。当天,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下令德国空军将敦克尔刻作为这个阶段轰炸的优先目标。伴随着盟军正式撤退,德国已经在几天前逐步加强了空袭强度。5月27日清晨,已经从布洛涅和加来腾出手的两个“斯图卡”大队开始对敦克尔刻城区和港口实施轰炸,当天晚些时候“斯图卡”飞机加大了轰炸力度。海上目标也是“斯图卡”飞机关注的目标,特别是运输撤退士兵的舰船。

图为德国侦察机拍摄的法国敦克尔刻港照片。

但是,从5月28日开始的36小时内,英吉利海峡一带的天气开始朝着有利于盟军撤退的方面发展,低空中云量增加,而且还下起了雨,这对于德国空军来说非常难以发现地面目标,执行作战任务的危险性也在增加,特别对于俯冲轰炸机来说这种情况更糟糕。5月29日下午,天气逐渐好转,达到了空袭条件,为此,德国空军恢复满负荷状态对敦克尔刻一带的盟军后撤部队实施了轰炸。

达到空袭条件并不表明这种天气对俯冲轰炸最理想,天空中的云量仍然较多、特别是低空云层和雾气连成一体,飞行在云层上空的“斯图卡”飞行员很难看到地面目标,但是,交战后战场上升起的黑色烟柱起码可以为飞行员指路。5月29日下午首次轰炸行动的目标是敦克尔刻港口设施和港口东侧的防波堤、炸毁港口可以切断盟军回撤到英国的通道,摧毁这个节点可以使大量有生力量聚集在沿岸无法动弹。执行当天轰炸任务的是3个“斯图卡”大队,一次出动这么多“斯图卡”飞机在二战以来都比较少见。

其中一个“斯图卡”编队执行轰炸港口设施的行动,这个编队抵达敦克尔刻上空后急速飞过云朵和硝烟,每个飞行员都紧盯着前面飞行员以保持队形、各种口径的高炮曳光弹和炮弹形成了几乎无法穿越的弹幕。在敦克尔刻港口上空,“斯图卡”编队恰巧从云层的缝隙看到地面目标:港口的围墙、大型装卸坡道,最意想不到的是在装卸坡道旁有一艘又新又大的护卫舰。猎物肥美,加上防波堤、炸毁港口可以切断盟军回撤到英国的通道,摧毁这个节点可以使大量有生力量聚集在沿岸无法动弹。执行当天轰炸任务的是3个“斯图卡”大队,一次出动这么多“斯图卡”飞机在二战以来都比较少见。

执行作战任务途中的Ju87B编队。

其中一个“斯图卡”编队执行轰炸港口设施的行动,这个编队抵达敦克尔刻上空后急速飞过云朵和硝烟,每个飞行员都紧盯着前面飞行员以保持队形、各种口径的高炮曳光弹和炮弹形成了几乎无法穿越的弹幕。在敦克尔刻港口上空,“斯图卡”编队恰巧从云层的缝隙看到地面目标:港口的围墙、大型装卸坡道,最意想不到的是在装卸坡道旁有一艘又新又大的护卫舰。猎物肥美,加上天赐良机,“斯图卡”编队立即如饿虎扑食般冲向目标。回敬“斯图卡”编队的是地面密集的炮火,德国飞行员丝毫不在乎,一边俯冲一边用翼上机枪还击,在合适高度将炸弹投了出去。俯冲轰炸再次体现了它的高精度,伴随着一声巨响,装卸坡道爆炸并升起冲天烟柱。

敦克尔刻港口东侧的防波堤是另一个“斯图卡”着重打击的目标,由于敦克尔刻是浅水港,海滩无法停靠大量舰船,只有港口东侧的防波堤最适合大吨位使用。这个防波堤只有1200米长,但在这里云集着大量的舰船,惊慌逃命的士兵忙着登船撤退到英国。目标越集中越容易获得最佳的空中打击效果,机会难得,数个“斯图卡”编队铆足了劲儿轮番对防波堤进行轰炸。在“斯图卡”编队的打击下,英国皇家海军“榴弹”号驱逐舰被击沉,其他军舰要么受轻伤要么被严重炸伤,大量商船和民船被炸沉,甚至包括一艘泰晤士河上使用的明轮船“冕雕”号。鉴于在当天的空袭中损失严重,盟军没有在该处的防波堤再组织大规模的撤退行动,当天未能上船的士兵只得仓惶逃离该处仍旧从海滩处登船。

被炸后的敦克尔刻港口腾起冲天烟柱。

5月的最后两天天气再次恶化,“斯图卡”飞机被迫取消所有空袭任务。6月1日,天气再次达到空袭条件,“斯图卡”联队又一次大规模投入使用。“斯图卡”飞机未能出动的那两天里,盟军共撤离了12.8万人,这对德国来说不啻于一次巨大的损失、因此,天气条件允许后德国空军立即加大强度对撤退的盟军部队进行轰炸,有的机组乘员甚至一天出动3-4个飞行架次,6月1日一整天德国空军不间断地轰炸,试图把前两天的“损失”补回来。可想而知,盟军在这一天遭受了巨大损失,德国一名“斯图卡”飞行员甚至设法在俯冲轰炸时将炸弹投到了英国皇家海军“肯思”号驱逐舰后烟囱里,另外当天停在敦克尔刻港的3艘驱逐舰中有l艘被击沉,其余的跟随着商船撤回了英国。

(上图)这艘军舰(前甲板上两个炮台)正在缓缓下沉,舰航已经有人落入水中。这艘军舰也是舰舰首先中弹,图中可见舰舰已经没入水中。

6月1日清晨、一支“斯图卡”编队抵达敦克尔刻港上空,当天称不上晴空万里,但德国飞行员可以清楚地看到海岸处的水中有的舰船在燃烧,有的舰船沉入水中只露出部分舰体。“斯图卡”编队散开各自去寻找自己的猎物,但是,近海所有的目标均已被摧毁,德国飞机只得再深入海上寻找目标。果然,他们看到一艘排水量2000吨的舰船正全速向西北方向航行。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目标,3架“斯图卡”飞机组成的编队立即冲了上去、由于“斯图卡”飞机的飞行高度不足,长机投下的炸弹未能击中目标,随后,2架僚机轮流上阵将这艘舰船击沉。

(上图)敦克尔刻撤退行动中被德国空军飞机击中的一艘商船,很可能就是被“斯图卡”飞机击中的。从历次“斯图卡”飞机轰炸舰船的行动看,Ju 87飞机通常会从舰艇方向投弹,这个方向轰炸时舰船速度与炸弹的速度差最小,容易命中。但是,实际情况也得实际考虑,英国有的舰船就是被命中舰航。

大型舰船明显最适合“斯图卡”飞机的胃口,这类舰船运载的人多,击沉一艘造成的损失大,而且大型舰船目标大,也最容易受到攻击。盟军当然也会想办法尽量减少损失,同时也提高运载效率。利用恶劣天气,或是在晚上行动是最好的选择,因此,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斯图卡”飞机在近岸一带找不到有价值的目标,深入海上就会看到大型舰船拼命地往英国方向航行,有时一个“斯图卡”编队发现目标后正准备攻击,另一个“斯图卡”编队已经抢先下手了。

(上图)英国人不会忘记这个狼狈场面,说是兵败如山倒一点也不错。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次撤退行动从战略上讲对盟军来说仍是成功的。

适合“斯图卡”飞机执行任务的天气当然也适合英国战斗机升空作战,此前的一系列战役中,“斯图卡”飞机基本上是在德国空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情况下执行任务,因此,那段时间应该是“斯图卡”飞机最得意的时期。在敦克尔刻撤退行动中“斯图卡”飞机开始遇到强劲的敌人。同样是6月1日,一个“斯图卡”飞机编队执行轰炸舰船的任务,在云层的间隙,德国飞行员发现了一艘大型运输船。“斯图卡”编队立即投入战斗,长机首先投下l枚炸弹,炸弹在运输船的前方爆炸,虽然没有直接击中船体,但爆炸的冲击波把船头推向一侧,船体几乎横了过来,就在这时船体肿部突然发生爆炸,巨大的爆炸将船体托出海面,爆炸的碎片直冲到100米的空中。“斯图卡”飞行员正满怀喜悦的心情看着他们的杰作,1架“斯图卡”飞机后座乘员大叫,“战斗机,左侧”。

逃到英国的幸存者谈论最多的也许就是“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英国皇家空军1架“喷火”战斗机出现在这架“斯图卡”飞机的左后侧并发起了攻击,在两机相距100米时,“斯图卡”飞机的后座乘员开始用机枪还击“喷火”战斗机,遭到还击后“喷火”战斗机立即右转脱离,随后再次绕到“斯图卡”飞机后面发起攻击、如是者三,最后“喷火”战斗机消失在灰色的天空里。不久之后,这架遭到攻击的“斯图卡”飞机开始轻微漏油,但问题并不严重。

如果天公作美,“斯图卡”会给盟军造成更大的损失。

虽然有老天帮忙,但截至6月1日、盟军的撤退行动仍然损失严重,总共有31艘舰船被击沉,11艘被严重击伤,其他小型舰船的损失不计其数。6月2日,由于德军飞机的巨大威胁,同时考虑到英国空军已经倾尽所有,为了保存足够的空中力量在以后战争中使用,英军被迫停止了白天的撤退,只利用夜间组织进行撤退。6月3日的情况大致相同,盟军已经超额完成了撤退任务,加上白天找不到有价值的目标,德国第八航空军将注意力转移到索姆市以南目标上,敦克尔刻的最后战斗交给了德国地面部队。6月4日,敦克尔刻最终被德国占领,没来得及撤退的士兵全部被俘,主要是殿后的法国士兵。至此,敦克尔刻战斗全部结束,德国达到了战役目的,随后“红色行动”正式开始。

(上图)如果在头顶上看到“斯图卡”飞机是多么不幸的事,二战时期的法国军队公认甚至不如波兰军队那么顽强,面对德国的进攻只有后撤,没地儿撤就投降。一度有人提“斯图卡”三个字就会引起军队的骚动。

针对法国重要城市的进攻行动于1940年6月5日正式开始,冯·里希特霍芬的“斯图卡”部队在随后的两个星期里对不断后撤的法国军队实施了屠杀式的轰炸,任何难攻的据点或河流都会出现“斯图卡”飞机的影子,这回更多的法国人熟悉了“死亡的哨声”。这个阶段战役的初期,“斯图卡”部队主要为向索姆南部推进的冯·克莱斯特的装甲部队提供空中支援任务,在德国陆军第九集团军的协助下,冯·克莱斯特的装甲部队随后又突破了拉昂周围的卫冈防线。在完成了为冯·克莱斯特的装甲部队空中支援后,第八航空军又转面为向瑞士边境推进的德国陆军第二集团军提供空中支援。

不给法国人任何喘气机会。图中这架“斯图卡”飞机重新装弹后准备再次出动。

占领法国全境的战役开始后的三天里,法国军队穿过索姆河、瓦滋河( Oise,苏瓦松西:北20公里处)和恩河(Aisne,苏瓦松东北15公里处)加速向法国南部撤退,德国装甲部队紧追不舍,一直将战线推进到巴黎东部的马恩河。虽然现代战争已经达到了立体化,但宽阔的河流仍是陆军部队前进的障碍,法国理所当然在马恩河一带加强了防守,如果这条河流失守,法国首都巴黎就会沦陷,法国肯定会不占面降了。在法国军队溃败的三天里、正好天气十分晴朗,能见度非常好,德国空军“斯图卡”部队倾巢出动,持续不断对任何有组织的抵抗行动实施空中打击,轰炸桥梁以阻止法国军队的后退。

经过持续的轰炸,马恩河以北的法国地区已经满目疮痍,所有的大城市都浓烟滚滚,法国军队主要集结点所在的小城镇也被夷为平地。6月12日,德国部队最终穿过巴黎东部蒂耶里堡处马恩河,第二天,法国首都完全暴露在德国面前,没有任何遮挡。此时的法国士兵斗志全无,首都沦陷近在眼前了,因此法国军队完全陷入混乱的局面,有组织的大规模抵抗已经不见了。在酉回巴黎向南推进过程中,尽管仍有一些小规模自发的地面和空中抵抗行动,“斯图卡”飞机也丝毫不放过,穷追猛打。这个过程中比较惊险的一次是法国抵抗部队曾经聚集了数十辆坦克对德国位于巴黎北部的侧翼部队发起反击,但是,Ⅰ/St.G 2“斯图卡”部队及时出击摧毁了法国反击部队的20-30辆坦克,反击行动被彻底粉碎。

(上图)德国地面无线电通讯兵在向1架“斯图卡”飞机挥手致意。的确,德国地面部队应该感谢“斯图卡”飞机,只要有困难,德国地面部队就会呼叫“斯图卡”飞机;只要呼叫,“斯图卡”飞机就会很快出现。空军并不是战争中独立存在的部队,那些空军和地面部队完全脱节的武装力量并不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6月13日、为了向已经抵达蒙米赖尔的德国装甲部队先头部队提供空中支援,驻扎在法国苏瓦松基地的St.G77联队一个“斯图卡”编队奉命对特耶斯和欧塞尔之间的铁路进行了轰炸。在飞行途中,“斯图卡”编队长机看到前方很远处有一些小黑点,随即这些黑点快速俯冲进入云层中。德国飞行员以为这是当天为“斯图卡”飞机护航的德国战斗机,因此并未在意,地面偶尔会有法国高炮对“斯图卡”飞机进行射击,但零星的射击根本起不到作用。这时,刚才远方的战斗机已经出现在“斯图卡”编队的右侧,至少30架战斗机呈弧形编队向“斯图卡”编队靠近,在这个过程中,战斗机编队变换队形、以三架为一组展开,明显这是准备战斗的队形。

突然,“斯图卡”编队长机醒悟过来:这是法国战斗机!虽然这些战斗机的队形与德国空军的类似,但德国空军通常采用四机作战队形。长机未能及时判断出是法国战斗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自色当战役以来德国空军就没看到过天空中有这么多法国飞机,长机还在疑惑和好奇时他的后座乘员就开始向法国战斗机射击了。参加此次轰炸任务的是久经战场的老兵,作战经验十分丰富,长机镇定地指挥编队做坡度转弯迎向敌机,同时机翼上的机枪猛烈地向法国战斗机开火。此前的整个冬天,德国“斯图卡”飞行员在科隆驻地都在练习这种机动战术,直到他们恶心为止,这次战斗中他们终于可以一展身手了。

(上图)德国Bf 109战斗机在世界范围内评选迄今为止最佳十大名机(战斗机)中榜上有名,它的死对头英国“喷火”战斗机也榜上有名,西方国家争论最多的是这两款飞机哪个性能更好,到目前为止也无定论。

但是,让人奇怪的是,“斯图卡”飞机果断地迎上前去,而法国战斗机却立即转弯避兔与“斯图卡”飞机正面交锋,而转弯并与“斯图卡”飞机交错后,“斯图卡”飞机的后座乘员立即痛击法国战斗机,这一切正是德国飞行员平时练习中出现的场景。仅仅一轮交战后至少有2架法国战斗机拖着黑烟坠向地面。“斯图卡”是轰炸机,机动性并不好,根本无法与战斗机交手,除非不得已,否则根本不会主动与战斗机交战,更何况是挂满炸弹的情况。虽然“斯图卡”飞机平时训练过自卫战术,但总的来说、与战斗机空战是十分危险的,因此,这次与法国战斗机遭遇,几乎可以肯定“斯图卡”飞机也是有损失的。就在这危机时刻,德国空军Bf 109战斗机赶到,当即又有9架法国战斗机被德国战斗机击落。

48小时后,整个I/St.G 77大队全部出动再次光临欧塞尔地区,对盘踞在一幢建筑内顽强抵抗的法国士兵进行了轰炸和扫射。6月16日,德国部队渡过塞纳河。第二天,尽管天气非常糟糕,“斯图卡”飞机还是对第戎( Dijon)一带的法国军队实施了空袭,并且对占据纳韦尔处卢瓦尔河桥头堡的德国军队提供了空中支援。

战事发展到这个阶段,法国首都已经被完全包围,法国主要的武装力量已经大部分被消灭,要么现在亡国,要么过些天亡国。6月17日,法国元帅贝当同意停战,实际上同意向德国投降。当天,德国侦察机也报告称没有在卢瓦尔河和索恩河一带,或是靠近瑞士边境一带看到法国大规模部队集结。6月18日,冯·里希特霍芬下令第八航空军三分之二的力量开始休整,剩余的力量随时应付战场上可能的突发事件。事实上,就是6月18日,第或北部一带再次出现法国军队有组织的抵抗活动,因此,“斯图卡”部队最后一次在法国领土上实施了轰炸行动,此后不久,法国三个师缴械投降。

(上图)“斯图卡”飞机在执行作战任务时总是有Bf 109为其护航,通常情况下,Bf 109会在“斯图卡”飞机的上方提供保护,因为敌机一般会在“斯图卡”飞机的上方发起攻击。

有意思的是,正是6月18日,在法国战役中最后损失的“斯图卡”飞机也发生在当天。当时I/St.G 51大队的2架“斯图卡”飞机转场飞行途中在尼韦勒上空相撞坠毁,这是自1940年5月10日西线战役开始以来“斯图卡”总损失120架中的最后2架。

截至6月19日,德国第八航空军全部集结到法国中部纳韦尔和欧塞尔一带空军基地待命,但是,第二天的作战任务随即被取消,德国地面部队也暂停向前推进,前方的一些部队根据新协议也后撤到占领区和非占领区之间的停火线一带。48小时后,德国法国在贡比涅签署停战协议。

由于停战协议的签署,“斯图卡”飞机并没有飞抵瑞士边境一带作战过,相反,“斯图卡”部队接到命令返回德国本土的各自基地,一个多月的高强度作战让“斯图卡”飞行员疲惫不堪、飞机也磨损严重,人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享受胜利的喜悦,飞机也需要维护和保养。低地国家和法国战役中,“斯图卡”飞机高精度的轰炸为德国赢得胜利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也是“斯图卡”最为“辉煌”时刻。有鉴于此,德国空军计划不久就将冯·里希特霍芬的第八航空军投入到另一个重要战场:英吉利海峡。事实上,在6月的最后两个星期里,“斯图卡”飞机再次光临过遍地弹痕的法国北部沿海,到此一游不是观光旅行,他们只是想看一眼即将再次在这里作战的英吉利海峡。

【感谢您的观看】

0 阅读:0

星辰与大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