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过了13岁,该对自己“负责”了!

锦囊课程 2025-04-25 20:33:08

孩子成长的时候。

作为父母,需要扮演什么角色?

李玫瑾老师曾这样说:

“孩子是箭,那么家长就是一张弓。”

尤其当孩子,跨过青春期的门槛,家长更要把握好分寸,小心翼翼地引导“箭”的指向,以及弓箭的力量。

13岁是一道分水岭,家长要意识到: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仅面临生理的蜕变,还会觉醒责任的意识。

而责任意识,则会决定着孩子能否主动对当下负责,对自己将来的人生负责。

孩子过了13岁,该对自己“负责”了!

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来看:

如何引导孩子变成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呢?

01

让孩子学会自主决策

家长都爱孩子。

但是,当孩子迎来成长的关键期,他们要在摸索中更快地成长。

老话说得好: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成长的旅程中,摔跤是无法避免的,甚至是孩子经历中的“必需品”。

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放下“保护欲”了。

许多父母总想替孩子扫清障碍,却忘了成长本就需要“摔跤”。

关于这一点,李玫瑾老师分享过这样的案例:

一位爸爸发现,孩子迷上了游戏。

这位爸爸没有没收孩子的手机,也没有啰嗦的说教,而是陪着孩子熬夜打游戏。

当孩子熬不住了,只听他主动说:

“这游戏容易上瘾,以后没有你陪着,我就不玩了。”

让孩子经历过挫折,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的教育才更加深刻。

02

拒绝唠叨,让责任落地

荣格说:

“孩子的耳朵对行动开放,对说教紧闭。”

你是否能理解这句话呢?

面对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长会唠叨个不停。

针对这种情况,李玫瑾老师认为:

青春期的孩子,最反感的行为之一,就是家长的“道理轰炸”。

但与此同时,他们会默默观察家长的行动,希望从父母那里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做聪明的家长,请拒绝唠叨的行为。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担当,不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榜样的作用。

把“责任”转化为行动,还可以这样做:

①参与体验。

假期的时候,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感受什么是真实的生活。

②家务分工。

让孩子承担一项家务活,比如养狗养猫,浇花等。

③自我管理。

关于学习方面,让孩子自行制定计划并执行,家长负责监督。

久而久之,孩子的责任意识就会提升了。

03

允许犯错,但绝不纵容

《爱弥儿》中写道:

“试错,乃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成长是漫长的旅途。

在其过程中,不仅有笔直的大道,也会有弯曲的羊肠小路。

这就意味着,孩子难免会走一些弯路。

所以,家长朋友们:

要允许孩子适当犯错,关键的时候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引,不能纵容孩子将错误持续下去。

具体如何实施呢?

李玫瑾老师提到这样的案例:

一个13岁的男孩,在小区里乱涂乱画。

家长知道后,进行了公开道歉。

继而带着孩子,一起将墙面重新粉刷,这个过程让孩子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04

尊重孩子,从信任开始

你知道吗?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了。

他们就会心怀感恩,进一步接纳家长的引导。

如同泰戈尔写的那样:

“我的爱像阳光包围你,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做聪明的父母,就要意识到:

当孩子出现叛逆的行为了,多半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爱。

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说教。

而是应该用真诚地行为,化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抵触”。

具体如何去做呢?这几点请参考:

①示弱求助。

比如,“妈妈也不懂,你觉得怎么办?”

②倾听优先。

给孩子话语权,每天留15分钟听孩子“吐槽”各种琐事。

③尊重隐私。

未经孩子的允许,不翻书包和手机。

给予孩子信任,让孩子去判断和选择,都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尊重。

05

最后的反思

13岁如同一道坎。

从这个时候开始,孩子要从“被保护者”向“责任者”转型。

家长要及时意识到:

父母的任务,不是塑造一个“听话的木偶”,而是培养一个“敢担当的勇者”。

正如李玫瑾老师所言:

“弓的使命不是控制箭的方向,而是赋予它飞翔的力量和方向。”

当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之后。

父母方能欣慰地说:“你的未来,我已无需担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