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严嵩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他的一生,充满了权力的追逐、欲望的膨胀以及最终的衰败,其故事犹如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展现了封建王朝官场的黑暗与复杂。
01严嵩出生于江西分宜县,其父严怀虽胸怀仕途野心,却屡试不第,于是将全部期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在严怀的悉心培养下,严嵩年少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19岁中举,25岁更是以二甲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担任起编辑的工作。

这对于严家来说,无疑是看到了家族崛起的希望之光。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
正当严嵩准备在官场大展宏图之时,一场大病突如其来。无奈之下,他只得向领导请了长病假,回到老家。这一病,竟让他从弘治十八年一直修养到正德九年。但这段沉寂的时光并未磨灭他的意志,反而为他日后的崛起积蓄了力量。
袁州府知府听闻严嵩的才名,邀请他出任总纂修府志。
严嵩凭借出色的文笔,完成了这一工作,也为自己积累了声誉。后来,权倾朝野的宦官刘瑾被铲除,严嵩抓住机会北上顺天府为官,在朱厚照时期,先后在南北两京的翰林院任职。
他凭借在书画文笔方面的卓越才能,在中央内部逐渐崭露头角,混出了一些名声。

嘉靖帝登基后,严嵩敏锐地察觉到了官场的新动向。
这位沉迷修仙的皇帝,将诸多政事都交给了礼部尚书夏言处理。严嵩深知夏言此时在朝廷中的分量,于是毫不犹豫地抱紧了夏言的大腿,对其百般讨好。
嘉靖朝的大礼议事件,让嘉靖帝格外重视朝廷的规章制度,礼部的地位也因此变得特殊起来。
在严嵩看来,礼部尚书这一职位,成为了他进入内阁、实现权力跃升的必经之路。
1536年,身为南京吏部尚书的严嵩赶赴北京朝觐考察,凭借出众的表现,被嘉靖帝一眼相中,留在了身边。夏言入阁后,严嵩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礼部尚书的继任者,同时还兼任翰林院学士。
为了讨好嘉靖帝,严嵩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在制定和修正礼仪最繁忙的那段时间里,嘉靖帝一天要召见严嵩好几次。严嵩住在城西,距离皇宫较远,但他为了能及时赶到,常常自己骑马狂奔入宫,通宵加班更是成为了常态。
1538年,大礼议事件收尾阶段,有人上书请嘉靖帝的亲爹入庙称宗,严嵩起初持反对意见,但当嘉靖帝震怒后,他立刻改口,积极支持嘉靖帝的决策。
这一行为,让嘉靖帝对他颇为满意。
02而与严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夏言。
夏言自视甚高,对嘉靖帝的修仙事业多有反对,这让嘉靖帝逐渐对他失去了耐心。有一次,嘉靖帝将陈香水液罐赐给一些大臣,夏言不以为意,严嵩却每天戴着上朝,还用轻纱罩住,以示庄重。
两相对比,嘉靖帝对夏言的鄙夷越发明显,而对严嵩则更加宠信。
严嵩在成为皇帝面前的红人后,开始露出贪婪的本色。他深知要独揽大权,就必须铲除异己,而第一个目标便是曾对他有恩的老乡夏言。

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两人斗得不相上下,夏言甚至一度占据上风。但最终,严嵩还是找到了机会,将夏言置于死地。夏言被斩首后,严嵩接任内阁首辅,开始掌控朝政。
此后,严嵩为了满足嘉靖帝的修仙需求,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建设道观、制造丹炉。
他手下圈养着大量道士,设立了30多个道场,每年的建设经费甚至超过了国库收入。为了斋醮祷祀,严嵩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撰写了大量青词,将嘉靖帝哄得十分开心。
但在这背后,他却不断加强铲除异己的力度,著名锦衣卫沈炼和谏臣杨继盛都成为了他重点打击的对象。沈炼因弹劾严嵩被嘉靖帝贬到塞外,即便在塞外,他依然对严氏父子口诛笔伐,最终被严嵩设计杀害。
杨继盛在弹劾严嵩时,将其罪行与边境危局联系起来,还运用天象学作证,但因言辞不当,被严嵩抓住机会反杀。
严嵩在位期间,为了讨好嘉靖帝,四处搜罗奇珍异宝,导致国库空虚。
而嘉靖帝对他的喜爱有加,即便没钱也要硬赏,这使得严嵩越来越富,而国家却越来越穷,百姓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严嵩逐渐力不从心。

他让儿子严世蕃担任工部侍郎,准备培养他接班。父子俩在朝中一唱一和,卖官鬻爵,明码标价,其贪婪程度令人发指。但正所谓“花无百日红”,随着入阁不久的太子太师徐阶成为御前新贵,严嵩的地位开始受到威胁。徐阶门生遍布,他时常指使门生弹劾严嵩父子。
80多岁的严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机敏,对这些弹劾往往后知后觉,在应对嘉靖帝时也变得迟钝起来。
1561年冬天,嘉靖帝的修炼室发生火灾,严嵩负责重修三大殿,他建议嘉靖帝移驾南宫暂居。然而,南宫曾是软禁朱祁镇的地方,嘉靖帝觉得十分晦气,对严嵩的建议大为不满。而徐阶则提议用正在重修三大殿的剩余木材重建万寿宫,这一建议让嘉靖帝龙颜大悦。
1562年,徐阶给嘉靖帝介绍了一位善于扶乩的道士蓝道行。
一天,蓝道行在书房与嘉靖帝开玩笑说今天必有奸臣闹事,恰巧严嵩路过,上前奏事,这一巧合让嘉靖帝对严嵩心生厌恶。御史邹应龙见状,果断弹劾严氏父子贪污弄权。
这一次,嘉靖帝不再袒护,严世蕃被斩首,严嵩被没收家产,罢官还乡。
严嵩被抄家时,抄出黄金3万多两,白银200多万两,田地上百万亩,房屋6000多间,以及无数珍稀古玩和名人字画,其中包括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曾经权倾一时的严嵩,最终落得个无家可归的下场,在贫病交加中死在了自己挑选的墓地边,连棺木下葬都没有,一代权臣,就此落幕,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明朝历史上一段令人唏嘘的篇章。
文本来源@直男文史课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