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遗计定辽东”这一在《三国演义》中极具智谋色彩的情节,在正史上却另有一番模样。
正史上曹操平定辽东确有其事,过程也与演义有相似之处,但并无记载表明此计出自郭嘉之手。
若要探寻曹操平定辽东的真实历程,还需从白狼山之战的落幕说起。
01公元207年,白狼山之战画上句号。
战场上,张辽大显神威,斩杀乌桓蹋顿单于以及十几位乌桓贵族,曹魏集团大获全胜。战后,曹操下令将乌桓20多万百姓集体内迁并严加管束。此役后,乌桓至少消停了十多年,曹操暂时无需担忧来自乌桓的威胁。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袁绍的两个儿子袁熙和袁尚成功逃脱。
白狼山之战的爆发,根源在于袁绍二子在袁家衰败后逃往乌桓。乌桓此前与袁家为盟友,且企图攻略中原,故而协助袁氏兄弟与曹操为敌。曹操虽击溃乌桓,却未能擒获袁氏兄弟,着实是一大遗憾。
但很快,曹操便得知二人逃往辽东地区。
可与《三国演义》中描述不同,正史里的曹操得知此消息后,一度头疼不已。因为辽东地区对于当时的曹操而言,强攻难度极大。
要理解曹操的棘手处境,需先明晰当时辽东地区的状况。
从地图上看,东北地区有广袤的松辽平原。但在东汉末年,松辽平原北部基本未开发,南部的辽河平原开发相对成熟,人口较多。辽河流域有重要河流——辽河,它从吉林双辽市一带直至辽宁盘锦入海口,将辽河流域一分为二。
辽河以西为辽西,像今天的锦州、朝阳等地都属辽西地区,当时乌桓人在此活动,白狼山之战也在此打响。辽河以东便是辽东,涵盖如今沈阳、营口等地,甚至包括朝鲜半岛部分区域。

曹操若想远征辽东,彻底铲除袁氏势力,需先带兵跨过辽河。
当时辽东地区大致分为辽东郡、玄菟郡、辽东属国以及乐浪郡四个郡。若这四郡一盘散沙,曹操或许不会如此为难,可关键在于,辽东崛起了公孙家族,且已基本掌控整个辽东。
公孙家族的故事始于公孙度。他本是辽东郡人,因父亲犯错,随父逃至辽东玄菟郡。后因其长相与太守已故儿子相似,被太守看中。
经过多年奋斗,公孙度跻身东汉中高层。
董卓掌权时,公孙度攀附上董卓麾下大将徐荣,获任辽东太守,自此开启割据辽东之路,成为一代辽东之主。
值得一提的是,公孙度与同时代的公孙瓒虽都姓公孙,但史书并无记载他们有实际亲戚关系。公孙度是辽东人,公孙瓒是辽西人,后世史学家推测,或许几代人之前他们同出一家,但到他们这一代,早已分家,关系近乎无存。

随着天下大乱,中原地区一片混乱,幽州对辽东也鞭长莫及。
因为从京津地区到辽东,唯一通道辽西走廊被乌桓人掌控。在曹操打垮乌桓前,幽州管理者难以插手辽东事务。公孙度借此机会逐渐统一辽东,还向朝鲜半岛扩张,击败高句丽。
待袁家走向败亡,公孙家族已在辽东根深蒂固。不过在白狼山之战前,公孙度去世,其子公孙康继承其位,成为新的辽东之主。
白狼山之战后,袁氏兄弟逃至辽东,请求公孙康出兵抵抗曹操,这便是曹操面临的难题。
02从实力对比,公孙家虽占据四郡之地,但在控制七个州的曹操面前,实力悬殊。
而且辽河宽度不及黄河,冬季还会结冰,无法作为有效防守屏障。即便如此,曹操仍不敢贸然对公孙家开战,只因天气条件对其不利。
曹操与乌桓的白狼山之战大约在公元207年7、8月之交。
战后,曹操必须先将乌桓20万人口内迁到幽州腹地,否则这些乌桓人一旦造反,之前的战斗便功亏一篑。若将乌桓人留在原地,自己带兵征讨辽东,后路极可能被截断。而内迁这20万人,工作量巨大,即便内迁数百里,至少也需一个月。
实际上,曹操打完白狼山之战,押送俘虏撤回幽州已是9月之后。这意味着,等曹操完成内迁再征讨辽东,至少要到9月底10月初。
此时辽东地区夜晚最低气温已接近结冰,曹操远道而来,未携带足够御寒物资,难以抵御严寒。此外,辽东四郡属农耕文明,与辽西乌桓的游牧势力不同。乌桓人主力被击败、人口被掳走,问题基本解决;但辽东四郡可据城坚守,只要撑过一个月,入冬后曹操只能退兵。

若强攻,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的惨败便是前车之鉴。
那曹操暂时退兵,转过年再打的计划可行吗?答案是否定的。
若曹操这一年不能迅速解决辽东的袁氏兄弟,一旦撤退,辽西势力会借助袁家影响力扩张,已内迁的20万乌桓人也会因有外援在幽州腹地闹事,整个幽州可能因此崩盘。
03就在这进退两难的局面下,曹操却凭借一封信轻松化解难题。
袁氏兄弟逃至辽东后,公孙康对他们十分忌惮。
袁氏兄弟手中有5000士兵,且袁熙身为幽州刺史,理论上是公孙康的上司。若接纳袁氏兄弟进入辽东四郡,公孙康担心他们会趁机夺权。
此前曹操大兵压境,公孙康迫于压力接纳了他们。但随着曹操后撤,并表示尊重公孙家对辽东的控制权,形势发生变化。公孙康为维护自身权威,决定尽快解决袁氏兄弟。
公孙康以商量事情为由,邀请袁氏兄弟前往自己住处。

因袁氏兄弟麾下有数千兵力,公孙康打算用刺杀的方式,以最小代价解决问题。袁氏兄弟前来后,袁熙第一时间察觉异样,不愿进去,但袁尚却不以为然,拉着袁熙走进屋内。
可怜袁熙,此前袁家内斗他未参与,邺城被攻破后,妻子甄宓被曹操之子曹丕抢走,如今又被三弟拖入绝境。袁氏兄弟刚进屋,埋伏在马棚的士兵一拥而上将他们抓住,公孙康下令斩杀二人,并割下首级送给曹操,以示臣服。
曹操班师回朝途中,收到公孙康派来的使者和袁氏兄弟的人头,东北方向的问题就此解决。

尽管史书未记载此计出自郭嘉,只是曹操说了一句话,具体过程并无更多记载。
不过,事情并未彻底结束,公孙家在辽东的独立性依旧存在。此后几十年,直至曹魏开国,公孙家一直雄踞辽东。直到曹睿在位后期,派司马懿彻底解决公孙家。
但这场战役却极大提升了司马懿的威望,为司马家日后篡权奠定了基础。
或许这也是曹操的遗憾,若当时对公孙家斩草除根,或许能为后世子孙减少司马家篡权的隐患。
这段历史,展现了曹操在复杂局势下的智谋与决断,也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诸多变数与无奈。
文本来源@妖火说历史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