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铝山东企业锚定“极限降本”目标,聚焦生产流程中的痛点、堵点,以全员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为抓手,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实施“微改造、微创新”,通过小工具、小优化、小技改的“涓滴之力”,汇聚降本增效的“千钧之势”,为企业极限降本注入强劲活力。
小工具:让生产作业“省时省力”
“张班长,用了你做的这几个小工具,现在换布轻松多了!”在叶滤机换布现场,员工小王一边操作一边感慨。他手中的“神器”正是班长张新刚发明的“叶滤机换布专用套筒”。



以前,员工拆装叶滤机螺丝和压块需用撬棍反复敲砸,耗时费力且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张新刚提出“制作小工具提升换布效率”的建议。他利用工余时间进行设计,用边角料焊接出环形螺栓套筒、自制压块冲卸器和聚液管保护装置。新工具投用后,单台车换布时间从3-4小时压缩至1小时,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微改造:为生产系统“舒筋通络”
在南线沉降槽区域,一场“电气瘦身”正在上演。过去,沉降槽搅拌系统电气控制线路复杂,一旦出现故障,维修需逐项排查数十个节点,极易延误处理导致沉槽事故。

氧化铝厂生产中心工程师宋振具提出“沉降槽搅拌系统智能优化双降改造”方案,将原有分散控制模式升级为用一只交流接触器控制四只空气开关,简化了线路布局。改造后,故障处理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45分钟。 “微改造就像给设备做‘微创手术’,切口小、见效快!”宋振具表示。
微创新:向设备升级“要效益”
面对西线3#隔膜泵隔膜密封不严导致的频繁更换难题,支持工程师张立刚扎根现场,联合车间与设备厂家开展技术攻坚。通过解剖故障件、模拟工况测试,创新提出“隔膜室密封抗磨优化”方案:将密封面厚度增加4mm,有效抵消长期磨损带来的间隙扩大问题。

改造后的隔膜使用寿命延长1倍,年节约备件采购费用2万余元,有效提升了系统运行稳定性。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创新模式,正在公司设备管理工作中推广。

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浓缩着每一名职工的努力奋进,当创新成为全员共识,点滴改进终将汇聚成创新力量。在向“新”而行的征程中,唯有更加坚定地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更加坚定地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新要求,为职工成长发展搭建平台,方能更好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向奔赴,共同书写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李丙莲)
责任编辑 刘乃兵 林婕妤